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刍议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jj论文
刍议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摘要】《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科学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为基础。因此,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现就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这一问题进行肤浅的探讨。【关键词】青少年;科学素养;科技辅导员;课程教材;家庭【正文】《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科学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为基础。因此,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现就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这一问题进行肤浅的探讨:一、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内涵:美国学者米勒教授在对公众科学素养的界定中主张公众科学素养由三个维度组成,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课程纲要中明确提出总目标为“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质”,分目标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四个方面。二、青少年科学素养提高的制约因素:据2014年8月份《中国青年报》:最近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仅有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也同样存在科学素质偏低,特别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青少年科普工作特别是科学教育还有诸多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状况堪忧。1、应试教育的严重冲击下,科学教育边缘化。“一考定终身”的影响依旧,学校教育以高考为指挥棒,升学率是衡量学校好坏的硬标准,应试教育使学生疲于应付学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培养、发展自己的科学兴趣和特长;应试教育与现代科技进步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新产业的认知和了解。2、与满堂灌式的“填鸭”教学方式有关。众所周知,我们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满堂灌式的“填鸭”教学方法。科学教育课程结构单一,方法粗陋,缺乏参与性、新颖性、探索性、趣味性,内容贫乏,缺乏吸引力。课堂上,教师完全站主导地位,学生只负责记忆或好好听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限制了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想象力比较匮乏。3、与当地的教育水平及教学条件有关。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养成不仅由后天所受到的科学素质教育所决定,还受一定的生活环境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总体来说应该包括他所生活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化氛围、教育环境等,这些因素就是科学素养建设的基础条件。一个地区良好的教育条件是造就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基础,虽然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与城镇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科学教学中学科地位低、待遇差、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有力措施,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仍甚为严重。面对上述问题,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来改变这种现状,以其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为我们的教育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1、完善师资保障机制,建设高水平科技辅导员队伍。科技辅导员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发展的基础,也是各类科技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他们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科技辅导员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智力、创新思维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敢于创新的心理倾向,并初步掌握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规律和方法。而且可以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增加了对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关怀,逐步形成愿意为保护和建设祖国安全及人类美好生存环境而奋斗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就要求科技辅导员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成为社会、学校各种有益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科技教学活动中,多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做合格的组织者;多关注探究过程,做成功的引导者;多关注探究过程,做成功的引导者;多关注交往互动,做平等的参与者;多关注学生体验,做积极的促进者。2、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的“二次加工”。《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的选择权利,教师应更好的保持科学课程内容的弹性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既要有刚性,又要有弹性。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对课程进行二次加工,通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发挥与传统教育之间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以及相对独立性,形成系统的科学课程体系。首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究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学生喜爱的活动,鼓励教师自制教具和低成本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帮助他们学习建立科学模型,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其次,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认识、经历及其所关心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而且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措施。例如,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可以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再次,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由于各地区的差异、课程资源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差异等,使得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授课时,应该基于实际情况灵活地分析和处理教材,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讨论。如果学生对某次探究活动特别感兴趣,或者探究过程中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课外继续进行研究;有时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可以在课外增加相关活动帮助其进一步理解;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使他们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3、全方位盘活资源,促成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合力。首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这是促使青少年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教育形式。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仅能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还助于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的培养。其次,利用课外读物增加青少年的科学知识。青少年要尽可能多阅读科普文章,文学名著、报刊杂志等,这对他们的创造力发展大有益处。青少年离开了科技知识,就不可能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创造,即使他们有创造性的想法,也终究是“空想”。因此应创造条件,让其不断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为将来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再次,采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接收科技知识的机会。多媒体资源以娱乐的形式既向青少年传播科学知识,又对他们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多媒体资源不但是“生活的教科书”,也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这对于青少年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最后,注重科普教育设施的投入,加大青少年科学素养提高的力度。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上级政府部分虽加大了科普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但教育资源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以致于素质教育几乎成了一种浪漫彩绘。政府应从未来着眼,即使财政捉襟见肘,也应首先照顾百年大计的青少年。4、发挥家庭作用,提升科学素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青少年生活的地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任期最长的教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双重责任。爱迪生的科学发明素质来自他母亲和父亲的教育;张衡之所以成为我国科技史上的巨匠,是良好的家庭环境培育了他。因此,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科学教育水平,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每个家长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积极营造家庭学习科学知识和崇尚科学的氛围,培养孩子热爱科学的情趣。其次,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科技学习活动,与孩子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在参与孩子的科学知识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家长应以朋友、伙伴的关系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促进他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获取知识,并进行创造。在这些活动中,不要让孩子产生压力和束缚,应让孩子在家长面前乐于思考,愿意和家长一道探讨,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再次,家长在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学校和科教部门组织的各项科技活动的同时,应配合国家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发家庭资源,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结束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在信息瞬变的今天,只有全民的科学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兴旺富强,要想提高国人的科学素养就要抓住万变的信息,还要敢于创新,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所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屈社文,《全心全意做好科技辅导员工作》;2《小学新课成标准》(修订版);3巩维平,《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甘肃教育;4梁莉,《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方法初探》,海峡两岸,2009.95裘谷帆,《影响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深入剖析;》【作者简介】于国玲(1988,7),女,2012年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现在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大坨小学任教,二级教师,并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本文标题:《刍议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jj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