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比较阅读(试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比较阅读(一)【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三个含有“至”和“寡”的成语。(1)多助之至.:、、。(2)失道者寡.助:、、。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池.非不深巴山夜雨涨秋池.B.兵.革非不坚利兵.不厌诈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夫环而攻之.4.翻译下面的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文:(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5.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答:6.“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答:【乙】夫用兵之法,全国①为上,破国②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③,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④,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⑤,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⑨,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注释】①全国:迫使敌人举国降服。②破国:攻破敌国。③伐谋:挫败敌人的计谋。④修橹轒辒(fényūn):修造用以攻城的盾牌、战车。⑤距堙(yīn):构筑攻城的土山。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将帅控制不住自己的忿怒情绪,而下令缘梯而上,蚁附乱进。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是故..百战百胜()(2)不战而屈.人之兵()(3)具.器械()(4)而城不拔.者()2.下列句中的“而”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战而屈人之兵B.乃记之而去C.而城不拔者D.屈人之兵而非战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译文:4.本文阐述的观点与课文中阐述的观点有哪一点是相似的?答:(二)【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日:“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注释】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寡助之至.()(2)亲戚畔.之()(3)所恶..勿施尔也()(4)兽之走.圹()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句子:翻译: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什么?答:4.乙文中说到了“桀、纣”失天下的原因,请用甲文中的句子来解释。答: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答:(四)(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兵.革非不尖利也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③足兵.④民信.之矣(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译文: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答:(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比阅读(一)【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慢:怠慢)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A.恶之.如鸱枭B.辍耕之.垄上C.孔子云:“何陋之.有?”D.醉翁之.意不在酒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4.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5.翻译句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译文:(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3)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译文:(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对比阅读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入则无法家拂.士(4)诚.自古所希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病复作.,则不可救矣C、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君谓计将安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译文:4、甲文探讨了和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是。(四)【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治国安民》【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一处)入则无法家拂士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人恒.过,然后能改()(2)入则无法家拂.士()(3)征.求无已()(4)百姓不堪.()12.翻译(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译文:13.《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译文:14.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译文:《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一)(甲)《鱼我所欲也》(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景公致廪丘以为养以为:()(4)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赐:()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亦不可以已乎C.然胡不已乎屋舍俨然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4.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无丝竹之乱耳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下边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项燕为楚将C、呼尔而与之与朱元思书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余因得遍观群书6..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答:7、甲文第二段主要运用()、()论证方法,阐述的观点是?答:8、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舍生取义的志士,并写出能表明其气节的名句。答:[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乙]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③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⑤而敢独止⑥?”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注释]①荀巨伯:汉桓帝时人。②值:遇到。③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④败:毁坏,舍弃。⑤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⑥止:停留。⑦全:保全。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1)故不为苟得..也(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不忍委.之(4)遂.班军而还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译文:3.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答:4.[甲][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的思想。文学常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2、下
本文标题:《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比较阅读(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6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