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区培计划(2015)”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作业二)
教学设计标题(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主题)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如果希望在标题中体现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活动主题、实际任务或作品名称,请统一在副标题中体现。副标题要注意言简意赅)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第三次科技革命2年级:九年级下册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版4所属的章节:第八单元5学时数:45分钟6单位:阿克苏市第四中学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3、通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2、内容分析: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另外,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手机都联网。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设计思路:本着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原则,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部分。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环节三:学以至用,强化知识;环节四:回顾小结,升华目标。5、信息技术运用: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三、教学过程描述(采用下述的表格式描述,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描述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尽量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看过科幻影片《黑客帝国》、《魔鬼复制人》,你可曾想到,这两部电影涉及的正是当今方兴未艾的两大高新技术,分别是──?”(待学生回答后进入正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诞生并迅速发展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7、第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回顾所学知识完成表格,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梦想时间工具结果孙悟空筋斗云“十万八千里”明朝马车、牛车无法实践“有朋自远方来”——日行千里18世纪60年代火车、轮船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人类进入()时代19世纪70年代()()出行方便,人类进入()时代“天涯若比邻”——近在咫尺20世纪40年代互联网生活在地球村,人类进入()时代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总结出三次科技革命不同的时代特征。(一)概念:引导学生快速看书找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得出概念(二)、论从史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通过引导学生观起因例一: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能量与质量转换关系的公式,科学家已能预见到原子能是一种可以产生巨大能量的能源。例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的V-2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携带弹头空袭英国的;推动原子能从理论到实践的是原子弹制造,但战后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能技术。例三: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西欧“尤里卡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13万人。总结起因:1、理论基础: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迫切需求的结果。3、国家就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大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察多媒体的三则材料,分析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三)兴起快速阅读P102~103的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时间:标志:起源于:核心:特征:让学生明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内容。第三次科技革命(四)四大领域科技展厅原子能技术介绍1: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了质能关系式,即是物体具有的能量等于它的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从理论上揭示核能成为新能源的可能性。介绍2: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发电。航天技术1981年美国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从2003年“神五”到2012年“神九”再到2013年“神十”,预计今年2015会有“神十一”发射。计算机技术学以致用。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明白第三次科技革命四大领域的成就。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当时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教室般大。它当时的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运算。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别是“上(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生物工程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一种起遗传作用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的每一片段都存储着特定的遗传信息,称作基因。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关注。想一想:你认为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你对克隆人有何看法呢?说说你的理由……(辩证看问题)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3、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感受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小结全课,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感知。拓展和延伸核能是祸?是福?(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如何趋利避害是世人所关注的问题,请问同学们对此有何良策?)建议:1、国家制订相关政策;2、媒体正确导向;3、教育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应趋利避害。4、加强法制建设。课后反思1.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只有找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兴奋点,并将其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更不能靠单纯的说教,而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使他们信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学生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更具有说服力。心理品质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要在情感上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2.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为我们丰富课堂内容、挖掘教材内涵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信息技术运用得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课堂内容更为形象、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将诗句、图像、影像等内容放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效率也随之提高。3.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课堂时间有限,对学生的内心情感挖掘还不够深,很多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不断的反思才会产生不断的进步。这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四、教学反思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后我的感触良多,我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科技的起因,科技的领域,和科技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航天飞机、空间站技术”兴趣很浓,老师应该查阅更多的资料,课堂上做适当的补充。学生对具体应用类的问题,有点难度,老师可以从当今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多角度提示学生作答,总结方法,注意遣词用句。五、同行评价闫萧飞:新课堂较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动”起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满足,达到:提升兴趣,乐于学习,实现“乐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接受式被动学习,新课堂要实现教师调控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形成习惯、学会学习,即“会学”,真正体现了新课堂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林莫青:从本节课上,学生对教材能够准确把握,对问题也做到了多角度的思考,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问题的理解到位、思考到位、表述到位,同时,教师对教学情境开发较好,这也为“乐学”、“学会”创造了条件。张继敏:思品学科的课堂应有自己的“味道”,应让听课者不知学科而能感悟到学科,本节课做到了这一点。当然要求我们的教师具备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附:教学PPT
本文标题:“区培计划(2015)”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作业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3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