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儿科学 > [儿科护理完整课件]第九章循环系统
1第九章循环系统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第三节病毒性心肌炎2学习目标1.熟悉小儿胎循环特点及生理特点。2.熟悉先心病病因、分类及常见先心病的症状体征。3.掌握常见先心病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胚胎发育:妊娠2~8周是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二、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改变: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2.胎循环特点:3.生后改变: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特点:45胎循环特点1.胎儿通过胎盘进行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2.左右心室都向全身供血,有肺循环但无气体交换;3.卵圆孔、动脉导管是正常胎儿血循环途径;4.除脐静脉是氧合血外,其他都是混合血;5.肝脏含氧量最高,心、脑、上肢含氧量次之,下半身含氧量最少。6生后改变1.脐带结扎:2.呼吸建立:3.卵原孔关闭:5~7个月解剖上关闭。4.动脉导管关闭:3~4个月解剖上关闭。5.大小循环建立。7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特点1.心脏的位置及大小:2.心率:3.血压:出生后24小时达65/40mmHg2岁以后:收缩压(mmHg)=年龄×2+808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heartdisease是心血管在胎儿时期发育异常所至的畸形。具小儿心脏病的首位。室间隔缺损发生率最高25%~30%。9一、概述(一)病因遗传环境其他10一、概述(二)分类左向右分流型(潜在青紫型)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无分流型(无青紫型)11一、概述(三)病理生理1.左向右分流型:(1)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2)房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差异性青紫2.右向左分流型: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12室间隔缺损病理生理上下腔静脉肥大肺动脉分流肥大扩张血量增多射血量减少肺循环扩大体循环量减少充血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13艾森曼格综合征任何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持续的肺动脉高压,形成肺小血管梗阻性病变,形成肺动脉高压,导致逆向分流,产生持续青紫。14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上下腔静脉肺静脉分流血量增多血量减少扩大血流量减少肺动脉扩张主动脉血流量减少肺循环充血体循环供血不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15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周围动脉舒张压降低(肥大、扩张)分流肺动脉主动脉体循环(血流增多)(供血减少)肺动脉扩张肺循环充血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16差异性青紫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内的静脉血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反流入降主动脉而造成下半身青紫,成为差异性青紫。17法鲁四联征病理生理(扩大)(血流量减少)(肥大)缺损(血流量减少)右跨主动脉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血流量增多扩张)肺血流量减少混合血进入体循环血氧合不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1819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1.症状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2.体征左向右分流型右向左分流型20症状左向右分流型1.生长发育落后;2.反复肺部感染;3.声音嘶哑;4.青紫。21症状右向左分流型1.呼吸困难;2.喂养困难;3.缺氧发作:因肺动脉漏斗部肌肉痉挛,使流经肺动脉的血流量骤然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表现突然发作的呼吸加深加快,发绀明显;严重者发生抽搐、晕厥、脑血管意外等。4.蹲距现象:蹲距时下肢屈曲,使下肢动脉受压,体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压力升高。同时下肢静脉亦受压,使静脉回心血亮减少,减轻右心负荷,右心室压力降低,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以缓解。22体征左向右分流型1.体格发育迟缓;2.心脏体征;3.周围血管征(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股动脉枪击音。23体征右向左分流型1.全身皮肤发绀:2.体格发育迟缓:3.杵状指(趾):4.心脏体征:24二、护理评估(三)辅助检查1.血液2.X线3.心电图4.其他(四)心理社会状况治疗要点:外科手术252月22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一名出生38天、体重仅1500克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袖珍婴儿”实施了心脏手术。据了解,这名婴儿的心脏为先天性室间隔、房间隔缺损。目前,术后患儿正在恢复中。262月22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一名出生38天、体重仅1500克并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袖珍婴儿”实施了心脏手术。据了解,这名婴儿的心脏为先天性室间隔、房间隔缺损。目前,术后患儿正在恢复中。272月22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欣宇心脏手术后安稳地躺在监护室病床上。当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身长44公分、体重只有1500克、出生仅38天的小欣宇成功进行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手术在2个小时后宣告成功完成。小欣宇出生时体重1410克,被确诊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而且室间隔缺损不断增大。手术中,医务人员为小欣宇修补了8毫米的心脏缺损28三、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有感染的危险4.成长发展改变5.潜在并发症脑血栓、心力衰竭、惊厥、昏厥6.恐惧、焦虑7.知识缺乏29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二)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预防感染2.预防心衰3.预防脑血栓形成4.预防晕厥和缺氧发作(三)心理护理(四)健康教育30第三节小儿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泵功能减退,致使心排出量不能满足全身循环及组织代谢的需要,机体发生静脉回流受阻、脏器淤血、动脉血液灌流不足等变化,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简称心衰。1岁以内发病率最高。31一.病因心源性肺源性肾源性其他32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1.婴幼儿2.年长儿3.心衰诊断标准(三)辅助检查(四)心理社会状况33婴幼儿临床常表现哺乳停顿、易触汗、喜依肩入睡、体重不增,为心功能不全代偿期表现。在某些因素促发下,可急性发作:烦躁多汗,哭声低弱,面色苍白和发绀,呼吸快浅,频率达50~100次/分,可见吸气三凹征,心率增快达150~200次/分多能听到奔马率,心脏增大,肝脏增大达肋下3cm以上。34年长儿左心功能不全:早期活动后气促,重症者有端坐呼吸,肺底部听到湿啰音。如部及时处理,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咳大量分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极度困难、发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等。右心功能不全:肝大及水肿。肝区疼痛、颈静脉怒张为急性;肝质地变硬为慢性。如右腹水为心源性肝硬化。35心衰临床诊断指标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和缺氧解释;2.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3.肝大4.心音低顿或奔马律5.烦躁不安6.尿少36心功能评价Ⅰ:仅有心脏病体征,无症状,活动不受限,心功能代偿。Ⅱ:活动量较大时出现症状,活动轻度受限。Ⅲ:活动稍多即出现症状,活动明显受限。Ⅳ:安静休息即有症状,完全失去劳动能力。37治疗原则1.强心2.利尿3.扩血管38三.护理诊断1.心排除量减少2.活动无耐力3.体液过多4.气体交换受损5.潜在并发症:强心甙中毒6.焦虑7.知识缺乏39四.护理措施1.恢复心排出量的护理2.活动无耐力的护理3.体液过多的护理4.吸氧5.预防强心甙中毒的护理6.健康教育40恢复心排出量的护理1.减轻心脏负荷2.避免心脏负荷加重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按医嘱使用药物卧床、床头抬高15℃~30℃明显左心衰取坐位,减轻回心血量保持安静、输液速度要慢、避免患儿用力生命体征并记录观察用药后的反应。41活动无耐力的护理1.让患儿卧床休息2.按医嘱给予吸氧3.评估患儿活动耐量4.补充能量加强生活护理急性肺水肿患儿吸氧时应用乙醇湿化制定活动计划,逐渐增加活动量或活动后测心率呼吸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必要时给静脉高营养42体液过多的护理让患儿休息酌情限制钠的摄入,减轻水钠潴留,评估水肿进展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利尿药。43预防强心甙中毒的护理1.用药前2.用药时3.用药后4.用药期间441.用药前静脉注射在配药时用1ml注射器准确抽取药液,再以葡萄糖液稀释。给药前测心率1分钟,若新生儿<120次/分、婴儿<100次/分、幼儿<80次/分、学龄儿<60次/分,或脉率不齐,及时与医生联系。若心电监护P-R较用药前延长50%或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需立即停药。452.用药时静脉:速度要慢(不少于5分钟),不能与其它药液混合,密切观察脉搏变化。口服:仔细喂服,使药物全部进入消化道,若患儿服药后呕吐,应与医生联系,决定补服或其他途径给药463.用药后用药后1~2小时要监测患儿心率和心律,注意心衰表现是否改善,以配合医生调整用药计划。474.用药期间多给患儿进食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或按医嘱给氯化钾溶液。因患儿在呕吐、腹泻及使用利尿剂时可引起钾的丢失,低血钾是导致强心甙中毒反应较常见的诱因。同时暂停进食钙含量高的食物,因钙对强心甙有协同作用,易引起中毒反应。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情况,若出现强心甙中毒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准备好急救药品(钾盐、阿托品、苯妥英钠、利多卡因等),按医嘱使用。48强心甙中毒反应1.心脏反应: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2.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3.神经系统反应:嗜睡、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色视。49健康教育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心衰的有关知识、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根据不同病情制定适当的休息、饮食及生活制度,减少焦虑及恐惧。示范日常生活护理操作,强调患儿不能用力。教会年长儿自我监测脉搏。避免感染、劳累及情绪激动等诱因。使家长了解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提供急救电话。
本文标题:[儿科护理完整课件]第九章循环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