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解读本市一年新增户籍老人首超10万
《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解读本市一年新增户籍老人首超10万来源:北京日报日期:2012-10-23【字号大中小】原标题:《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解读本市一年新增户籍老人首超10万本市最新发布的《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1277.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47.9万人,占总人口的19.4%;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8.6万人,占总人口的3%。10月22日,市民政局、市老龄办有关负责人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今后10年年增老人均超10万从报告最新统计数据看,从2010年底至2011年底,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增加12.9万人,增长5.5%,占户籍总人口比例从18.7%增至19.4%。“近年来第一次,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年增长超过10万人。”市老龄办政策研究室有关工作人员说。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生育高峰数据来看,这样的增长将持续一段时期。一直到2020年,预计每年新增老人都在10万人以上。市老龄办有关研究也显示,2020年,预计本市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约占总人口的20%。2030年,预计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500万,约占总人口的30%。从数据来看,这一增长速度,也与户籍老人的增长一致。“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市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说。经过今后约10年的加速增长后,本市的老龄化水平将在一个较高的位置稳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期。“不会像抛物线一样,过了顶峰以后就突然下降。”李红兵说。2030年后,整个城市生活的老人数量基本维持在500万人左右,相当于每3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这意味着,应对老龄化的到来,建设配套的老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现实发展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算太多。北京实际老龄比例不到13%不过,在李红兵看来,虽然时间紧迫,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压力日益加大,但也不必恐慌。“事实上,如果算上非户籍常住人口,北京的老龄人口比例要低于全国水平,不到总人口的13%。”他说,“老龄化水平并没有大家想像的可怕。北京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对于北京这样一个“移民城市”,接纳的大多数新增居民以及常住北京的非户籍人口,基本上是年轻人。这些人口有效稀释了老年人口的比例。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是,北京的老龄化并不严重,这正是其中原因之一。例如,朝阳区户籍人口193.2万人,常住人口约500万人;而户籍老人仅42万人,即使加上未统计在内的非户籍老人,老年人口的实际比例也只有10%多一点。除了老龄化发展趋势,李红兵对未来的政府养老能力也持乐观态度。许多人担心养老金亏空问题,事实上忽略了政府财政投入的结构发展变化趋势。未来一二十年内,城市化快速发展结束,进入较稳定的社会形态;此前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必定会大量转向民生福利投入,养老金则是最重要的民生保障内容之一。因此,“不应该简单担心没钱,重要的是关注钱的来源结构。”“应该说,接下来的10年,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最关键的10年。”李红兵说,“我们还有一定的时间,不用害怕和恐慌。”他说,对于政府和社会来说,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关键时间窗口,以审慎态度进行长远考虑和顶层设计。“新的老年社会形态,需要有新的设计——这个设计应该是百年大计、百年设计。”65岁以上老人抚养比降至18.4%2012年的老年人口信息报告中,对65岁以上老人的统计格外引人注意。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77.6万人,占总人口的13.9%。报告显示,2011年底,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为27.6%,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然而,按15-64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为18.4%,仅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此外,社会老年抚养系数从27.6%下降到18.4%,下降了9.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高达33.3%。“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与我国目前实行退休政策更加接近,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市老龄办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而按15-64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是考虑到了国际上通行认为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的因素。计算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抚养系数,对于把握社会承受老龄化压力更有帮助。李红兵表示,本市的可预期人均寿命,已经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3岁提高到了81岁,对于许多人来说,真正需要社会、家庭抚养的年龄,并不是从60岁开始。老人在60岁以后还有多年时间可以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并且这些人的能力、经验、资源具有其独特优势。“推出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抚养系数,也是鼓励全社会共同用积极的心态,应对老龄化的到来。”专家表示,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抚养系数和总抚养系数的上升。从2007年到2011年,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总抚养系数从35.9%上升到40.9%,老年抚养系数从23.6%上升到27.6%,而且上升的比例逐年加大。老龄政策研究人员认为,从宏观层面看,一般说来,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使社会负担加重,并且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过,通过有效的政策调整手段,可以有效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完善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结构转变;充分开发本市老年人力资源优势,通过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年人延长劳动时间等措施,缓解和减少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力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参事、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一直是延迟退休理念的支持者。他表示,今后延迟到65岁退休将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仅是简单为了应对老龄化,更是充分体现、尊重人的社会价值。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社会抚养系数,用数字直观地展现了延迟到65岁退休的社会意义。66.4%老人居住中心城区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为51.4万人、113.2万人、55万人和28.3万人,分别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0.7%、45.7%、22.2%和11.4%。根据首都区域功能定位,首都核心功能区包括东城、西城两个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城区。二者相加,正好是六个中心城区,共承担了66.4%的户籍老人养老。从全市16个区县来看,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分别为42.8万人、38.1万人和30.3万人。三个城区全部位于中心城区。户籍老年人口比上年增幅排在前三位的,也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分别增加了2.4万人、1.7万人、1.6万人。16个区县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该区县总人口比例排在前三位的,则是丰台区、朝阳区和西城区,分别为22.6%、22.2%和22.2%。这一比例比全市平均约高3个百分点,高出约15%。相比较而言,在城市发展新区,即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的老人只占全市老人的22.2%;生态涵养发展区,即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的老人占11.4%。10个区县总共居住了全市33.6%的老人。按照官方的数据计算,城市发展新区5个城区面积共6000多平方公里,生态涵养区5个区县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而6个中心城区只有136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不到全市十分之一的面积,却居住着三分之二的老人。“这样的养老布局,确实不合理,不利于城市发展。”李红兵说,“最终需要首都一盘棋,通过综合协调发展解决。”据了解,此前本市将浅山区列为今后养老开发的重点区域,但目前进展较慢。影响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则是资源配置上难以均衡。“城区不能就地机构养老,但转移到郊区、涵养区,也不能让这些区县的整体利益受损。”李红兵认为,最终需要一系列的“转移”来解决合理养老布局的问题。老人转移到生态更好的区域,同时财政资金、医疗资源等各种资源,也要同步甚至提前转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他举例说,在昌平正在建设老年社区,其1万张床位即使只入住80%,到周末、节假日的时候也有5000辆车集中前往,“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支持,当地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可喜的是,目前门头沟已经在王平镇开始规划大规模的养老基地。“对老年人、老龄化,我们不应该觉得是问题,更应该将其作为挑战和机遇。”纯老年家庭人口将维持45万以上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中纯老年人家庭人口4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2%,比上年增加0.7万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户籍人口中,纯老年人家庭人口分别为6.3万人、20万人、10.8万人和7.9万人,占该功能区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2.3%、17.7%、19.5%和28%。16个区县中,纯老年人家庭人口排在前三位的是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分别为6.8万人、6.5万人和4.6万人。纯老年人家庭人口数占该区(县)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延庆县、怀柔区和密云县,分别为37.8%、29.7%和29.5%。纯老年人家庭是指家庭全部人口的年龄都在60岁及以上的家庭,除了通常所说的“空巢”独居老年人家庭,还包括夫妇都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家庭,以及与父母或其他老年亲属同住的老年人家庭。市老龄办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市纯老年人家庭人口规模和比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不断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而且住房条件的改善使得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成为可能;二是预期寿命的提高导致高龄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丧偶和独居老年人的数量相应增加;三是由于观念的转变,老年人和子女趋向于独立生活,追求个人生活质量。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纯老年人家庭人口的增加,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体现,将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冲击,家庭养老的功能出现削弱和转移,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纯老年人家庭也将是未来养老的难点所在。“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照料资源缺乏,精神慰藉不足,特别是独居老年人家庭比夫妇同居老年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困难。失能、半失能的纯老年家庭,则是最困难的一个群体。”为解决纯老年人家庭养老面临的困难,本市将继续完善“9064”养老模式,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增5万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12万张。此外,本市还将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面向纯老年人家庭的精神慰藉。“还希望鼓励和扶持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特别是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和社会都应该鼓励老年人再婚,使丧偶老年人得到配偶的照料和心理支持。”研究人员说,“毕竟,除了政府,养老还需要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名词解释老年抚养系数老年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也称为老龄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实际上也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60岁以上户籍人口数/15-59岁户籍人口数)×100%;按15-64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5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老年抚养系数=(65岁以上户籍人口数/15-64岁户籍人口数)×100%。从总体来说,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由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较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较小,甚至小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的幅度,就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现象。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幅度大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的幅度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会立即下降。数读本市老龄事业发展截至2011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91.9万,参保率97%;
本文标题:《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解读本市一年新增户籍老人首超10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1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