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第一节机械行业安全概要大纲要求:1、掌握机械安全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机械安全隐患,转动、传动和加工等机械安全技术问题;安全人机工程学理论和知识,人机结合的安全技术问题。要点1、机械产品主要类别2、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3、机械伤害的类型及预防对策4、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5、机械生产动力设施危险点安全技术管理6、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机械行业1)机械行业系统生产的机械产品主要有12种:农业机械;重型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电工机械;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基础机械;包装机械;环保机械;其他机械。2)非机械行业系统生产的机械产品主要有5种: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机械产品的主要类别机械行业主要产品(12类)1.农业机械2.重型矿山机械3.工程机械4.石油化工通用机械5.电工机械6.机床7.汽车8.仪器仪表9.基础机械10.包装机械11.环保机械12.其他机械非机械行业主要产品(5类)1.铁道机械2.建筑机械3.纺织机械4.轻工机械5.船舶机械二、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及防护对策(一)机械设备的危险部位(见2页)(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新轴、卡盘、丝杠、圆形心轴和杆等。(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轧钢机、混合辊。(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机装置等。(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8)单向滑动: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的危险: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二)机械传动机构安全防护对策1.齿轮传动的安全防护。啮合传动有齿轮(直齿轮、斜齿轮、伞齿轮、齿轮齿系)啮合传动、蜗轮蜗杆传动、链条传动等。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置全封闭型的防护装置。应该强调的是:机器外部绝不允许有裸露的啮合齿轮,不管啮合齿轮处在何种位置,因为即使啮合齿轮处在操作工人不常到的地方,但工人在维护保养机器时有可能与其接触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在设计和制造机器时,应尽量将齿轮装入机座内,而不使其外露。对于一些老设备,如发现啮合齿轮外露,就必须进行改造,加上防护罩。齿轮传动机构没有防护罩不得使用。防护装置的材料可用钢板或铸造箱体,必须坚固牢靠,并保证在机器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振动。要求装置合理,防护罩的外壳与传动机构的外形相符,同时要便于开启、便于机器的维护保养,即要求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为了引起工人的注意,防护罩内壁应涂成红色,最好装电气连锁,使得防护装置在开启的情况下机器停止运转。另外,防护罩壳体本身不应有尖角和锐利部分,并尽量使之既不影响机器的美观,又起到安全作用。2.皮带传动机械的防护。皮带传动的传动比精确度较齿轮啮合传动的传动比差,但是当过载时,皮带打滑,起到了过载保护作用。皮带传动机构传动平稳,噪音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因此,皮带传动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中。但是,由于皮带摩擦后易产生静电放电现象,故不适用于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场所。皮带传动机构的危险部分是皮带接头处、皮带进入皮带轮的地方,如图1—4中箭头所指部分要加以防护。皮带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可采用金属骨架的防护网,与皮带的距离不要小于50mm,设计要合理,不要影响机器的运行。一般传动机构离地面2m以下,要设防护罩。但在下列3种情况下,即使在2m以上也应加以防护:皮带轮之间的距离在3m以上;皮带宽度在15cm以上;皮带回转的速度在9m/min以上。这样万一皮带断裂时,也不至于落下伤人。皮带的接头一定要牢固可靠。安装皮带时要做到松紧适宜。皮带传动机构的防护可采用将皮带全部遮盖起来的方法,或采用防护栏杆防护。3.联轴器等的防护。一切突出于轴面而不平滑的部件(键、固定螺钉等)均增加了轴的危险因素。联轴器上突出的螺钉、销、键等均可能给工人带来伤害。因此对联轴器的安全要求是其上没有突出的部分,也就是采用安全联轴器。但这样并没有彻底排除隐患,根本的办法就是加防护罩,最常见的是Ω型防护罩。轴上的键及固定螺钉必须加以防护。为了保证安全,螺钉一般应采用沉头螺钉,使之不突出轴面;而增设防护装置则更加安全。三、机械伤害的类型及预防对策(一)机械伤害类型机械装置在正常工作状态、非正常工作状态乃至非工作状态都可能发生危险。机械在完成预定功能的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但却是执行预定功能所必须具备的运动要素,有可能产生危害后果。例如,零部件的相对运动,锋利刀具的运转,机械运转的噪声、振动等,使机械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存在碰撞、切割、环境恶化等对人员安全不利的危险因素。机械装置的非正常工作状态是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意外状态,包括故障状态和检修保养状态。设备的故障,不仅可能造成局部或整机的停转,还可能对人员构成危险,如电气开关故障,会产生机械不能停机的危险;砂轮片破损,会导致砂轮飞出造成物体打击;速度或压力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会导致速度或压力失控的危险等。机械的检修保养一般都是在停机状态下进行,但其作业的特殊性往往迫使检修人员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做法,例如,攀高、进入狭小或几乎密闭的空间、将安全装置短路、进入正常操作不允许进人的危险区等,使维护或修理过程容易出现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险。机械装置的非工作状态是机械停止运转时的静止状态,在正常情况下,非工作状态的机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如由于环境照度不够而导致人员发生碰撞事故;室外机械在风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倾翻;结构垮塌等。在机械行业,存在以下主要危险和危害:(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5)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时触电,雷击等。(6)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7)火灾伤害:包括火灾造成的烧伤和死亡。(8)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9)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10)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1)化学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触引爆物体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等)。(12)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等。(13)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14)其他伤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伤害,如摔、扭、挫、擦等伤害。[例题](2009年考试题)机械行业的主要伤害分为14类。在已经断电的桥式起重机滑轨上进行维修作业时不慎跌落造成的伤害,属于()类伤害。A.起重B.车辆C.坍塌D.高处坠落[答案]A[例题](2010年考试题)某机械厂一次桥式起重机检修中,一名检修工不慎触及带电的起重机滑触线,遭到强烈电击,坠落地面,经抢救无效身亡。从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角度分析,这起死亡事故属于()类型的事故。A.车辆伤害B.触电C.高处坠落D.其他伤害[答案]B[例题](2011年考试题)在齿轮传动机构中,两个齿轮开始齿合的部位是最危险的部位,不管齿合齿轮处于何种处于位置都应装设安全防护装置,下列关于齿轮安全防护的做法中,错误的是()。(2011年考试题)A、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有半封闭的防护装置B、齿轮防护罩的材料可利用有金属骨架的铁丝网制作C、齿轮防护罩应能方便地打开和关闭D、在齿轮防护罩开启的情况下机器不能启动答案(A)齿轮传动的安全防护,齿轮传动机构必须装有全封闭的防护装置。P3(二)机械伤害预防对策措施机械危害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使用方法,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同时,还与人们对危险的了解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技能有关。正确判断什么是危险和什么时候会发生危险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方面的对策。1.实现机械本质安全: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防护服。上述措施是依次序给出的,这些措施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题](2008年考试题)3.预防机械伤害包括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和保护操作者及有关人员安全等方面的措施,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①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②减少或消除接近机器危险部位的次数③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④减少产生危险的原因等。实施上述措施的正确顺序是()。A.②-①-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①-③D.①-③-②-④【答案】:C[例题](2009年考试题)预防机械伤害的对策包括实现机械本质安全和提高操作人员安全素质两方面。其中,选择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措施的最佳顺序是()。A.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B.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C.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D.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答案】:D[例题](2011年考试题)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有多种方法。例如,(A)减少或消除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部位的次数;(B)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C)消除产生危险状态的原因;(D)使人员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按照机械本质安全的原则,上面四种方法优先顺序是()。(2011年考试题)A、(C)一(A)一(D)一(B)B、(A)一(B)一(C)一(D)C、(D)一(C)一(B)一(A)D、(C)一(D)一(A)一(B)答案(A)实现机械本质安全方法优先顺序是1、消除产生危险状态的原因;2、减少或消除操作人员接触机器危部位的次数;3、使人员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4、提供保护装置或个人防护装备;P52.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①通过培训来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②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③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④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避免伤害的自觉性。(三)通用机械安全设施的技术要求1.安全设施设计要素设计安全装置时,要把安全人机学的因素考虑在内。疲劳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者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使人的疲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使操作人员健康舒适地进行劳动。(1)正确地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2)正确地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3)提供座椅。(4)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在无法使用设计来做到本质安全时,为了消除危险,要使用安全装置。设置安全装置,要考虑四方面因素:(1)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2)对机器可靠性的影响,例如
本文标题:《安全生产技术》第一章第一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