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
—1—课题编号:《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唐河县古城乡一初中课题组2014年12月—2—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三台六步教学法”模式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策略,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既尊重学生个性,又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培养能力可持续发展应对策略“三台六步教学法”一、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这对当代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教育新的挑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科研的目的是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道理人人都懂,但在中考指挥棒下,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学几乎是应对分数的教学: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机械教学方法,让学生陷入题海,死记硬背。大多数老师明明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没有作用,但急功近利,忽视对孩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分数至上的教学,后果不堪设想:学校教育竟然让孩子不会思考、不会探索探索、不会求知、不再发展。这些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近年来,一些专家及致力于教研教改的教师们不断地研究、探索,在教师改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学到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对于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现在的需要,又不对其将来发展构成危害且对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发展,它是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及和谐发展的基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基于如此,我们课题组决定运用“三台六—3—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保底,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铺路。我们力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让学生喜欢发现,喜欢创造,喜欢倾听,喜欢质疑,喜欢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优势”。二、概念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出的概念,它是指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相互协调,做到现时的发展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又为后代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人类反思过去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而提出来的。运用到教学上来,我们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掘学生潜力,促进学生发展时,也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倡学生勤学苦学,更要让他们乐学善学。让他们学会学习,更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探索,学会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从而成为一个自得的人。所谓“自得”的人就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叶老早就为我们设计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自决”——规划人生的决策判断能力;“自辨”——道德是非判断能力;“自奋”——心理承受、意志磨炼能力;“自探”——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总结叶老的话,结合新课标,我们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其核心特征就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为依据提出的人才培养素质结构是由德力要素(学生做人的能力)、智力要素(既包含文化基础知识也包括学习能力)体力要素、审美要素、劳动品质要素、实践能力要素、创新能力要素、心理要素、非智力要素、个性发展要素所构成。全面和谐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充分地发展。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是前提和基础;二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保障和核心;三是学会可持续发展的应用与创新,这是目标和归宿。在全面实施新课标,推进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初中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就是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认为在现阶段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指的是以不损害中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满足中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为目标、以为中学生终身学习提供基础和锻造潜质为宗旨的一种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特征在于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4—使学习主体的自主内化知识能力、迁移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实现学生静态的现实学习能力向动态生长的未来学习能力的超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探索教育自身客观规律,调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初中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一)、尊重个性与新课标相一致的教育理念该是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以同一标准、同一目标、同一理想去要求学生,只会压抑学生的个性。试想同一模子、同一样式塑造出的学生该是与缤纷多彩的社会多么的不协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学根雕家,根据根的特点,经过加工,使其特点更加突出,以至成为精品。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在学习生活和职业上的最合适位置,让他们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学习生活的乐趣。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独树一帜的主张、新奇大胆的创意和标新立异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天然禀赋及特点,给他们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认同、接纳、宽容、赏识,才能让学生感到和谐、幸福、愉快,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他们在各自喜欢的领域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使个人获得发展,让每个人成为最优秀的自我,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其目的不是消灭差异,而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培养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学生。(二)、注重能力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因此,在贯彻新课标、处理新教材时。我们要教会学生从接受知识向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转换。努力让学生在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等方面得到综合提高。引导他们去了解知识和信息怎样归类,怎样取舍,怎样加工整合生成新的知识。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不是把已有的经验性知识被动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三)、体现发展应该纵向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发展,杜绝定势、定向、定位、定性思维。相信—5—每个学生今天会比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评价学生的标准不能千篇一律,无视学生的实际需求,无视学生的变化发展。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结合;单向与多向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纵比与横比结合。我们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教育教学中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过程、效果,并及时调控、调整、调适,从而使学习达到最优化。用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闪光点,激发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潜力,让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希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实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并持续健康地发展。(四)、开发非智力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需要智力因素参与,也需要非智因素参与。我们在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性格、信念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想像丰富,激发灵感,提高效率。坚强的意志更是艰辛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必备的品质。至于说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崇高的品质、坚定的信念等都是个人事业成功,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的重要心理保障。事实上,有了这些或这些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开发,一个人即使知识才能欠缺些。也会努力奋斗、钻研、学习、创造,并取得成功,而且会终生受益。陕西省农村妇女申玉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7年在荒地上种上了1.7万亩树,为治理荒漠。做出了很大成绩,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拉奥博士奖”。靠的就是执着不屈的品质。因此,在实施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今天,我们尤其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它和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三、课题的理论依据(一)、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教学,不同的人在学校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实现人的差异性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满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6—(二)、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的教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层次。人的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表现和确立,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三)、依据发展性教学理论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发展。(四)、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四.课题的研究内容1、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遵循学科的基本规律,以三台六步模式为基础,以整体结构的意识把课堂进行重组,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开展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内化提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2、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育智慧。在“三台六步”课堂模式实践中,各课题组成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寻找有效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教师的发展增强内涵积淀,提升育人价值。3、建立新的教与学常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①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②目标意识和良好的行为常规。③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④积极质疑、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⑤主动探究、激发创造潜能。⑥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⑦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能力.⑧合作交往能力及团队意识.⑨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自我发展能力。⑩张扬个性,放飞梦想。—7—4、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①学生学习常规有哪些,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②学习时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方法。③寻找自学与课堂交流研讨的最佳结合点。④学生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用。⑤课堂上的教与学,怎样更好的体现以生为本、以师为导。五、课题的研究原则1、层次性原则。围绕“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各教研组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研究内容,构建一个“金字
本文标题:《农村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