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讲稿
《科学》(教科版)五下年级教材及教学分析——《生物与环境(二)》单元诸暨市实验小学袁革霞诸暨市浣江小学丁晓霖一、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把握1、在整个科学教材中的地位参读《科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之三生命世界中的具体内容标准:第3部分“生物与环境”之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其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以下2条与本单元有关:1、懂得食物链的含义。2、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课标中提出的相关活动建议是:1、用生态瓶实验探究如何维持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内的平衡。2、讨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借用五上备课内容中张建芳老师提供的生命世界主题地位表:教材单元内容目标三上第一单元:植物1、我看到了什么2、我的大树3、各种各样的叶4、一片完整的叶对树与小动物的某些具体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观察)只是从生物本身来认识。第二单元:动物1、寻访小动物2、蜗牛3、蜗牛和蝗虫4、蚂蚁5、我的观察研究三下第三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变成芽2、芽长成苗3、开花了!结果了4、果实和种子从一种动植物的多个侧面以时间轴的形式展开研究活动。(实验、观察)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迎接蚕宝宝的诞生2、可爱的蚕宝宝3、蚕宝宝变成了新模样4、蚕的生命周期四上第一单元:有生命的物体1、动物怎样生活2、形形色色的动物3、植物怎样生存4、植物的根和茎5、形形色色的植物6、动物和植物7、阅读与拓展将生物放在与其相关联的类群中进行认识。(实验、对比、分析)开始从生物本身之外的多种宏观因素来认识。四下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的花3、花、果实和种子4、豌豆荚里的豌豆5、把种子散播到远处6、萌发的种子7、动物的卵还是时间轴,但微观的更微观,宏观的更宏观。(观察、实验、统计、对比、推理)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1、设计种子发芽实验2、种子发芽实验3、从实验中获得信息4、秋冬季的生物5、动物的栖息地6、建立栖息地7、记录动物的特征8、观察到了哪些特征9、原来是相互关联的10、讨论会——生物的生活需要开始真正关注从生物体之外的环境因素中来认识。(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对比、推理)五下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1、蔷薇花丛2、它们是什么关系3、食物链和食物网4、做一个生态瓶5、观察生态瓶6、显微镜下的生命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9、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10、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从小生态和模拟生态扩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扩展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调查考察、预测验证、方案设计、实验观察、资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生物与环境(二)”单元是在三年级“植物”、“动物”、“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四年级“有生命的物体”、“新的生命”以及五上年级“生物与环境(一)”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的,学生对生命的观察从个体走向群体,从静止走向动态,从孤独走向联系,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角度出发,学生有了建立栖息地后对动物观察的经历,进一步对模拟自然状态下建立的生态瓶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对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产生观察与思考的动力。让我们来看一看五上年级与五下年级探究目标的不同之处:《生物与环境(一)》单元侧重研究生物体与无机环境——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的关系,生物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亲历建立栖息地的过程中理解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两个层面,一是生物同有机环境、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例如阳光、空气、水,生存空间,养分或食物。二是生物自身的身体构造、行为习性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而《生物与环境(二)》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在学生心目中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主要活动是亲历模拟建造生态瓶并改变生态瓶条件的活动。如果从纵向角度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一些概念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在初中、高中都将一一涉猎,那么,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启蒙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我想,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亲历观察、考察、资料查询、建造生态瓶的过程中确立一种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认识,知道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要爱护动物,珍爱生命;归根结底还是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地看待生命世界——“从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上看待生命世界”,对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所以,与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相比,其发展性体现在:通过调查考察、预测验证、方案设计、实验观察、资料分析等系列探究活动,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加深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强化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2、单元教学目标总目标: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进行探究活动,探究事物关系平衡被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分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从中的动植物及它们之间的食物能力交换关系,认识植物丛的动植物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2、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3、观察池塘里生物环境资料,认识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系统,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含义。以此为蓝本设计生态瓶的建造方案。4、认真观察生态瓶,分析构成生态瓶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在生态瓶中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对生态瓶内生态平衡的影响。5、通过调查、相互交流了解认识一些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特点及当地野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和保护状况。6、了解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或已经灭绝,认识我们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能力目标:1、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在讨论中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想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4、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5、能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6、能够分析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体间的相互关系,并尝试用图的方式表示出来。7、经历利用显微镜观察水体中的微生物的过程。8、经历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能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活动。9、经历添加动植物或植物后,引起生态瓶变化的原因分析活动。10、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的鹰、兔、草的生态平衡关系及沙尘暴生成的原因。情感目标:1、能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制作生态瓶,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2、能够坚持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动植物不适应生态瓶。3、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微生物间的食物能量关系,增强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4、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5、明确为维护生态平衡,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增强对自然环境条件下的野生生物的保护意识。6、认识到爱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3、单元教学活动小学科学五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实践活动一览表序号课题实践活动名称实践器材、药品(含自制、自备器材及挂图)活动类型1蔷薇花丛观察植物丛中的生物放大镜、小铁铲、记录表等考察2它们是什么关系寻找生物间的依存关系实物或图片、录像资料考察3食物链和食物网寻找生物间的食物联系实物或图片、录像资料参观考察4做一个生态瓶制作一个生态瓶塑料瓶、剪刀等制作5观察生态瓶观察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态瓶、放大镜、记录纸分组观察6显微镜下的生命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生态瓶、显微镜、切片分组实验7改变生态瓶观察生态瓶中生态变化①添加动物②添加植物生态瓶、动(植)物等分组观察8维护生态平衡搜集生态环境资料相关资料搜集整理9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调查当地的野生生物调查表调查10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调查汇报(以上表格来源:拱墅区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开出登记(暂行)]借用袁老师的话:当我们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教学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单元要达成什么目标?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经历哪些活动去达成这些目标?每一个主题活动又需要达成什么目标?活动是需要怎样展开的?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参考我们市的其他科学教师(如袁革霞老师、孙燕老师)的教学实践,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本单元的系列探究活动中以“做一个生态瓶并对生态瓶的比较观察”为教学难点。下面就谈谈学生在开展活动中的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二、对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的例举请看三个案例反思片断:片断1: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材要求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大自然——模拟建造生态瓶——坚持观察生态瓶这样的三步曲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但看到孩子们拿来的一个个简单的生态瓶,我总觉得有些心虚,制作观察如此简单的生态瓶,他们真的能收获到什么吗?又一节上课时间到了,看到桌上放着的生态瓶,我灵机一动,能不能让同学们上台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生态瓶,看他们到底了解了什么?然后再上新课也不迟。介绍什么?判断了同学们的表情,我在黑板上罗列了上台介绍生态瓶的一些内容以便他们自由选择话题:1、建造生态瓶的过程2、生态瓶的构成3、生态瓶的变化4、对自己生态瓶的评价5、活动过程中的疑惑及思考沈昂质拎着生态瓶上台了,看着台下众多的眼睛,他落落大方地说起了建造生态瓶的过程:从井里取来水,放入从菜场里买来的黄鳝和泥鳅多条,上面漂着的水草则是从同学这里要来的。话音刚落,就引来了学生的质疑,以下是生生、师生之间对话片断:A问:井水中有小动物吗?沈答:没有。A问:那么井水取来干什么用?众:对呀,你没有考察大自然的环境。师:沈昂质,你的小动物喜欢井水吗?沈答:不喜欢。C问:你的生态瓶中水草是漂着的,会不会烂?沈答:我不知道。D:你应该在生态瓶中铺一层淤泥,这样既能种下植物,泥鳅也喜欢钻在下面。E问:老师,黄鳝喜欢怎样的环境?师:沈昂质,你的黄鳝是从哪儿来的?沈答:菜场里买来的。师:有没有观察菜场里放黄鳝的大盆的情景?众:水放得很少的。B:沈昂质,你的生态瓶中放的水太多了。师:是呀,黄鳝也喜欢躲在淤泥下面。A:因为它们要吃淤泥中的微生物。……讨论到这儿,我看了看沈昂质的表情,没有伤心,有的只有认真——对,正是他提供给全班的一系列错误,给了同学们一个思考质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让很多孩子对生态瓶的认识更提高了一层,沈昂质是这样,其它坐着的很多孩子更是如此。我大声对全班说:感谢沈昂质!全班掌声……感谢什么?孩子们说:听了他的介绍,我也得去调整一下我的生态瓶。是呀,真得谢谢他带给我们一个思考的空间,谢谢他的错误让我们有了一个共同进步的平台!5分钟的临时活动带给我的又是什么?放手没错,孩子们没错!就算生态瓶建造得如是的“漏洞百出”,孩子们照样能在自己的“错误”中成长着,而他们面对“错误”的那种诚恳态度,挖掘“错误”的那种质疑精神,欣赏“错误”的那种宽容大度,更是令我欣喜!——这是我在上《观察生态瓶》之前,孩子们已经做了生态瓶后的一个教学片断,从对话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参与的热情是非常高的,但从模拟建造生态瓶的角度出发,我们是不是可以发现孩子们的一些学习现状:准备让哪些动物、什么植物生活在小小的生态瓶中,孩子们还是带着一些随意性,特别是城镇学生,受生活环境及自然状况的制约,不可能很精确地模拟池塘群落,而选择的随意性必将导致实验效果的非科学性。教学策略:1、做生态瓶之前一定要让孩子们设计好建造生态瓶的方案,由于教材中对怎样建造一个合适的生态瓶仅以卡通图的形式给了孩子们一些暗示,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好能要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来明确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以下是一段生态瓶建造的具体操作要求:观察和制作小生态瓶活动目的:初步学会制作生态瓶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活动建议:1
本文标题: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5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