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三次
教材分析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难点: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师: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课件播放颁奖现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2.结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季羡林先生的了解。3.课件出示相关资料。4.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另一篇采访他的文章《小苗和大叔的对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倾吐心声的文章,齐读课题《怀念母亲》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学生浏览课文,思考“我一生有两个母亲”,是哪两个母亲?你是从课文的哪儿知道的?(出示课件)三、学习生字词。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四、细读品味感思母之情1.自读提示:默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在空白处写写你的感受。2.交流汇报,重点研读。课件出示: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1)重点一:“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生:从“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苦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课件中这句放大变色。)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生:我从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读出来的。作者此时不仅是吃不下东西,而且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生:觉都睡不好。师: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学生接答:如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这种痛苦你能理解吗?读出你的理解。你们听出作者内心的痛苦了吗?谁愿意再试试?(看来加入体会,读得就有感情了。)(2)体会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重点句二: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生:因为作者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所以感到很内疚。生:我觉得还有一点,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齐读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师:此时此刻,作者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生:会想起自己曾经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生:会想起母亲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日夜操劳的情景。(3)拓展阅读一,体会母子情深师:是啊,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一定是幸福的,现在,让我们走近季羡林老先生的童年。看看他和母亲之间有哪些美好的回忆.出示资料:师:说说你的读后感受(多找几个说)生:我感受到作者与母亲在一起很快乐……师:你是作者的知音,文由心生啊,正是作者对母亲怀有无限的爱,无暇的思念,才会在母亲过世后这样的难过。引读:课件出示“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4)从我的愿望”感失母之痛师:文中还提到了我的愿望,知道我的愿望是什么吗?看看作者自己是怎么说的?出示资料二:师:正如你们所说,作者的愿望就是: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师:然而(课件)“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怎样?生:感到痛不欲生等。师:把你的感受读到这两句话里。(指名读)(课件)“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师:抱终天之恨是什么意思?(带着终身遗憾)此时的作者该是多么的痛不欲生啊?谁愿意再试试。你读懂了作者,读到了他的骨子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小结:哪一个孩子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一个母亲不更爱自己的孩子,即使分别也不能割断亲情,想念会日益加深,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也不过如此。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季羡林的《怀念母亲》。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第2自然段师: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季羡林老先生因失去生母,抱终天之恨。正如他文章里写到:(指名读)课件“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2.回顾重点词语,链接情感师: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思母之情?(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师:你们真会学习,能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第6课。请齐读课题《怀念母亲》二、品读日记,体会怀念之情1.抓住“频来入梦”师: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认为自己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亲生母亲,另一个是(祖国母亲),对这两位母亲怀有同样的真挚情感,即使时间推移,也未冲淡。正如作者在第三自然段所说:(指名读)课件: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师:频来入梦就是(经常做梦梦到),作者说“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对祖国母亲也……)师:你们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真会学习。2.师: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特别,引用了自己的日记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作者的几篇日记,体会怀念之情,听清要求,再读课文。自学提示:默读课文4-7自然段,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圈出重点词语,用横线画出重点句子。在旁边批注,写出你的感受。2.学生读书批画,小组交流。3.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师:读读你圈画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1)重点研读一:课件出示: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生: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作者很思念自己的故乡和故乡的老朋友。师:那个词语让你有这种感受?(酸酸的凄凉)师:为什么思乡,思友是酸酸的?(酸酸的就是有点想哭)师: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六年级了,下个学期就要小学毕业了,和相处六年的好朋友们分开,一想到这里,你心里觉得怎样?(难过、不舍……)那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心里有点酸酸的”。师:凄凉是什么意思?(悲伤难过)读出作者的凄凉吧。师: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作者感到凄凉是因为自己身在异乡。作者感到甜蜜,是想到曾经在故乡和亲人和朋友们在一起时却又觉得很快乐,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作者的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师: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啊,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想像一下当时作者的心境。通过小练笔进行感知:当我想到故乡时,仿佛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当我想到故乡的老朋友时,仿佛听到了,又仿佛看到了师:这千丝万缕的情感,五位杂陈,都融在心底,最后都变成了一个字,那就是——糊!这些情感早已和作者融合在一起,难以割舍了。师:读出你的理解吧。(指名读1-2个,然后齐读)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老师有个疑问,作者虽身在国外,也可以回来看看家人,或写写信寄托一下想念之情啊。何苦这样难受呢?生:也许他有不得以的苦衷。师:孩子,你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和我们现在大相径庭,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作者的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吧。出示资料三:师:从作者简短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那时的中国,还是德国,都是一片硝烟,一片狼藉,作者连写封信都不能邮到自己的家中,更别说回国看一看了。同时,故乡的亲人们也不知作者在德国是生是死,他们互相失去联系十多年。师:现在你们是不是更能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了?读出你的理解。(指名读)(2)重点研读二:生:我从11月18日的日记中,体会到思母之情。房东太太盼着儿子回来,让作者感到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师:课件:11月18日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师:你读到了房东太太怎样的神情?(高兴得不得了——有点沮丧)师: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师:作者看到此情此景,心情怎样?生: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师: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什么?(爱子)再看一段资料,你的体会就更深了。出示资料四:师:把你的读后感受读到这个句子里吧。(齐读)课件: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3)重点研读三:散文《寻梦》师:还有那些描写表达了这种最真挚的情感?课件: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师: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作者现在特别后悔,特别想重新来过,陪伴在母亲身边。生:我觉得作者想念母亲已不能自已,因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多么希望能再见到母亲啊
本文标题:《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三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7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