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图表信息》专题班级学号姓名亲爱的同学: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体会和收获。今天,请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呈现出来,与父母、老师和你的同学共享。祝你成功!考生注意: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3大题,16小题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3.仔细答题,注意掌握好时间。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现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CaCl2溶液,Na2CO3溶液、AgNO3溶液,按下表中实验顺序两两混合进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述。第5次实验是把乙和丁混合,将出现的现象是()实验顺序12345溶液编号甲十乙甲十丙丙十丁乙十丙乙十丁实验现象有气体产生有沉淀生成有沉淀生成无明显现象A.有气体生成B.有沉淀生成C.无明显现象D.不能确定2.M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M2+与其他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下表:O2-OH-CO32-Cl-S042-N03-M2+难溶难溶难溶易溶易溶易溶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各反应:①M+HCl;②M(NO3)2+BaCl2;③MO+HCl;④M(OH)2+NaC1;⑤M(OH)2+HC1;⑥M(NO)3+HCl;⑦MCO3+HCl;⑧MS04十BaCl2,上述反应能进行,且反应产物有水生成的是()A.①②④⑦B.③⑤⑦C.②④⑥D.①③⑤⑧3.下列与对应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表示KmnO4加热制0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B.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C.表示向Ca(NO3)2(含少量HCl)溶液中滴加K2CO3溶液,沉淀质量与时间关系图D.表示向足量的稀HCl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4.左下图表示植物进化的历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海洋中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B.具有根、茎、叶分化的是乙和丙C.受精作用脱离水的限制的是丁和戊D.具有开花和传粉现象的植物是丁或戊5.右上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光照时,蒸腾速率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光照时,蒸腾速率不可能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7.一位跳水运动员从他刚接触水面到逐渐浸入水面以下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和水对他的压强p随深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绳子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n点挂上重物G,在0右侧某点6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n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6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6到0的距离的关系是图中哪一幅图?()9.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w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10.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绿色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的呼吸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植物在不同氧浓度下02吸收量和C0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氧浓度在10%以下,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判断理由是。(2)该器官的释放C02与吸收02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进行此种呼吸方式所消耗的有机物主要是。(3)由此可见,保存水果、蔬菜应()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11.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完成图中①过程的主要器官是;该器官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2)通过①过程进入④的物质中,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3)②过程是依靠实现的。(4)在炎热的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但排尿量却往往比其他季节还少,原因是部分水的排出由上述第个生理过程完成。(填序号)(5)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主要是在____的调节下完成的。12.溶解度曲线能使我们直观地了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时,我们还能在曲线图中找到许多“共同点”,请根据左下图回答问题:(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O℃的溶解度均为____g。(2)它们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都(选填“很大”或“不大”),在O℃时饱和的食盐溶液其溶质质量百分数为。(3)分别从它们的溶液中获得大量晶体,都可以采用的方法。第12题图第13题图1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上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1)写出A、B、C的化学式:A;B;C。(2)根据你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14.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的强弱而改变。“光强”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照射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E表示,国际单位为坎德拉(cd)。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R与光强E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光敏电阻随光强的增大而,随光强的减小而。(2)当光强为El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R1;当光强为E2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R2,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用El、E2表示)。(3)将光敏电阻R、定值电阻R。、电流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那么。(填正确答案的序号)①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增大②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③电流表的读数减小,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④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减小(4)在上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当光照强度为4.5cd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5A。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三、分析、计算题(共25分)15.(12分)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的距离(s)一时间(t)图象。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1)若传感器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则物体距传感器多远?(2)若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①所示,物体在O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3)如图②所示,一物体在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③所示。求:在O至15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拉力的功率多大?16.(13分)小翔和同学想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认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CaC03,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研碎后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物进行实验;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上边右图曲线);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讨论:a.装置Ⅱ的作用是;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I的作用是。(3)请通过计算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参考答案《图表信息》专题1.B2.B3.D4.B5.D6.A7.A8.B9.D10.(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0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2)有氧呼吸葡萄糖(3)A11.(1)小肠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扩大了消化的面积;肠壁内有由肠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肠腺(2)葡萄糖(3)呼吸运动(4)⑤(5)神经系统12.(1)36(2)不大0.265(3)蒸发结晶13.(1)NaOHCuCl2Na2CO3(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NaOH+HCl=NaCl+H20(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4.(1)减小增大(2)E2/E1(3)②(4)8Ω15.(1)1.7m(2)物体在O至15s相对传感器静止(3)10N20W16.(1)碳酸钠(2)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3)解:假设50g水垢样品全为碳酸钙,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gCaC03+2HCl=CaCl2+H20+C021004450x100:44=5092zx=22g而实际上碳酸钙的质量小于50g,则由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要小于22g,但是实际上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4g,这就说明碳酸盐中还含有碳酸镁。
本文标题:《图表信息》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2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