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2.课外活动不包括()。A.群众活动B.文娱活动C.自习课D.科技活动3.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4.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A.鸽子B.猩猩C.狗D.白鼠5.学生解答问题时,“一题多解”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方式是()。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概括思维D.间接思维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7.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指导实践法D.陶冶政治法8.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A.课外活动B.课余活动C.群众活动D.文娱活动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知识直观10.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A.教学计划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教科书11.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12.学生学习是为了赢得地位和自尊,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附属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认知内驱力D.内部求知欲13.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分()三个阶段进行。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14.需要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在形成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后才发生迁移。这是()。A.一般迁移B.同化迁移C.顺应迁移D.重组迁移15.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是()。A.自我评价能力B.自我激励能力C.自我调控能力D.自我分析能力16.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A.引起学生注意B.揭示教学目标C.适时给予反馈D.评定学习结果17.我国最早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是在()。A.1862年B.1898年C.1902年D.1922年18.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19.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A.校长B.教育主任C.班主任D.科任教师20.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A.100%B.80%~90%C.70%D.50%2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23.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传统心理学的分析的主要差异是(A.强调解题过程分析B.强调解题策略分析C.强调知识与人格特征相互作用分析D.强调不同类型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析2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A.感知性B.理解性C.计划性D.调节性25.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B.他总是烟酒不沾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2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A.连续性特点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D.示范性特点2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教学为主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D.学生为主2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3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1.言语直观具有哪些特点?2.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有什么特点?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4.简述学生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5.怎样进行学习时间管理?三、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欣欣是小学四年级某班的班长,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能歌善舞。这次,班上又要进行班干部竞选,欣欣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满以为会得到最高票数,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落选了。欣欣怎么也想不明白。后来,班主任和她一起分析了原因:虽然,她能力很强,也为班上做了不少工作,但她总是爱自以为是,对同学呼来唤去,如果同学有不同意见,她总是坚持己见,有时还爱撂挑子。问题:请你运用自我及自我概念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欣欣存在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某小学一个班的主题班会设计:又到了3月5日学雷锋的时间了,学校要求我们每个班为周围的社区做一件好事。可我认为学雷锋不能图表现,只用一天的行动来表示一下,而应该制度化,经常化,把爱心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决定先在班上召开一个“我们应该怎样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形成我们全班共同的意见,找到一致的办法,主题班会设计如下:第一步:全体同学收集雷锋的动人事迹。第二步:请学生代表宣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第三步:分小组讨论目前存在的学雷锋种种现象。第四步:我们该怎么办?(各小组表达自己今后学雷锋的设想与办法)第五步:全班讨论,形成学习雷锋的统一意见和行动方案。问题:运用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这一设计进行评价,并阐述组织好主题班会的要求。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请在上述三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2.C【解析】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3.A【解析】反映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的特征称为信度。4.C【解析】巴甫洛夫经典实验“条件反射”中用的动物是狗。5.A【解析】“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6.C【解析】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7.B【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品德评价法。8.A【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9.A【解析】题干符合实物直观的内涵。10.D【解析】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11.A【解析】没有知识的领会,巩固和运用等环节就毫无意义。12.B【解析】题干符合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内涵。13.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人、详述和汇总。14.C【解析】题干是顺应迁移的定义。15.A【解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6.A【解析】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引起学生注意。17.A【解析】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了班级授课制。18.A【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19.C【解析】班主任主要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所以题干所指是班主任。20.B【解析】布卢姆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是80%~90%。21.C【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启发性原则。22.D【解析】“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23.D【解析】传统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往往脱离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很难指导课堂教学。现代认知心理学结合中小学学科特点进行问题解决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知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24.B【解析】若一个新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越多,回忆就越容易,因此它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25.C【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26.D【解析】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7.B【解析】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28.A【解析】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29.A【解析】客观性是任何科学及其研究都必须遵循的原则,教育心理学也不例外。30.C【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二、简答题1.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还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3.(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第一,学生是人,是能动的主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第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规范化的学习。5.(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三、材料分析题1.(1)自我的含义:把自我作为认识的对象,意识到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意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詹姆斯认为,自我涵盖两种意义:一是主体我,一是客体我。客体我即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形象及有关人格特质所持有的整合知觉与态度,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2)欣欣对自己的看法就是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并且与客观事实出现了偏差,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她看到的只是自己身上的优点,而没有找出自己的缺点,所以就自以为是,瞧不起同学,坚持己见,有时还爱撂挑子。(3)解决办法:首先,要教育她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其次,还要能够正确看待同学,学习其他同学身上的优点;最后,老师多观察、帮助。2.这个主题班会的设计较好。因为它基本符合一个好的主题班会的要求:第一,精心设计主题,主题必须服从于教育方针和班级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班集体的健全和完善。该班会针对社会和学生思想实际,抓住学习雷锋的教育时机,把学习雷锋精神落到实处。第二,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主题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学生需要,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影响和深刻的教育。第三,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社会实际和时代的不同,找到学习雷锋的方法。第四,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小学生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需要,主题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将知识性与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寓教寓学于活动。班会有讲故事,有事迹介绍,有讨论,形式多样。第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题活动应体现学生的自主、自治和自动,要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人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商量,学习雷锋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学生自己提出和解决的,学
本文标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4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