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参与式社会评估》第5章参与式扶贫项目社会评估
105第五章参与式扶贫项目的社会评估中国乡村贫困社区发展(PRCDP)项目1(一)项目介绍由世界银行贷款和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资助的“中国乡村贫困社区发展计划”(PRCDP)的主要扶持对象是四川、云南、广西那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个项目将采用由下至上的参与方式和有计划地投资以缓解这些地区的贫困。评估专家一行12人分三组,于2003年11月6日-12月11日分赴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区的18个项目县(每个省6个项目县),展开了“中国乡村贫困社区发展项目(PRCDP)”的社会评估。根据雇主提供的任务大纲,评估组与四川、云南、广西三省区各级项目官员召开座谈会,并在每个项目县选定了两个项目乡镇的两个项目村庄展开田野调查。本次评估主要通过与各级项目管理官员召开工作讨论会,并对所选贫困村采取参与式农村社会评估(PRA)的方法和手段,如深入访谈、开工作讨论会、收集第二手文献资料等,就任务大纲关注的问题做出全面的评估。(二)评估目标根据任务大纲,本次评估的目标是:1、明确在贫困社区里最贫困和最弱势的群体,以及妨碍他们平等地从项目中获益的因素。2、明确项目区内存在的扶贫以及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生存安全的障碍。3、识别项目区内的少数民族,以便在项目设计中体现他们的民族特性。4、预计项目对少数民族群体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5、回顾项目县识别最贫困村庄,并在贫困村中识别、瞄准和资助最穷户的已有机制和经验。6、识别实现项目社区内性别平等的动力和障碍,其中包括不同的获取资产方式和资产1参与本项目的有刘朝晖、秦红增、蒋彬、马林英、杨小柳、梅方权、朱凌飞、李溱、王超、谭丽华等人,特此鸣谢!106所有权,劳动性别分工,生育角色,家户和社区内的控制和决策过程。7、在贫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参与的指标,为评估和监督服务。8、回顾制定参与规划的实践(方法、组织、效果),教训,经验(运用、推广这些好的经验,以发展执行村级规划的机制和工具。)9、因环境保护和扶贫而自愿移民是项目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会为项目区带来重大的影响。预计并评估这些影响。(三)调查点的选择及基本情况1、调查点的选择调查点的选择综合考虑项目乡镇和村落的地理位置,资源基础,谋生模式(包括外出打工),民族性,发展以及贫困等五大因素。依据每个项目县2个项目乡,在每个项目乡1个项目村社会评估计划,调查小组共选择了三省18县36个乡镇的36个村庄作为调查点。在云南省,调查小组还深入到三个项目县的6个村落进行了试调查,以便更好确定调查点。在展开实地正式调查的过程中,各评估小组根据调查的进度、发现的问题、客观条件的限制等诸多因素,替换了初始调查所选的部分村庄。在西盟县的调查中,云南组根据调查需要,增加了一个调查点。项目省区项目县调查点四川省叙永县观兴乡奇峰村、石坝乡坡脚村屏山县清平乡烂田村、楼东乡西村马边县苏坝乡丰溪村、大竹堡现白岩湾村美姑县俄曲古乡雷觉莫村、井叶特西乡采主村越西县大瑞乡郑家湾村、古二乡吉吾村平昌县大寨乡白鹤村、镇龙镇翻身村云南省昌宁县珠街彝族乡谷满村、漭水镇老厂村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龙新镇大硝河村永德县班卡乡尖山村、乌木龙乡新塘村沧源县单甲乡永武村、班洪乡公坎村西盟县勐梭镇王莫村、岳宋乡曼亨村、嗡嘎科乡班弄村107孟连县富岩乡信岗村、芒信镇芒信村广西区环江县下南乡下塘村、驯乐乡镇北村罗城县四把镇棉花村、纳翁乡肯才村融水县安太乡小桑村、红水乡高文村融安县大巷乡泗朗村、桥板乡二村三江县独峒乡里盘村、同乐乡高岜村龙胜县乐江乡石甲村、泗水乡潘内村在广泛收集和分析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份社会评估报对项目区内的农民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民贫穷的社会、经济、文化、制度影响因素以及决策过程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由于三省区贫困社区的情况差异明显,以致三省区的社会评估报告难以按照统一体例进行撰写,但三个报告均列出了专门的章节来论述项目区的“贫困分析”、“村庄决策机制”和“少数民族”,而性别分析则是贯穿了整个报告。因为篇幅较大,下面仅选摘四川省的社会评估报告。四川省中国乡村贫困社区发展(PRCDP)项目区社会评估报告2003年11月6日至12月6日,中山大学族群研究中心的两位专家赴四川省就世界银行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资助的中国贫困乡村社区综合发展项目(PRCDP)展开了社会评估。本次社会评估共计调查了四川省6个项目县的12个项目乡镇的12个项目村庄,并在省、县级项目管理官员,乡镇、村级干部,村民四个层次上就PRCDP项目四川项目区的情况展开了全面的社会评估。四川省项目办根据国家计委和世行及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的要求,结合四川省的实际,选择了叙永、屏山、马边、美姑、越西、平昌6个县为项目县,其选择的依据主要有:a.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b.少数民族聚居县;c.1200元以下人口集中的县;d.相对集中连片的县;e.未执行过外资扶贫项目的县;f.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县。第一部分项目区内的少数民族(一)项目区民族构成、分布、人口比例108四川省项目区涵盖了6个县75个乡镇的485个行政村,其中马边、美姑、越西三县为彝族自治县。项目区总人口755562人,其中少数民族212024人,占项目区总人口的28.1%。主要涉及的少数民族主要为彝族和苗族。项目区有彝族人口199604人,占项目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4.1%;苗族人口12235人,占项目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0.06%。其中苗族主要分布在叙永县;彝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的美姑、越西、马边三县以及屏山位于小凉山余脉的西片项目区,叙永县也有部分与汉族、苗族杂居的彝族;平昌县属于汉族聚居区,几乎没有少数民族。六个县项目区少数民族人口状况单位:人、%项目县项目区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少数民族种类各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备注叙永县954081491515.6%苗族:9840彝族:5074苗族:66%彝族:34%石坝、水潦为彝族自治乡;枧槽为苗族自治乡屏山县6194353820.08%彝族:5382100%屏边、清平为彝族自治乡马边县600743858264.2%彝族:38112苗族:406彝族:98.8%苗族:0.01%美姑县5490954909100%彝族:54909100%越西县533074812690.3%彝族:48126100%平昌县5944844该县是汉族聚居区,少数民族极少调查村庄的少数民族人口状况项目项目村人口统计民族情况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种类备注109县人口比例叙永县观兴乡奇峰村6个社,167户,391人以汉族为主的彝苗汉杂居村庄,16341.7%苗族132人彝族31人石坝乡坡脚村6个社,190户,730人以汉族为主的彝汉苗杂居村庄36149.5%彝族202人苗族159人1社除3户汉族外,苗族、彝族各个一半;2社除一户彝族外,苗族、汉族各个一半;3社为三族杂居社;4、6社为汉族社;5社除一户为苗族外,其他为汉族屏山县清平乡烂田村6个社,163户,726人彝汉杂居村庄42358.3%彝族423人1、2、3社为汉族社;4、5、6社为彝族社马边县苏坝乡丰溪村11个社,320户,1328人彝汉杂居村庄47235.5%彝族472人,4个纯彝族社;7个彝汉杂居族社。大竹堡乡白岩湾村4个社,122户,566人纯彝族村庄566100%彝族566美姑县俄曲古乡雷觉莫村5个社,243户,999人纯彝族村庄999100%彝族999井叶特西乡采主村4个社,95户,445人纯彝族村庄445100%彝族445110越西县大瑞乡郑家湾村2个社,117户,485人以彝族为主的彝汉杂居村庄35573.2%彝族355古二乡吉吾村5个社,274户,1007人纯彝族村庄1007100%彝族1007(二)项目区少数民族的生计模式1.苗族叙永县苗族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烤烟、竹木和猪、牛为主的畜牧业,此外还有规模不大的茶叶、果树、蚕桑、油菜、花生、甘蔗、豆类、中草药、小杂粮等多种经济作物种植。除粮食生产外,苗族经济收入全靠烤烟和猪牛维持,而且主要收入来源不稳定。农业生产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低温、阴雨、焚风、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疾病袭击,老百姓成为“小灾年年有,大灾三六九”。经济支柱烤烟除受气候条件制约外,还要面临市场的严峻考验,收入极不稳定。如观兴乡奇峰村的张再兴(苗),家里现在有5亩地,主要种植玉米、烤烟、洋芋等作物,还养了2头猪,一匹马。每年玉米产量2000多斤。由于天气冷,他家的烤烟推迟到4月才收,结果都是三级烟,只有四五元一斤,有的甚至只有四毛钱一斤,烤烟收入只有200元。为了种烤烟,他向信用社借了1200元钱,今年就还不上了。2.彝族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是彝族保障温饱的产业。主要种类有玉米、洋芋、荞麦等,极少彝族有种水稻,耕作技术简单,一般浅耕粗种,缺乏水利设施,多为“靠天吃饭”,许多彝族村民因此而吃不饱饭。退耕还林措施实施后,许多彝族村民获得了国家补助的粮食和现金,明显缓解了彝族地区缺粮局面。畜牧业在彝族传统生产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畜类以牛、马、山羊、绵羊和猪为主,各类牲畜不圈养,而习惯以敞养,放于山坡和草坪上。牧人多为老人或小孩,盛夏,二半山以下的牧民多赶着羊群上高山草场放牧消夏,也有以代养的方式委托高山农户代为放牧的。手工业多利用农闲时候进行,村中专业的手工业者不多,除自产自用外,为形成规模化的商品性生产。狩猎是彝族传统的副业,靠近山林的农户操此业者居多,70年代以后,随着野生动物111保护法的贯彻和实施,狩猎活动日趋减少。90年代末,打工也成为彝族村民的一项现金收入来源,这一情况在彝汉杂居的地区较为明显,但彝族打工人数要大大少于汉族打工人数。彝族打工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和未婚女性,并以季节性打工为主,在村民的总收入中所占份额不大。(三)项目区少数民族的传统社会组织1.苗族该县苗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没有保留特殊的社会组织。苗族和汉族一样,主要通过社-行政村的纽带整合居住在一起。苗族家庭一直以来以一夫一妻制小家庭为主,三四五代同堂的家庭不多见。子女长大结婚后就要分家,各立门户。几兄弟分家时,好田好土要分给幼子,债务也由哥哥承担,父母多与幼子一同居住。苗族之间亲属互助历来盛行,如若哪家有困难了,不管经济上和人力上,大家共同帮忙设法解决。2.彝族1)等级按照彝族传统的等级结构,主要依据其血缘关系及经济占有和人身权利等条件,大致可以分为土司、黑彝、白彝、安家奴隶、锅庄奴隶5个等级。(1)土司彝语称为兹莫,是彝族历史上的最高等级。自元代以来始行土司制度,部分有名望的兹莫被中央王朝册封为土司。以美姑为例,册封后曾居住在当地的土司有利利土司、沙马土司、阿卓土司、海来土司四家。(2)黑彝彝语称之为“诺”。元朝至明中期,美姑境内由土司统治。明朝中后期后,黑彝势力逐渐强盛。明末清初,黑彝赶走土司,将其管辖的土地由黑彝各家支分割霸占,各自对所占区域内的百姓进行统治。黑彝是彝族社会中的统治者,在政治和经济上享有许多特权,多数占有数量不等的奴隶、土地、牲畜。极少数黑彝虽然家境贫寒,但在政治上仍然保持其高贵的身份,不因其经济的贫困而降低等级,不与其他等级通婚,其人数约占彝族人口的10%。黑彝有自由的人身权利,在本家支辖区内自由迁徙。在非冤家地区自由来往,对自己的子女有完全的亲权。黑彝为了加强对所属奴隶的统治,制定了各方面不成文的习惯法规,对超越和触犯行为准则者,有权杀害和贩卖。112(3)白彝彝语称“曲伙”,是彝族社会中被统治阶级中地位最高的等级。在土司统治时期,白彝是土司的百姓,土司被驱逐后,白彝被黑彝统治。白彝有一定的人身自由,黑彝主子对其不能任意买卖和杀害,有相对的经济地位,一般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多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少数白彝拥有较多的土地和安家奴隶及锅庄奴隶。白彝瑜安家奴隶和锅庄奴隶保持着等级界线,一般不与他们通婚,同时其人身权利和财产要受到黑彝主子的约束。十分富裕的白彝也不能升为黑彝等级,白彝被限于组织管辖范围内居住,不能随意跨区域迁徙。白彝绝嗣,其财产归主子所有。白彝欠黑彝主子的债务无力偿还,黑彝便将其沦为安家奴隶或锅庄奴隶。(4)安
本文标题:《参与式社会评估》第5章参与式扶贫项目社会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1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