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粤教版物理】步步高2012版大一轮复习_第二章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要点归纳一、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二、实验原理使一个力F′和两个力F1、F2都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某点,即它们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四、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绳的结点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1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图1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5.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完全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六、误差分析1.读数误差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选择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并调整好零刻度;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2.作图误差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时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七、注意事项1.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2.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3.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孔之间有摩擦.读数时眼睛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尽量大些.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去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O点连接,即可确定力的方向.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典例精析例1(2009·山东理综)如图2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图2(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解析(1)用橡皮筋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测量的是三条橡皮筋的伸长量及其拉伸的方向,与细绳的长度无关,故上述操作中a不需要,b和c是需要的;为了确保力的合成的等效性,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必须相同,所以上述操作中的d也是必需的.(2)因为钉子的位置已固定,为了继续进行实验,可改变重物的质量再次进行验证.答案(1)bcd(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例2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3所示.图3(1)试在图3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3)如图4所示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种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4解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如图所示的合力.(2)AC根据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都可以大于合力,因此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A正确;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橡皮筋的拉力与两弹簧秤的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B错误;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不一定能达到效果,有时还要调整方向,D错误.(3)张华做的符合实验事实(4)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大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答案见解析随堂巩固训练1.如图5所示,在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并使该端拉至O点,两个弹簧秤的拉力分别为F1、F2(α+β90°),现使F1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要使结点仍在O处,相应地使F2的大小及图中β角发生变化.则相应的变化可能是()A.F2一定增大B.F2可能减少C.β角一定减小D.β角可能增大图5解析F1大小不变地顺时针转过一个角度的过程中,合力的大小、方向不变,两个分力与合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转到图中1的位置,β角增大,F2增大,转到图中2的位置,β角减小,F2增大,A、D正确.答案AD2.(2010·天津理综)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答案(1)BD(2)BD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B.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6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cosα∶cosβ=________.图6答案(1)B.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O细线的方向(说明:能反映细线方向的其他记录也可以)C.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位置重合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2)344.小明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只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弹力的大小和方向B.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C.将一根大约30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拴在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7甲所示.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1)在步骤C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N.(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N.(3)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图7答案(1)3.00(2)5.2±0.2(3)F′近似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返回
本文标题:【粤教版物理】步步高2012版大一轮复习_第二章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2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