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课题课题:地下森林断想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2)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不少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3)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的方法,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课文语句,从中提取精美的词、句、段、修辞等内容,用发现阅读法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者对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守未来光明的重要。教材分析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它赞美峡谷的不慕名利,自甘埋没的深沉、坚毅的品格,还赞美了给峡谷以土的风,给峡谷以种子的鱼鳞松、白桦、青杨、黄菠萝、等。读这篇散文,给人的审美感是非常强烈的。教学方法课文语言规范而优美,可读性很强,应注重朗读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可以作为学习语言的材料。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梳理文章大意。2.教师准备课件。第一课时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会被它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瀚无垠的气势所震撼。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在遥远的年代的火山爆发的火山口里长出了一片片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不信,请看幻灯(播放幻灯片,百度搜索baike.baidu.com/albums/70576/70...)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张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吧!新课一、整体感知1、展示学习目标:(播放幻灯)2、检查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播放幻灯)3、走近作者:张抗抗(百度:)4、合力探究课文结构。(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明确: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梳理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段):文章总起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讶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第三部分(21-27段):描写现时作者亲眼所见的地下森林的状貌,突出其“自豪”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景仰”之情,并揭示作者悟出的深刻哲理。主要写现时的蔚为壮观的地下森林。5、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学习目标:(1)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培养语言感受能力。(2)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探究能力。用发现阅读法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处,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4)通过作者对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守未来光明的重要。•掌握下列词语:•瘠薄(jí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沉湎(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孱弱(chán)软弱无能。•浩瀚无垠:yín形容广大;繁多。•隐姓埋名:yǐn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愤懑(mèn):气愤,抑郁不平。•万籁俱寂(lài):形容非常寂静。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二、精读赏析1、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学生思考:(1)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播放幻灯)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的感受。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3分钟)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示例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用三个词来描绘森林,虽然简练,但很形象,葱葱郁郁的地下森林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后面两个比喻句很美、很对称。)示例2.文章还有许多对称句,如:“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七色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这些句子读起来很有节奏,很有韵律感,感情也加强了。)示例3不光有对称句,还有许多叠字。如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这些叠字用得都非常精致、工整、流畅,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例如:(1)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析:详见教参144页(2)“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P146(3)“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P146(4)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P82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主要(1)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2)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3)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教师小结:像地下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38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5、体会文章的哲理美:本文不是简单的咏物之作,而是想借地下森林来抒发感情。引出深刻普遍的哲理。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示例•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任何时候都不悲观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6、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的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三、问题探究,突破难点如何理解文章主题中的时代精神和作者个人思想烙印?四、拓展延伸(一)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例: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二)你能说出与地下森林同样品格的其他植物吗?(百度搜索:梅baike.baidu.com/view/37989.htm;荷花:zhidao.baidu.com/question/328467627.html)(三)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地下森林给了作者什么“启迪”?请你代她写几句格言警句。•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坚忍终会造就成功。•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黑暗,更加使人追寻光明。•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小结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给他光辉,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给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的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有“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2、摘抄课文中的佳句并背诵。板书设计: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咏物咏人(形散)断想(神聚)景仰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教学反思:(一)注重言语形式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感的广度、深度和美度;对于文章的语言,才不会浅尝辄止,显得表面化、片面化。才能更好地理解言语的情感意义、审美意义;才能体会言语所包蕴的意趣和意味。(二)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思维角度和与众不同的前知识经验积累的运用。(四)使语言教育和人文教育很好地达到相融教学。解决了两者相离,或是只重视其中一者的教学问题。使人文教育融合、渗透在文章字、词、句的教学中,在字里行间建构学生的人文视野和人文世界。教师个人情况简介:省份:四川省学校:遂宁市第八初级中学校姓名:林建平职称:中学一级教师电话:0825-2912548电子邮件:1348174267@qq.com通讯地址:四川省遂宁市河东新区广灵路11号
本文标题:《地下森林断想》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2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