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扫一屋与扫天下”的例文
“扫一屋与扫天下”的例文2010-11-1709:49:45|分类:学生习作|举报|字号订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是东汉时的名人,他少年是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诚然,大的成功都是有微小的成功堆砌起来的,如果一个人连小事都做不好,那么何谈成大事、就大业?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讲的就是细小事情的重要性,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用小的“智慧”来装饰大的“智慧”。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世界万物都遵循着一个规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诚江海”。如果没有众多细流的汇聚.,就没有滚滚东逝的长江;如果没日积月累的尘土,就没有巍峨挺拔的山峰;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学沉淀,就写不出文采飞扬的文章;如果……试问,一个连家都不爱的人,可能爱国吗?同样,一个连屋都扫不了的人,可能扫天下吗?唐代明君李世民在内蒙古同可汗联盟时,太子李承乾为了救自己的妹妹,甘愿违背圣命。李世民归来时,不但没有责备太子,反而对他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因为李世民觉得一个人能爱家才能爱国,才会对社会有所裨益。有一条缝没有处理好,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就可能消失;有一段块砖没有砌好,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就可能成为遗憾。因此,对小事情的忽略就是对大成功的毁灭。周恩来总理在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时时刻刻都在为党内的小事情着想,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日积月累,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何尝不是先扫屋后扫天下,而且还扫得很成功。然而,我们要从小事情做起,并不是说我们对任何小事情都要过分考虑,花费太多的时间,甚至因为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而影响了真正的大事。这只是一种因小失大,固末伤本。这是我们就要懂得取舍,以大局为重。试想韩信如果拘泥小节,不受胯下之辱,哪有后来的一蕃伟大抱负;勾践如果拘泥小节,不卧薪尝胆,哪有后来灭吴反胜的勋绩……太史公曾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小事情的作用虽然是隐形的,但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像陈蕃一样有远大的抱负,但决不能忽略这实现抱负所必需的扎实努力。须知,小的成功成就了大的成功。成功是日积月累的金字塔,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空中楼阁。一屋不扫,未必不能扫天下东汉的陈蕃,由于持有“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观点,而遭到薛勤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责备。不错,一些成就大业的人,都是首先从小事做起的,但我认为,一屋不扫,也未必就不能扫天下。薛勤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伟业,首先必须从“扫一屋”这样的小事做起:但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怎能为一屋一院所困?一个人只注重身边的琐事,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它上面,却没有成就事业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也根本谈上“扫天下”,相反,如果有成就大事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即使不去做“扫一屋”这样的小事,那又有何妨?所以,陈蕃不去“扫一屋”而志在“扫天下”未必就错。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都长到了他门前的台阶上,马上就要进入室内了,他也没有去“扫”一下,却依然与“鸿儒谈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专心创作,终于成为名闻天下的诗人。闻一多先生为研究古代典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头发凌乱不堪。可他却不屑梳理一下,终于写成了蕃名的《唐诗杂论》。再比如,一个重要战役的胜利,士兵作战时的勇敢固然不可少,但是指挥员的正确指挥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每个指挥员连打洗脸水这样的小事都必须亲自去做,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小事上,哪还有时间去研究作战方案呢?所以,有时一些小事,不必做的就不去做,毛泽东主席连吸烟这样的小事都经常让别人给点火。难道你能说他不能扫天下吗?这里我并不是说扫屋者不对,而是说我们不应该被一些繁琐小事所困扰,如果把自己的宝贵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上,那是很可惜的。相反,我们应该树立成就事业的大志,并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地为之奋斗,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就大事业。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较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一屋不扫。也未必就不能扫天下。扫清一屋,方能扫遍天下”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屋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为不洒扫以待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认为,大丈夫一生应当以国事为重,或者就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这种豪情壮志固然值得赞颂,但有一点必须明白,没有点滴的小事做基础,要想干大事,谈何容易?试想一下,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懒于打扫,任他脏乱下去的人,又怎么敢保证能勤于治国呢?更不用说把国家治理好了。既没有实践经验,又没有严谨的作风,即使满腹经纶,“扫除天下”也不过是一纸空谈而已。就好像连地基还未打扎实,就妄想盖一座摩天大楼,这样的楼恐怕只会是海市蜃楼吧!扫清一屋,方能扫遍天下。雄心勃勃的陈蕃对“扫一屋”不屑一顾,孰不知,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都是从扫这一“屋”开始的。周恩来总理中学时代便立下了“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它不是仅有决心而已,而是做了大量的琐碎小事,不但办起《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而且在学校里组织各种学生小组,宣扬共产主义,这都是他日后卓越的领导、军事才能奠定了基础。可以想见,如果他一味地在思想上追求“扫遍天下”,而不愿从小事做起,那么今天人类历史上就不会出现这样伟大的领导人物了。众所周知,在三味书屋的课桌上刻有一个“早”字,那是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读书时亲手刻下的。因为有一次他上学迟到,便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鞭策自己早起。迟到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比“扫清一屋”还要不值一提,但鲁迅先生却如此重视并且刻“早”字来提醒自己,这与“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思想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试想一下,要是鲁迅先生也向陈蕃一样眼高手低,那他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也许就半途而废了。当然,对于这些事情,东汉时代的陈蕃是不会知道的。那么,“当代的少年陈蕃们”,可否已听到警钟的鸣声呢?嘴里喊着“我们是21世纪的主力军”,实际上连洗衣服、做饭也要父母包办的人,又怎能担当起历史赋予它们的重任呢?所以,我们青年人应把实干摆在第一位,有了实干精神才谈得上干大事,“扫清一屋,方能扫遍天下”。一屋不扫,亦可扫天下纵观古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一屋不扫亦可扫天下,过分拘泥,锱铢必较,大事安可成哉?通过荧屏观三国之事,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成就了无数英雄,关羽、张飞、赵云、张辽一个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哪个不是铮铮铁骨?他们的行动准则就是用忠义之心立于天地之间,凭勇谋之行驰骋疆场,又有谁认为他们不能“扫天下”呢?纵观如此,他们之中又有谁在乎小家?他们明白没有国家又哪来的小家呢!正值国仇家恨之秋怎能不挺身而出?他们要“扫天下”,而“扫一家”只是懦夫的行径他们安敢苟同!“扫一屋”与“扫天下”,前者过分地着重细节,注重基础,每一步都有章可寻,每行一事必万分小心、步步为营。呜呼!他们又怎知他们所认为的正道只不过是在重复着历史!再坚固、再漂亮的房基也只是房基,又怎可遮风蔽雨,阻断寒霜?而后者则需有开阔的胸襟,他们善于变化,攻于谋略,他们注重基础又不盲目跟随,回忆借鉴历史却不拘泥于历史,这就是他们的高明之处,才是王道。当今社会,这种事例也不在少数。看那些商贾富豪、文人政客,他们又何曾在大“天下”面前选择“一屋”?他们“未扫一屋”却可“扫天下”,这又作何解释?诸葛孔明若未见刘备又怎么施展他的抱负?他在南阳小郡时虽说是自己躬耕,但若无他人相助,诸葛亮又怎能自食其力?由此观之,诸葛孔明虽不能“扫一屋”,“一屋”却有人帮他扫,且人数何止千千万万?但在这个千万人之中,又有谁能与诸葛孔明相提并论?而像薛勤一类人,却以能“扫一屋”而自满,此等人又怎配与历史豪杰作对比!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人生短短数十载又怎能拘泥于“一屋”,以致丧失斗志,庸庸一生呢?正可谓,“一屋不扫,亦可扫天下”,其中意味还有待你来挖掘。一屋不扫,亦可扫天下纵观古往今来之成大事者,有许多是不拘小节的。正可谓一屋不扫,亦可扫天下。欲成大事,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要会把握事物的大体方向与主要矛盾。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若将太多时间放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怎能做到专心致志?看看诗仙李白,豪放不羁,不畏权贵。让贵妃为他研墨,高力士为他脱靴。得罪了达官贵人,李白退出官场,纵情于山水之间,因此才能写下如此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是高傲与豪迈的,他在生活上、官场上、诗作上,都是豪放不羁的。若李白拘于小节,何以写下如此多洒脱超世之诗词?再看看一代枭雄曹操,用人唯贤、不拘小节。他的用人标准是“人无完人,慎无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长”。曹操招纳了一大批能征善战但性情古怪,恃才傲物的得力将领,帮助其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大业。试想想,若曹操拘泥于当时重视出身门第的迂腐观念,何以征服这些将才的心,何以一统北方?最后,我们来看几个科学家。陈景润日夜思考他的数学问题,以至于走路时竟然撞在电线杆上。牛顿亦是如此,煮饭时竟不小心将手表放进锅里。还有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不注重自己的仪表,终日头发乱蓬蓬的。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若将自己的时间放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何以发现那些伟大的科学定理,何以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小节,是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性的小事情。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舍本逐末。要把握好事情的大方向,解决好主要矛盾。若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定会浪费许多精力。诸葛亮一世英名,却由于事必躬亲,过于劳累而英年早逝。若孔明君将自己的精力放在统一大业上,少管那么些鸡毛蒜皮之事,或许中国之历史因此改写。成大事,不一定事事关心,把握好主要之事即可。总之,在有些情况下,一屋不扫,亦可扫天下。一屋不扫亦可扫天下(片段)鸿门宴时,项羽设宴邀请刘邦,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在樊哙的拼死救援下,刘邦得以暂时脱身。从宴席上出来后,是走还是留?刘邦陷入两难境地,若走,则会失信于项羽于理不合,若留则又身陷险境。在这关键时刻,樊哙站了出来说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说得是啊,在此生命攸关之时,怎能如妇人般抱着小事不放?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于是刘邦立马做出了决定。这个决定也创造了一个大汉王朝。的确,有时候我们当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得以步入成功。因此我们应当放下一些总是让我们难以释怀的小事,而放眼远处,高呼:“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呼?”就如同三国时期的三位君主一般,若总是抱着小事不放,无高瞻远瞩之心,后世又怎会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呢?
本文标题:“扫一屋与扫天下”的例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