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农艺师职称论文农艺师职称论文范文:泰国玉米群体生物学和农艺学特性
农艺师职称论文农艺师职称论文范文:泰国玉米群体生物学和农艺学特性研究初报摘要:为加快改良我国现有玉米种质及其品种选育速度,推进国外材料的利用进程,对从泰国引进的12个玉米群体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性、外观等进行考查比较。结果表明,12个泰国玉米群体株型均为平展型,株高219.15~234.06cm,穗位高96.87~128.84cm;12个群体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其中群体Q1产量最高为7463.01kg/ha,群体Q12产量最低为6418.31kg/h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Q1、Q2、Q3、Q4、Q6、Q7、Q8、Q9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群体Q5、Q10、Q11、Q12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群体的出籽率、籽粒容重、穗粗、穗长、穗行数差异较小;千粒重275.67~307.00g;行粒数均达到30粒,秃尖长度范围0.70~1.34cm;12个玉米群体中,青枯病和纹枯病为主要病害,群体抗倒性均较强;果穗籽粒均为黄色,穗型为筒形,属硬粒型玉米,穗轴为白色。关键词:泰国玉米群体;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性;外观种质资源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通过种质挖掘、改良和创新来解决当前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玉米进一步取得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1]。引进国外优良种质进行改良我国现有的育种材料,是提高我国玉米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2,3]。泰国的气候、玉米生产条件与广西基本一致,玉米育种目标也趋于相同。近几年来,泰国育成了许多玉米群体,这些群体具有高抗(抗病、抗倒伏、抗旱、抗虫)、外观品质优、结实性好等许多优点,是玉米育种的优良基础材料[4]。本研究对从泰国引进的12份玉米群体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性、外观品质等进行生物学和农艺学特性评价[5],以了解各群体的性状表现及产量潜力,为改良和利用引进的泰国玉米群体提供参考依据,对加快改良广西现有玉米种质及其杂交种选育速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1材料与方法2008~2009年2年4造对泰国引进的12个玉米群体(以Q1、Q2……Q12表示)及广西主推品种正大619(CK)进行田间种植观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行区,行长宽4.0m×0.7m,每行20株,3次重复,共48个小区。成熟期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测定株高和穗位高;收获时收小区中间2行计产,并测定千粒重、容重和出籽率;考种时随机取10穗测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度;关键时期调查主要病害、病害级别及倒伏株数,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株数×100%,发病率在10%~15%时记为中度,大于15%为重度,小于10%为轻度。2结果与分析2.112份泰国玉米群体生育期的比较由表1可知,12个群体的生育期有一定的差异,群体Q7抽雄和吐丝最早,分别为71和73d,其次为Q6、Q11和Q12,抽雄期均为72d,吐丝期均为74d,群体Q3、Q4、Q8、Q9、Q10和Q13抽雄较晚;群体Q7、Q11和Q12散粉期最短为75d,群体Q8、Q9、Q10和Q13最长为79d;12个群体均在抽雄后1~2d开始吐丝,散粉在吐丝1~2d后开始;群体Q6抽雄、吐丝、散粉较早,而生育期最长为120d,为迟熟群体,群体Q7和Q11抽雄、吐丝、散粉较早,而生育期较长,均为118d,较迟熟;群体Q9抽雄、吐丝、散粉最晚,但生育期最短为116d,为最早熟群体;从生育期来看,群体Q1、Q2、Q4、Q9和Q12较早熟,生育期为116d,群体Q5和Q6较晚熟,生育期为120d。进一步对各群体产量与生育期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产量与灌浆期和整个生育期呈负相关,这与前人的以温带玉米为研究材料所得出的结果有差异,有待于进一步验证。2.212份泰国玉米群体植株性状由表2可知,12个群体株型均为平展型,株高219.15~234.06cm,其中群体Q10最高为234.06cm,群体Q7最低为219.15cm,株高均低于对照品种正大619(246.35cm);穗位高96.87~128.84cm,最低、最高分别为群体Q11、Q5;叶片数均在20片左右,穗上叶数均在7片左右;雄穗长54.17~58.93cm,Q4最长,Q1最短;一级分枝范围为10.57~14.93个,Q1最多,Q11最少;二级分枝Q6最多为2.30个,Q10最少为1.30个。2.312份泰国玉米群体产量性状的比较由表3可知,12个泰国玉米群体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其中群体Q1产量最高为7463.01kg/ha,其次为群体Q2,产量为7220.01kg/ha,群体Q12产量最低为6418.31kg/ha;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Q1、Q2、Q3、Q4、Q6、Q7、Q8、Q9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与群体Q5、Q10、Q11、Q12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产量结果表明,这12个泰国玉米群体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可作为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各群体的籽粒容重、穗粗、穗行数差异较小;群体Q3千粒重最重为307.00g,群体Q7最轻为275.67g;出籽率均达到了83.00%以上,各群体间差异较小;12个群体穗长均低于对照品种,其中群体Q8穗长最长为16.27cm,群体Q10最短为15.04cm,各群体间差异较小;各群体穗行粒数均达到了30.00粒以上,均低于对照品种(34.94粒),其中群体Q4最高为33.30粒;群体Q12秃尖长度最长为1.34cm,群体Q3最短为0.70cm。注:表中同列数字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01和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性。表412份泰国玉米群体病害及外观性状比较2.412份泰国玉米群体病害与果穗性状的比较由表4可知,12个玉米群体抗广西主要玉米病害大斑病、小斑病和锈病,但感青枯病和纹枯病,群体Q2、Q3、Q6、Q8和Q9感病较重,群体Q7、Q10、Q12和CK较轻,其中群体Q7和Q10抗青枯病,群体Q1、Q10、Q11和Q12抗纹枯病;群体抗倒性均较强;果穗籽粒为黄色或桔黄色,穗型为筒形,属硬粒型玉米,穗轴为白色,果穗和籽粒颜色符合广西玉米育种目标要求。3小结与讨论综合分析可知,12个玉米群体均在抽雄后1~2d开始吐丝,吐丝1~2d后开始散粉;从生育期来看,群体Q1、Q2、Q4、Q9和Q12较早熟,生育期为116d,群体Q5和Q6较晚熟,生育期为120d。12个群体株型均为平展型,株高均低于对照品种正大619(246.35cm);叶片数和穗上叶数均在20和7片左右;12个群体产量均低于对照品种,不能在生产上直接利用,可作为玉米自交系选育材料或玉米种改良材料加以利用,其中群体Q1产量最高为7463.01kg/ha,群体Q12产量最低为6418.31kg/ha;各群体出籽率、籽粒容重、穗粗、穗长、穗行数差异较小;群体Q3千粒重最重为307.00g,群体Q7最轻为275.67g;群体Q12秃尖长度最长为1.34cm,群体Q3最短为0.70cm。12个玉米群体中,青枯病和纹枯病为主要病害,其中群体Q2、Q3、Q6、Q8和Q9受中度病害,其余品种受轻度病害;群体抗倒性均较强;果穗籽粒为黄色或桔黄色,穗型为筒形,属硬粒型玉米,穗轴为白色。12份泰国玉米群体具有结实性好、外观品质优、抗性好、持绿时间长等优点,其中以Q1表现最好。对各群体产量与整个生育期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其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产量与灌浆期和整个生育期存在负相关,是否表明在利用热带玉米种质育种时,并不能通过延长生育期来提高玉米产量,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12个泰国玉米群体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性、外观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更好地了解群体的育种潜力和利用途径,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并与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进行组配[6],对其测配组合的配合力进行分析,以期为改良和利用国外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参考文献:[1]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玉米Tuxpeno和Suwan种质的改良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2),1-4.[2]陈彦惠,王利明,戴景瑞.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研究[J].作物学报,2000,26(5):557-564.[3]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田曾元.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J].玉米科学,1999,7(1):1-8.[4]刘大文.泰国玉米的群体改良[J].世界农业,1995(2):18-19.[5]番兴明,JintrawetA,杨峻芸,黄云霄,谭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用玉米生长模型预测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物候期(英文)[J].西南农业学报,2001,14(1):34-38.[6]黄开健.广西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0,13(3):104-108.
本文标题:农艺师职称论文农艺师职称论文范文:泰国玉米群体生物学和农艺学特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