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题规划》文本
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1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2004年—2010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性质本规划的性质为贵州省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凡在规划范围从事旅游开发的单位或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制定的条款。本规划一经批准,必须按照规划要求实施。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擅自修改;本规划如需进行修改或完善,须按程序报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区人民政府批准。第二条项目背景为促进乌当区旅游业的健康、有序、高效、持续发展,把潜在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加快农民致富过程,促进乌当区旅游经济发展,特编制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顶规划。本项目受乌当区政府委托,由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承担。规划范围是全部乌当行政区。第三条乡村旅游规划性质以自然山水的农村生活环境、淳朴的农村民风、特色的农村传统文化、现代化农业生产为背景,以都市郊区型乡村旅游为区域旅游产业的亮点,集中展示乌当区特色农业与特色乡村,通过规划,合理开发农村与农业资源,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第四条规划的指导思想以《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提升乌当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发挥农业产业优势,运用科学方法,塑造乌当区旅游新形象,构建乌当区乡村旅游框架,实现乌当旅游产业的提升。以《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乌当区乡村旅游在整个贵阳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把传统农业和新建的现代农业项目与旅游开发相互结合起来,把现有的物质化和非物质化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并且激活,使上述资源真正转化成为强大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和市场实现能力。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2以《乌当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协调好乡村旅游产品与区域内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的关系,实现深度旅游。将乌当城郊型乡村旅游作为乌当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优化大农业的内部结构。乡村旅游业与生态有机农业、林业、渔业及工副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乌当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发展应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满足城市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以乡村旅游促进城郊农业发展,以城郊农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城郊乡村旅游,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解决“三农”问题,改良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配套建设的方针,充分体现乌当区生态农业旅游的特色,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使乡村旅游“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直至实现产业化目标。第五条乡村旅游规划依据本规划以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2年11月)、《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出版稿)、《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2002年12月13日)、《贵州省旅游规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黔旅办[2003]28号)、《贵州省乡村旅舍等级评定与管理》DB52/T466—2004、《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稿)2004.7、《贵阳市乌当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年)、《乌当区香纸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年7月)及其它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进行编制,并与贵州省、贵阳市和乌当区的相关规划相衔接。第六条乡村旅游规划的期限本规划所确定的期限,是《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乌当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近期时段。即:2004年—2010年。根据本规划的思路,确定整个规划期细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04年-2007年为乌当区乡村旅游整体开拓阶段;中期:2008年-2010年为乌当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阶段。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3第二章乌当区乡村旅游规划背景第七条基本概况乌当区坐落在贵州省中部,地处东经106°30'—107°03'与北纬26°55'—26°33'之间;海拔高度一般在1100—1400米之间,分东西两部分环抱省城贵阳,全区行政区域总面积为8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万亩,辖6乡(其中2个民族乡),5镇,2个街道办事处,104个村民委员会,32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末总人口25.4万,其中农业人口16.3万。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布依、水等民族。第八条社会经济现状乌当区是贵州省首批建设的经济强区(县)之一,是贵阳城市片区规划的9个组团之一,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和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境内。乌当是一个以发展城郊型农业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农业区。2003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完成42.57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3.47亿元,GDP增速全贵阳市排名第二,连续两年增速高于20%。在全省第一轮建强的20个县(市、区)中,综合排名第四。第九条旅游业综合现状乌当区的旅游业,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已初见成效,一个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和观光农业连接起来,集吃、住、行、游、购、娱以及沐浴、医疗保健为一体的,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格局开始显现出来。第十条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本规划所指乡村旅游的内涵指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系列特殊旅游活动(项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2)农事劳作,与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相结合的一些参与性较强的农事活动;(3)农村特有的一些民俗和风土人情。第十一条乌当区乡村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乌当区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正在形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4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为突出特色。乌当区乡村旅游初步呈现多样化立体化发展的的良好局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香纸沟为代表的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推动了乌当区旅游业的发展;(2)以阿栗杨梅园、永乐桃园为代表的高科技农园成为旅游的亮点,使开发区农业旅游日趋成熟;(3)以渔洞峡城郊型“农家乐”为代表的旅游长盛不衰;(4)以永乐山庄、圣地庄园和柏阳山庄为代表的休闲山庄;(5)以杜寨、上卡堡苗寨和岩底苗寨为代表的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6)民俗节庆。本区举办了三月三、六月六、米花节、稻花节等民族民间节日,还有阿栗杨梅节、永乐桃花节和柏杨村莲藕风情节等;(7)农业新村。如永乐的桃园新村。第十二条乌当区目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乡村旅游理解不深,概念混乱;(2)规划控制不力;(3)产品粗糙加工与粗放经营较明显;(4)乡村旅游消费表现出初级化特征;(5)家庭旅馆未能实现良性发展;(6)乌当国家农业高科技园区旅游开发滞后;(7)乡村旅游人才匮乏;(8)知名度不高。第三章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SWOT分析第十三条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由于本规划是在《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乌当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对乌当区乡村旅游开发所做的专项规划,其涉及的旅游资源均在以上两个总体规划中进行过评价,本规划不再重复。只是做一般的定性描述。1.风景秀丽,植被丰富,特色农业资源得天独厚;2.民族村寨,特色浓郁,底蕴深厚,有待发掘;3.节庆旅游资源风情各异,特色突出,多姿多彩;4.“农家乐”大多与景区景点相匹配;5.可供开展参与性活动的资源丰富。第十四条乌当区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51.优势(Strengthes)(1)丰富的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2)村寨民族文化优势;(3)众多景区依托的优势;(4)地缘优势;(5)区内交通发达的优势;(6)客源优势;(7)经营优势;(8)经济优势;(9)绿色生态环境优势;(10)领导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工作。2.劣势(Weaknesses)(1)对乡村旅游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2)规划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3)管理体制不够规范,政策措施不配套;(4)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5)旅游培训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偏低;(6)宣传促销不力,旅游产品开发还较缓慢。3.机遇(Opportunities)(1)小康时代的机遇;(2)国家旅游局的对工农业旅游重点扶持的机遇;(3)贵州省政府确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机遇;(4)贵阳城郊旅游圈的经济支撑;(5)环城林带的机遇。4.挑战(Threats)(1)生态观光农业同质产品的竞争;(2)环城度假带的内部竞争;(3)花卉产业的竞争;(4)周边主要乡村旅游竞争性产品。第四章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第十五条乌当区乡村旅游目标市场定位立足贵阳、依托省内、辐射国内、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第十六条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预测1.游客总量预测通过分析,对规划期内乌当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作如下预测:到2005年,乌当区乡村旅游总游客量约为52.5万人天,主要为贵阳地区游客,年平均增长率为25%;到2007年,乌当区乡村旅游总游客量为82.03万人天,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5%,贵阳地区游客量约为65.6万人天,约占游客总数的80%;其他地区游客量为16.43万人天,将占游客总数的20%;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6到2010年,乌当区乡村旅游总游客量为138.63万人天,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0%,贵阳地区游客量约为104万人天,约占游客总数的75%;其他地区游客量为34.63万人天,将占游客总数的25%。2.旅游收入预测到2007年、2010年,乌当区乡村旅游总收入将分别达到0.89亿元、1.95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6%和2.19%。第五章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第十七条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原则1.社区与旅游结合;2.旅游开发与乡村建设一体化原则;3.突出特色;4.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体验;5.文化体验;6.市场导向——立足稳定的都市消费群体;7.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并与自然环境风景区形成小区域立体组合。第十八条乡村旅游的总体战略目标以香纸沟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为中心,以东风、永乐科技农业观光旅游带为支撑,以特色村寨为主体,实现乌当区城郊型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第十九条分阶段目标1.近期目标(2004-2007年)●树立乌当区以香纸沟为代表的城郊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鲜明市场形象。建立示范工程,争创一个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点。●以旅游村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争创一个全省重点旅游村寨。●以乌当区国家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创建贵阳市学生农业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贵州乌当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区争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点。●在3年中建设6个左右的旅游村,每一个村子拥有20到40间客房,它们的标准及价位不同,但都要符合国际旅游住宿标准。●实现超前发展态势。根据乌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乌当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乌当区乡村旅游可略快于此增长速度,为全区旅游业做出较大贡献。●逐渐从纯粹观光型的旅游产品(高科技农业观光、城郊公园、城郊文化古迹)向康体健身型(如温泉疗养、森林浴以及各种体育运动等)、娱乐型(主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项规划文本贵州省旅游规划设计中心7题公园、农家乐)、度假型(休闲疗养,主要以双休日度假为主)等综合型城郊旅游产品转变。中小型的、中低档次的、普及性的、与劳动生产和智力信息投资相结合的农业旅游,最适合近期和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农业旅游开发,条件成熟或时机到来时才搞大型的高档的为好。(2)中期目标(2008-2010年)●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将乡村旅游区建设成为3A甚至4A旅游区(点)。标准化管理,根据《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质量。●打造生态家园。第二十条系统战略乌当区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以下战略的支撑:1.精品战略;2.差异化战略;3.空间定位战略;4.机制创新战略——“政府——民间”合
本文标题:《乌当区乡村旅游专题规划》文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27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