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一、选择题1.1941年1月9日刘少奇收到了陷于重围中的新四军军部发来的告急电报:“我江南部队遵令北移受阻,战况激烈……”。这里所说的阻力来源于()。A.日军B.国民党军队C.项英的错误指挥D.中国共产党战略的失误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时间和电报内容可知,当时发生了皖南事变,这是国民党一手制造的,故选B项。答案:B2.1939年国民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但又一再强调:“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这表明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A.用阴谋手段打击共产党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C.借民众力量,限制共产党发展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解析:反共是由国民党的阶级立场决定的,但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打击共产党又会影响到抗战的大局。D项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国民党还想继续利用。故选B项。答案:B3.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以后,毛泽东曾经题词:“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在这里“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主要是指“三三制”政权的建立真正落实了()。A.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的民权主义B.彻底实现人民权利的民权主义C.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的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析:结合抗战时期的革命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三三制”政权的构成,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对应分析,显然C项符合题意。答案:C4.下图是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全体参议员合影,其中前排左三为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结合相关背景,对该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有()。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属于“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②党外人士受到了欢迎和重视③民主选举带有普遍性④图片反映的历史情景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①结合历史背景判断,②可从题干李鼎铭的身份得出结论,③从图片信息中得不出结论,④考查抗日民主政权的意义,符合题意。答案:C5.1945年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的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路线()。①指明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②确定了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③指明了实现这条路线的根本保证④确立了共产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解析:抗战胜利前夕,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即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实现这一政治目标的途径在于壮大人民的力量,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不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材料二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任何政党的政策如果不顾及这些阶级的利益,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不得其所,如果这些阶级的人们没有说话的权利,要想把国事弄好是不可能的……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1941年11月6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并分析其原因。解析:解答如何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时,只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列出即可;分析其原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答案:(1)在政权建设方面,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2)日本侵略,大敌当前,必须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中国社会中间阶级力量强大,且有参政要求;国事是公事,无法为一党一派包办。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战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罗斯福选集》材料二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中共党史参看资料》请回答:(1)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解析:本题命制的显著特点是,围绕新课标要求提供新的材料背景,进而设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必须紧紧围绕课标,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第(1)问在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阶段,然后据此解答;第(2)问,首先从时间上来判断毛泽东所说的发生在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以前,正是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围绕着材料的中心,结合时间进行答案的组织。答案:(1)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2)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
本文标题:【志鸿优化设计】2014版高中历史7-3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同步练习题新人教版选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1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