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同步教学课件第三单元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网络构建专题突破专题一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大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2.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举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低、高纬度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非洲沿20°E经线南北方向上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位置中纬度明显,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形起伏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科迪勒拉山系)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洋流4.几种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地带性或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依据某种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2)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以及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乞力马扎罗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布。(3)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①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其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②山麓的自然带(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③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实际上,回归线附近高山上的雪线高度明显比赤道附近高,这主要是因为回归线附近降水比赤道附近少造成的。在两坡降水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太阳辐射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阴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背阴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量差别明显的山地,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天山。④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⑤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加,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⑥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200米;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位置高,背阴坡位置低;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例1图1为南美洲三座山在植被分布上的差异。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1)造成这三座高山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势高低B.纬度高低C.迎风背风D.距海远近(2)图2中的气候类型可能出现于图1中的哪种植被类型的分布区之中()A.甲B.乙C.丙D.丁解析(1)山脉的自然带复杂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它所处的纬度位置,二是它的相对高度。仔细观察这三座山的自然带可知,最右侧的山缺少雨林等植被,故可推测它所处的纬度较高;另两座山的自然带虽然一样,但中间这座山各自然带分布的高度较低,说明它所处的纬度比左侧的山要高。(2)读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终年高温多雨,对应的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答案(1)B(2)A专题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自然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而且应预测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各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往往针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并进而影响自然环境。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地理环境中,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很难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从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的角度认识各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作用,并由此类推到现在人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当然,我们只是需要认识任一自然地理要素对于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要系统了解每一自然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通过下图表示出来从图中可看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太阳辐射决定了各地热量和水分的分布:不同的热量和水分形成不同的气候;气候又影响植物、动物、土壤;反过来,植被与土壤又影响到气候(绿岛效应、反射率);气候影响水文,水文也影响气候(湖泊效应);地形影响气候(“山高一尺,水冷三分”,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和河流(气候—水文特征,地形—水系特征);反过来,气候和河流又作为外力雕塑地表形态(流水地貌、风蚀地貌、冰蚀地貌),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总体上看,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虚线方框内),如自然带(自然带本身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均不相同,必然引起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差异,从而引起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各自然带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差异)。例2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巨大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A.径流加大B.水土流失C.地表侵蚀D.气候趋向干旱(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________,但却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等要素随之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解析(1)滥伐森林,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受破坏后,丧失了保护表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产生的后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地表径流加剧。(2)水土流失的后果可使旱涝灾害频发,而地表径流加大还会加剧地表侵蚀,使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所以会使气候趋于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A、C、D、B(2)生物水土壤岩石整体性专题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其应用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主要步骤: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也可以是东北—西南或西北—东南方向的斜线。以下图为例,剖面线AB投影到剖面图上,作水平线A′B′,以水平距离作横坐标。②画矩形,所画矩形要与剖面线等长。③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根据需要,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照垂直高度(纵坐标上)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等高线图)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延长至剖面图相应的高程点为止,在止点处画上一个小圆点。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判读地形剖面图,要做到:①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②看清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势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势特征等;③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大洲、国家、地区、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植被、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例3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的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三个剖面分别显示的地形特征,并综述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2)根据所给信息,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解析(1)题目中给出了三条线的剖面图,由三个剖面的地形起伏状况及上面表示的海拔高度和距离显示,可以看出三个剖面的地形特征。把三个剖面的地形特征综合分析,便可把握该小区域的整体地形特征:低山、丘陵为主,山地中分布着河流谷地,河流谷地宽窄相间(CC′较宽,BB′较窄)。(2)题目所给信息该区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且地形有低山、丘陵,有河间谷地,可以发展林、果业和耕作业,且河流自北向南流,有一定的落差,所以也有水能开发的潜力。在土地开发利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坡地开垦中过度开垦或为解决能源问题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从而引起水土流失,这些在开发利用中应着力避免。(3)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该小区域河流有较大的落差,在BB′处河道狭窄,有峡谷,容易建坝等。水能开发可从水能蕴藏量(落差、径流量)、开发条件(坝址选择、水库库容、移民数量)等两方面考虑。答案(1)AA′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低山、丘陵)中的一个宽阔河谷(盆地)。BB′剖面显示的是山地中深切(“V”形)河谷(峡谷)。CC′剖面显示的是丘陵地中的河谷。该小区域的地形特征是山地(低山、丘陵)中分布着宽窄相间的河流谷地。(2)有发展耕作业、林业、果树业和开发水能的潜力。开发中应避免坡地垦荒(过度开垦),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3)降水较多,有(足够)汇水面积。河流有较大落差。(在剖面线BB′附近)有峡谷(形成较好的坝址)。课时作业读下图,完成1~2题。1.全球雪线高度呈现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蒸发D.地形2.雪线高度在南北纬60°分布差异悬殊,是因为()A.降水量的差异B.洋流性质的差异C.植被分布的差异D.海陆分布的差异解析第1题,雪线的高度与温度呈正相关,气温高,雪线的高度也高;气温低,雪线的高度也较低。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60°N处的雪线高度明显高于60°S处的雪线高度,主要是因为海陆分布差异悬殊。答案1.A2.D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3~5题。3.“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4.“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A.地域性B.整体性C.地带性D.非地带性5.“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及启示。第3题,“黑风暴”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从而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沙子在风力的吹拂作用下出现的。第4题,“黑风暴”的出现,说明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受到了影响,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受到影响,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5题,美国的“黑风暴”启示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保护好自然植被,对于过去存在的滥垦、滥耕现象,要及时地退耕还林还牧。答案3.A4.B5.D
本文标题:【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同步教学课件第三单元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15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