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一次备课王舍人街道办事处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教学内容:教材第21---46页教材分析: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3.理解诗词的意思,结合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作者这种情感是怎么表达的。▲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求源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学情分析:对于本组教材学生十分感兴趣,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容易掌握,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这时学习的难点。教学方法措施:1.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2.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注意丰富语言积累。3.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2—16课时。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5古诗词三首教学内容:教材第22—25页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学情分析: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又不一样。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阅读期待,调动起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对古诗的理解较容易。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牧童》第二课时:学习《舟过安仁》第三课时:学习《清平乐·村居》第四课时:机动练笔拓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数:1教学过程:一、声画结合,引入诗境。1.出示课件:牧牛晚归图。背景音乐:丝竹曲。2.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说。3.唐代诗人吕岩和大家一样被牧童那自在的生活所吸引,用短短的28个字生动地表达出来了。4.教师诵读《牧童》。【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古诗及配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读流利,认一认生字。2.把这首诗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读得好,大家表扬他;读得不够好的,大家帮助他。3.反馈:(1)出示生字卡“笛”,指名读,读准字音。(2)指名读诗,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并请同学评读,纠正读音。(3)齐读古诗。【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达到熟练成诵,让学生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三、品读古诗,再现意境。1.指导第1、2行,进入情境:让我们再次走近牧童,去看看他那悠然自得的村居生活吧!(1)出示课件: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图、文。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什么。你从诗中哪个词可以体会到绿草繁茂,感受到牧童的快活?师述:的确,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2)请学生读,师生点评,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与情感。(3)教师范读,请学生评议。(4)学生练读,再指名读、齐读。2.指导第3、4行,与诗情对话:师述: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课件显示图)。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句诗,注意读读书中的注释:(1)读了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2)设题引猜: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院子里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3)师述: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4)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3.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诗。全班齐读。【设计意图】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四、诵读古诗,升华感情1.看来,这位天真烂漫,纯朴自然的牧童已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2.师生合作背。3.指名配乐背。4.配乐齐背。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山村迷人的暮色,认识一位悠然自得的牧童,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指名读。课件出示相应的诗和情境图。如《所见》、《小儿垂钓》、《清明》、《村晚》……2.同学们课后,再收集这样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16页。第二课时课时数:2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设计意图】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学,培养自学能力。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5.汇报展示: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设计意图】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通过展开丰富的想象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设计意图】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检测题:配套练习册第17页。第三课时课时数:3教学过程:一、导入。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传奇英雄: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英勇善战;在文学的园地里,他著作颇丰,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他就是辛弃疾。他也曾作为镇江的“父母官”,登上北固山,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样的千古名篇。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农村度过的,其间写下的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词作,也深受人们的喜欢。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一篇。【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力求在课内外联系中促进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相同,做好学习的铺垫。二、解题。词牌名是──清平乐;题目是──村居。“村居”在这里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一眼看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三、初读。1.你们的描述已经让我陶醉。大词人的笔下,又会给我们展示出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呢?打开书本,走进词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2.读完了,感觉怎样?一个“美”字激荡在心头。优秀的词,不仅内容引人入胜,就是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悦耳动听。不信,再读几遍试试。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词的节奏读出来。3.现在谁可以自告奋勇地起来,大声地读一读。4.我们一起把这首词读一遍。【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通过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语言文字的情境中。四、理解古诗。1.由于这首词的年代已经久远,有些地方我们是不太理解的。再默读这首词,把不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2.有了问题怎么办?其实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和同伴的力量解决大部分问题。四人小组的同学开展合作,看看哪些疑问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3.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你可以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4.练习朗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诗句的意思,是古诗文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白话文。五、品味。1.中国人爱喝茶,一壶好茶,常常是越品越觉得香气袅绕。一首好词也是如此,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深长。当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你是否读出了词人的心绪?是否读出了一份感动?一份向往?用心地再读上一两遍,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2.你读出了什么?没有世俗的侵扰,怎能不悠然自得?想想老夫妻俩会说些什么?小儿虽然顽皮,可是我们看看他的眼睛,你能够读出他的──专心、认真。谁说我没事情做,我这不是正在干活呢?难怪词人最喜欢他呢!孩子的魅力无人能抵挡呀!3.总结: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词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词人亲切,可爱的孩童又让词人身心愉悦。4.教师范读。5.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在朗读中,融入古诗描写的意境中,人文,入境,入情,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出理解,读出韵味,感受到古诗文的独特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六、写1.这样的景、这样的人,也一定让你陶醉。再读读词,联系插图,加上想象,把最打动你的景或最喜欢的人用几句话写下来。2.交流。【设计意图】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手上就怎么写”的读写结合。检测题:1、背诵这三首古诗词。2、默写这三首古诗词。第四课时课时数:4一、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或词,改写成短文。1.激发写的
本文标题:一次备课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共计16课时)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5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