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1.防止患者发生胆道逆行感染,保证引流的有效性。2.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二、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2.评估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消退情况及大便颜色,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胆汁浸蚀。3.观察切口渗出情况,挤压引流管判断引流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棉签、弯盘、剪刀、碘伏、一次性引流袋、无菌换药碗内无菌纱布2块及无菌镊、卵圆钳、治疗巾、一次性无菌手套、快速手消毒剂;2)其他:医嘱单、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四、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告知目的,取得患者配合。3.洗手,戴口罩。4.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酌情拉隔帘,保护患者隐私。5.取合适体位,挤压“T”管,观察是否通畅,暴露“T”管及右腹部,注意遮挡患者,垫治疗巾于引流管处下方,取卵圆钳夹闭近端适宜处。6.取一次性引流袋,检查有效期及有无破损和漏气等,剪开引流袋外包装,检查引流袋出口处是否拧紧,并将引流袋挂于床边。7.再次核对。戴手套,取无菌纱布包裹腹壁外“T”管与引流袋连接管的连接处,一手捏住引流管,一手捏住引流袋自接口处分离。8.将引流袋连接管前端向上提起,使引流液全部流入引流袋内,观察引流袋内引流的颜色、性质、量,并将换下的引流袋放入医用垃圾桶内。9.消毒腹壁外“T”管连接口周围,并取无菌纱布包裹。10.取一次性无菌引流袋,去除连接端塑料帽,将引流袋与腹壁外“T”管连接牢固。11.妥善固定引流袋于床边,松卵圆钳,观察有无引流液引出,引流袋应低于“T”管引流口平面。12.撤去治疗巾。13.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或半卧位,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需要,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勿打折、勿弯曲,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告知患者各项保护“T”管的注意事项。14.处理用物。15.洗手,取口罩。16.记录。17.操作速度:完成时间12分钟以内。五、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T”管的措施。2.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3.如患者需带“T”管回家,指导其管道护理及自我检测方法。4.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六、注意事项1.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特征的变化,及早发现胆瘘、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胆道引流管通畅。3.妥善固定好管路,操作时防止牵拉,以防“T”管脱落。4.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渍引起局部皮肤破溃和感染。5.“T”管引流时间一般为12~14天,拔管之前遵医嘱夹闭管道1~2天,夹管期间和拔管后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情况。6.“T”管拔出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观察伤口渗出情况,体温变化、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腹痛、腹胀等情况。
本文标题:“T”管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2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