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刑法学》2012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刑法学》2012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A.3年B.5年C.7年D.10年2.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3.我国确立的数罪并罚的原则是()。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C.并科原则D.折衷原则4.甲、乙2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2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非法拘禁罪5.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开始计算。A.判决宣告之日B.判决确定之日C.实施犯罪之日D.拘留或逮捕之日16.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的标准是()。A.犯罪行为的多少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多少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大小D.犯罪所直接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7.王某准备到某公司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他邀钱某帮助望风,钱某不同意,并向派出所告发了王某,王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意表示8.甲带邻居家5岁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没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A.法律的直接规定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C.道义上的义务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9.王某以营利为目的,剽窃、抄袭他人作品,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王某的行为属于()。A.侵犯知识产权罪B.侵犯著作权罪C.侵犯著作权的一般违法行为D.侵犯商业秘密罪10.在走私毒品过程中,以暴力方法抗拒检查,情节严重的,构成()。A.妨害公务罪B.走私毒品罪C.走私毒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D.走私毒品罪和妨害公务罪数罪择一重处罚1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罪负刑事责任。A.制造毒品2B.投放危险物质C.破坏交通工具D.盗窃12.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C.国有公司、企业人员D.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13.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连续犯或继续犯追诉期限的起算,是从()。A.实施犯罪预备行为时起算B.着手实行犯罪时起算C.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算D.犯罪行为既遂时起算14.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是()。A.未遂犯B.防卫过当C.犯有较轻之罪而自首的D.预备犯15.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A.继续犯B.想像竞合犯C.牵连犯D.连续犯附:参考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1B6C11B2C7A12D3D8D13C4A9C14B5B10B15B3二、多项选择题1.以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A.简单共犯B.复杂共犯C.一般共犯D.犯罪集团E.同时犯2.有权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为()。A.最高人民法院B.全国人大C.全国人大常委会D.最高人民检察院E.高级人民法院3.下列犯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是()。A.生产、销售假药罪B.洗钱罪C.非法经营罪D.侵犯著作权罪E.逃税罪4.下列行为中属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客观方面具体行为的有()。A.伪造B.变造C.盗窃D.抢夺E.毁灭5.死刑缓期执行适用的条件是()。A.罪不至死B.罪该处死C.犯罪时不满18周岁D.不是必须立即执行E.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6.行为人在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有()。4A.对因果关系认识错误B.将自己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认为没有犯罪C.法律上认为不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是犯罪D.行为人对定罪与处罚的认识与实际不一致E.法律上认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认为不是犯罪7.对于累犯()。A.不得假释B.不得减刑C.不得适用缓刑D.应当从重处罚E.应当加重处罚8.刑法上的时效分为()。A.追诉时效B.时效延长C.时效中断D.行刑时效E.审判时效9.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的情形包括()。A.正在行凶B.杀人C.抢劫D.强奸E.绑架10.私放在押人员罪的犯罪对象包括()。A.在押的罪犯B.在押的劳动教养人员C.在押的犯罪嫌疑人D.在押的被告人E.在押的行政拘留人员1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况中适用我国刑法的有()。A.在我国军用船舶上犯罪B.在我国民用飞机上犯罪C.在我国国际列车上犯罪D.在我国民用船舶上犯罪5E.在我国军用飞机上犯罪12.下列犯罪中,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A.虐待罪B.刑讯逼供罪C.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D.破坏选举罪E.遗弃罪13.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有()。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E.复合形式14.依照法律的规定,下列犯罪案件,告诉才处理的有()。A.破坏军婚罪B.重婚罪C.侮辱罪D.虐待罪E.诽谤罪15.企业、公司或其他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有()情形之一的,构成挪用资金罪。A.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B.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C.挥霍一空的D.进行非法活动的E.挪用资金借贷给他人使用,数额较大,进行投资活动附:参考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题号答案1AB6CDE11ABDE2AD7ACD12ABE3ABCDE8AD13CD4AB9ABCDE14CDE5BD10ACD15ABDE6三、简答题1.简述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特征。2.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伪造货币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简述窝藏、包庇罪的构成特征。5.什么是敲诈勒索罪?它有哪些主要特征?6.简述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特征。附:参考答案1.简述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及特征。解答: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特征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和诚实信用的社会主义市场规则,同时也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下列行为之一,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其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其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其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其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个人和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2.我国刑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解答:(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当罚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刑罚当罚性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法律后果。73.伪造货币罪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解答:(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货币管理制度。(2)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的货币管理法规,伪造货币的行为。(3)在主观上出自直接故意,大多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4)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简述窝藏、包庇罪的构成特征。解答:(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犯罪分子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5.什么是敲诈勒索罪?它有哪些主要特征?解答: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的行为。其主要特征:(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同时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逼使被害人交付财物。(3)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6.简述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特征。解答:1.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保密制度。2.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秘密法规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人员。4.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在主观方面主要是故意。四、论述题1.试述我国刑罚的目的。82.试述罪刑法定原则及其贯彻执行。3.论述犯罪的间接故意的特征及一般表现形式。附:参考答案(请根据答题要点适当展开)1.试述我国刑罚的目的。答题要点: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目的,即国家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刑罚目的指导着刑事活动的全过程。在刑事立法中,刑罚体系的确立、刑罚种类的选择、刑罚制度和法定刑的设置,无不受制于刑罚目的;在刑罚运用中,刑罚目的是决定刑罚裁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刑罚执行中,刑罚目的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行刑政策、原则和实践。总之,刑罚目的决定着刑罚的性质和作用。我们认为,我国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表现为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两个方面。特殊预防的一个内容是剥夺犯罪分子再犯的能力,使其不能继续危害社会,刑罚的实际执行,在客观上起到了剥夺或限制犯罪分子再犯能力的作用。剥夺或限制犯罪分子的再犯能力,意味着对犯罪分子自由和权利的剥夺或限制,并表现了国家对犯罪分子及其犯罪行为的谴责和否定评价。在惩罚的前提下,通过教育改造,把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使其不致再危害社会,是特殊预防的主要内容。一般预防,是指国家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警戒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国家通过制定刑罚,法院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和行刑机关对犯罪分子执行刑罚,将犯罪与刑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意欲犯罪的人,从具体的实际案件中,目睹了犯罪的严重后果,感受到刑罚的威力,从而强化了对刑罚的恐惧感。这就防止了犯罪的发生,达到了一般预防的目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但二者因刑事活动发展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侧重。一般认为,在刑罚制定阶段,以一般预防为主,兼顾特殊预防;在刑罚适用阶段,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并重;在刑罚执行阶段,以特殊预防为主,兼顾一般预防。2.试述罪刑法定原则及其贯彻执行。答题要点: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种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不得定罪处罚。概括起来说,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国刑法第3条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该原则在立法中的体现主要表现为:9(1)新刑法典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2)新刑法典取消了1979年刑法典第79条规定的类推制度,这是罪刑法定原则得以真正贯彻的重要前提。(3)新刑法典重申了1979年刑法典第9条关于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从旧兼从轻的原则。(4)在分则罪名的规定方面,新刑法典已相当详备。(5)在具体犯罪的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法定刑方面,新刑法典增强了法条的可操作性。现行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要付诸实现,有赖于司法机关实际的执法活动。从我国的司法实践来看,切实贯彻执行罪刑法定原则,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正确认定犯罪和判处刑罚。(2)正确进行司法解释。3.论述犯罪的间接故意的特征及一般表现形式。答题要点: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在认识因素上,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即行为人根据对自身犯罪能力、犯罪对象情况、犯罪工具情况、或者犯罪的时间、地点、环境等情况的了解,认识到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具有可能性,而
本文标题:《刑法学》2012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