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与德育渗透课题(教学案例):《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三、交流预习成果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一、(1、2)孔子的生平。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第二个故事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第二课时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2、导语:上节课我们从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会到孔子对人能做到将心比心,从孔子不喝盗泉水体会到孔子厌恶偷盗,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三和第四个小故事,看看你从中体会出什么。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导语:课前预习的时候,有些同学就对我说,他从小就对“韦编三绝”成语故事的由来很感兴趣,我们看看这部分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第八自然段)2、过渡语:下面就来学习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谁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3、课堂预设:通过课件出示中国古代文字让学生体会《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ì),所以孔子才翻来覆去、读来读去、磨断了许多次、即使、还是不满意,此外抓住孔子说的话体会孔子的勤奋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4、情境朗读:春天,百花盛开,遍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那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片片花海,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夹杂着青草的气息,多么令人陶醉……但孔子无心看花,他打开《周易》。)《周易》文字艰涩(sè),内容隐晦(huì),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即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夏天到了,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刺眼的太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路边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站在那里打瞌睡,孔子却兴致勃勃地打开《周易》……公元前479年的一个冬日,天气出奇的冷,大雪下了几天几夜,而孔子已经走到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此时,孔子毛发皆白,气息微弱,可他仍勉强地支撑着坐了起来,万般不舍地翻开《周易》,……5、小结语:孔子是多么地勤奋好学啊!孔子是多么勤奋好学啊!他活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快乐成长!6、孔子除了勤奋好学,还有哪些优秀品质呢?下面我们来小组合作学习:快速浏览课文第5、6、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孔子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句子,然后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在课文相应处作出简要的批注:1、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弟子子路向孔子抱怨些什么?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有什么不同?2、孔子是怎样错怪颜回的?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孔子已经误会了颜回?他故意对颜回说了些什么?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当孔子了解真相以后,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从孔子最后说的这番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7、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过渡语:当时弟子们都因为断了粮,饿得爬不起来了,弟子子路向孔子抱怨道:“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所以当孔子亲眼目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他心中君子的楷模颜回在别人都饿得爬不起来的时候却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时,他的心中就作出了一个判断,什么判断?而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呢?说明了什么?课堂预设:孔子从错怪颜回的事情中体会到这样的道理: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真是识人不易啊!过渡语: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小结语:孔子肯于反思,勇于自省,才会不断拥有智慧。讲解多音字“省”的读音和用法,总结学法——字不离词。5、用我手写我心:孔子曾经错怪颜回,从而悟出“识人不易”的道理,并能做到知错就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我们也要向孔子学习。记得有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生汇报,师生评价预设:同学们通过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把当时自己经历的真实情况进行了细致描写,做到了“用我手写我心”,很有进步。三、整体回顾,课外拓展小结语: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孔子对待别人能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面对诱惑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厌恶偷盗;面对自己的错误能做到知错就改、勇于自省;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能做到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正是这些思想主张和他对生活对人生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永不放弃的人生态度最终造就成了这位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偶像,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突出人物,板书课题:《孔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读课题,创设课堂小高潮。过渡语:孔子在我们中华民族被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尊崇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这样评价孔子:高山仰止,景行(xínɡ)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司马迁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这样评价孔子:天不生仲(zhònɡ)尼,万古如长夜。——杜甫鲁迅先生这样评价孔子: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都有孔子的影子。——鲁迅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摘自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集会宣言”逝世以后,孔子更获得了一个民族的敬仰和爱戴,凭着对圣人的爱戴和信仰,我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自己历史的民族,一个创造了伟大辉煌文化的民族,一个体面而高贵的民族!摘自《百家讲坛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带着你此时的感受再读课题——《孔子》,再创课堂小高潮。四、创设情境,谈学习收获:假如孔子能穿越2500多年的历史时空,来到我们今天上课的教室里,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课堂预设:孔子,你学而不厌、不断进取的好学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传承的重要民族精神。五、总结全文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用心体会,努力弘扬和传承下去,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六、作业设计:1、阅读《百家讲坛》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2、本单元《孔子》是开篇第一课,之后还有《“心正笔正”的柳公权》、《黄帝》、《梅兰芳》、《唐玄奘西行取经》等课文,题材都属于写人的文章,但是写法上又各不相同,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想一想,然后在书上作批注。七、板书设计:21孔子将心比心厌恶偷盗勇于自省勤奋好学九、课后练习:1、学而时习之——复习本课的生字、摘抄成语。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准备下节课讲给同学听听。松树桥中学高二历史组:宾敬富2013年6月
本文标题:《孔子》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