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与说明1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姚红[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3、理解“茅塞顿开”的意思,能使用“茅塞顿开”造句。4、理解文中的比喻句,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其使用的好处。5、朗读体会描写刘备的语句,感受刘备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品质。[教学重点]品读描写人物细节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两种不同的描写方法。[教学流程]一、开门见山1、板书:顾,指名读,强调第四笔要写成竖提,红色标出。2、板书:茅,指名读,强调第六笔要写成横钩,红色标出。3、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8三顾茅庐4、提问:这个故事出自于哪一部名著,你知道了吗?(《三国演义》)5、谈话:这个故事中有一些难读的词语,你能读准吗?出示易读错字音词语:指名读,正音,齐读。讨论多音字“着”和“塞”的几种读音。齐读。6、提问:“顾”是什么意思?板书:拜访。“茅庐”是什么意思?出示茅屋图片。文中的茅庐是谁住的地方?(诸葛亮)从字面上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三次去茅庐拜访)通过预习,你已经知道是谁三次去草堂拜访谁?板书:2刘备、诸葛亮7、过渡: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设计说明:从许多教过这篇课文的老师口中得知,学生在写“顾”字时总爱把“竖提”写成“竖弯钩”,把“茅”字的横构写成横折钩,因此,我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强调这两个容易随手写错的字,起到预防的作用。接着由课文易读错字音的词语入手,朗读正音,学习文中的两个多音字。最后由释题引出课文内容的学习,这同时也是一个检查预习的过程。】二、寻求“三顾茅庐”因1、学生齐读课文。2、提出要求:画出能够说明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原因的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为何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统一中国,前两次没见着)3、启发:“统一中国”是刘备一生的什么?(志向、理想等)由此看出这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归纳后板书:胸怀大志出示群雄割据图。4、谈话:看,那时的中国被很多人各霸一方,仅江苏就有三人分割各自占地为王。5、提问:刘备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志向,已经两次拜访了诸葛亮,每一次他都是怎么拜访的?板书:诚心诚意6、引导:你们想,刘备为什么偏要找诸葛亮呢?换个人不行吗?(诸葛亮是个人才)根据学生所答板书:人才7、出示诸葛亮的介绍。指名读。8、启发:诸葛亮果然是个人才,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诸葛亮吗?根据学生所答板书:雄才大略9、谈话:难怪刘备两次没见着也没有放弃,第三次又诚心诚意地去拜访。那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刘备此次前去是诚心诚意的呢?10、提出要求:请三位同学分别读2-4小节,其余同学画一画描写刘备的句子,想想能体会到什么?【设计说明: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借助诸葛亮的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弄明白,3刘备之所以要诚心诚意三顾茅庐,是因为诸葛亮是个人才,可以辅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从而初步感受到刘备的胸怀大志与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三、品读刘备求贤心1、学生读2-4节,画出描写刘备的句子。2、讨论交流:学生一一说出所有描写刘备的句子,屏幕上也一一出示相应的句子。3、提问: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能够表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随机逐句体会。(1)投影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引导:刘备为什么很生气呢?(张飞不尊重人才)张飞为什么要嚷着这么说呢?(张飞有些急……)你觉得张飞是个什么样的人?(不冷静、粗暴)指导朗读:你能嚷着读出张飞的粗暴吗?试试。学生各自读张飞的话。齐读。小结写法:张飞的一番话显然是不尊重人才的,但是恰好衬托出了刘备是个尊重人才的人。像这样通过描写张飞来衬托主人公刘备的描写方法,我们把他称作“侧面描写”以后的作文中,我们也可以尝试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分角色朗读:男生读张飞的话,女生读刘备的话。再次感受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过渡:你还找到了哪些直接描写刘备的句子。(2)投影出示: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提问:这句话中哪些词能表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半里多路”是多远?(两百多米)引导:老师就不明白了,刘备不是很想见到诸葛亮吗?他为何不快马加鞭,扬起一路灰尘打马到草堂前呢?(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3)投影出示: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提问:第一个“轻轻”可以看出什么?第二个“轻轻”可以看出什么?谈话:刘备轻轻敲门,又轻轻的走进去,然后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诸葛亮醒来。提问:“恭恭敬敬”是什么意思?恭敬地站是怎样站?学生表演。启发:刘备这一站就站了多久?(半晌工夫,一个时辰)(3)投影出示: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提问:什么是“半晌”(一段时间),一个时辰是多长时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引导:你是张飞的话,等了这么长时间,你会怎么说?小结:由此可见,刘备确实是诚心诚意地来见诸葛亮的。(4)投影出示:当诸葛亮悠然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启发:“快步”能告诉我们什么?(迫不及待)引导:此时的刘备好像渴了好久终于找到水那样,急切地想见到诸葛亮,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板书:求贤若渴,跟老师读。小结写法:看,从这些直接描写刘备语言、动作与神态的语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刘备是一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人。这种描写又叫正面描写。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小节,再次感受一下刘备的诚心诚意。过渡: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被刘备的诚信打动,接受他的邀请呢?齐读第四小节。【设计说明: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首先抓住张飞与刘备的对话引领学生探究,由关键词“嚷”和“捆”,学生不难体会到张飞的性格暴躁,而这与刘备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刘备对人才的尊重。接着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学生对侧面描写方法的体会。最后,细细品味所有直接描写刘备的语句,抓住描写刘备动作、神态等的词语,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小结正面描写的方法。整个环节教师始终都在紧紧抓住描写刘备的关键性词语来引导学生体会,然后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加深体会。读悟相结合,学生会感受更深刻。】5四、探究“刘”“诸”鱼水情1、出示第四小节内容。谈话: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来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提问:“三分天下,最后取胜”是什么意思?启发:出示三分天下图。(把天下先分成三国,最后统一。)由此可见,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雄才大略引导:这个策略,刘备有没有想到?(没有)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茅塞顿开)提问:“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通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启发:你有没有过这样茅塞顿开的经历?用茅塞顿开造句。(这道题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我终于茅塞顿开。)启发:这种从不明白到明白的感受就好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一样。此时的刘备心情会是怎样的?(兴奋、激动)引导:文中最后一小节中有一句话最能表达刘备的高兴,是哪一句?出示: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提问:这是什么句子?谁是鱼儿,谁是水?启发:鱼儿离开了水会怎么样?讨论: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感受到刘备的胸怀大志、求贤若渴,感受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指导朗读:想象着刘备的激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设计说明:围绕着“茅塞顿开”一词启发学生进行探究:首先引导学生体会刘备的“茅塞顿开”恰好衬托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其次探讨“茅塞顿开”的意思,要求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造句,加深理解;继而研究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受到刘备的求贤若渴。此处设计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容易。】四、推荐阅读1、谈话:老师真替刘备感到高兴,有句成语说得好,金城所致,金石为开。6有了诸葛亮,刘备如鱼得水。2、推荐:那么,诸葛亮辅助刘备后打过哪些漂亮的战役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三国演义》,更加全面的认识一下诸葛亮。[资料链接]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板书设计]8三顾茅庐诚心诚意拜访刘备诸葛亮胸怀大志人才尊重人才雄才大略求贤若渴(足智多谋)设计人:姚红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联系电话:13915954967邮箱:348055952@qq.com邮编:211111
本文标题:《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与说明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6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