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
计算题: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叫W=k+m,所以,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14.90)×1.88×30-437.10(元),再求m'=m/v-437.10/32.34×100%=1351.58%,从而得出答案。(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22.65-14.90*1.88*30=437.1437.1/32.34*100%=1351.58%政治经济学习题计算题参考答案(第六题有修改)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试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答案: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即w=k+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7·75×1·88×30=437.10元。2、m’=m/v=437.10元/32.24元=1,351.58%二、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v)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19:1追加资本4万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试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口还是减少了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数量若干?答案:∵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1,10万美元可雇佣工人=10000/50=200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后,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5000追加资本40000美元资本的有机构成为38000:2000∴本周可变资本=5000+2000=7000美元可雇佣的工人数=7,000/50=140人本周失业人数为:200人-140人=60人三、产业资本各部门剩余价值率均为200%,甲部门不变资本5600,可变资本400,乙部门不变资本8100,可变资本900,丙部门不变资本2500,可变资本500。试计算各部门生产价格为多少?答案:甲部门的剩余价值=400*200%=800乙部门的剩余价值=900*200%=1800丙部门的剩余价值=500*200%=1000所以: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800+1800+1000)/(6000+9000+3000)=20%可以算出:甲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6000*20%=1200乙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9000*20%=1800丙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3000*20%=600所以:甲部门的生产价格=预付资本+平均利润=6000+1200=7200乙部门的生产价格=预付资本+平均利润=9000+1800=10800丙部门的生产价格=预付资本+平均利润=3000+600=3600四、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提示:1、按货币流通公式计算所需要的货币量2、按流通需要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之比求纸币每元值多少。答案: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1400+400-350-250)÷8=150亿元货币贬值后每元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发行货币量=150÷200=0·75元五、某资本家纺纱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五年,价值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万6千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半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答案:1、∵每日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100%)m=33,000元当月社会价值=15000斤×2·5斤=37500斤3、∴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5%六、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投资固定资本3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资流动资本9万元,周转时间为6个月;雇佣工人50人,月平均工资100元;每件商品社会价值为30元。试计算:1、一个生产周期(即6个月)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2、年予付资本周转速度为多少次?3、年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答案:(修改版)1、m´=生产周期的剩余价值量/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30元×5000件)-(9万+30万/20)》/(50人×100元×6月)=9万/6万元=150%2、年预付资周转速度=(30万元×1/10+9万元×12/6)/30万+9万=7/13次3、M`=m´·n=150%×12/6=300%分析判断:1.工人给资本家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因此,工资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在分析劳动力商品买卖过程中,必须把劳动力与劳动区别开来。3.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因此两者没有区别。4.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5.既然资本家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6.如果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问答题:1、如何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如何理解资本的本质?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为了我们这群苦逼的孩子,把我找到的答案发上来吧。。大家觉得有用就看看(仅限成体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复习大纲基本概念:1.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商品:是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统一体。3.使用价值: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4.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5.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6.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8.货币: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9.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10.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11.资本: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12.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13.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14.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15.资本循环: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在此阶段产业资本所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16.资本周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周转。17.社会总产品: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18.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19.利润率: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0.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21.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22.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23.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在社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4.垄断价格:垄断价格就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26.跨国公司: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又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27.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联系在一切,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开放的过程和趋势。思考题:1.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答: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2.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答:⑴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⑵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
本文标题:《剩余价值生产》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0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