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中国绘画史》综合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绘画史》综合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彩陶2.彩仰韶、仰韶、半坡、马厂3.彩、仰韶、仰韶、半坡、半山4.战国5.春秋战国时代、秦汉与隋唐、陕西、秦兵马佣6.引魂升天7.马踏凶奴(或立马)8.汉、绘画9.四川10.唐、阎立本11.3---4世纪(或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龙门、云岗、麦积山、佛本身故事12.顾恺之13.张璪14.唐15.黄筌16.崔白17.马远、夏珪(或夏圭)18.李公麟19.宋20.赵佶21.王希孟22.倪瓒23.元24.元、黄公望25.赵孟頫26.写像秘诀27.徐渭28.华山图序29.朱耷、石涛30.龚贤31.任熊、任颐32.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33.蔡元培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1.(1)2.(4)3.(1)4.(4)5.(2)6.(4)7.(2)8.(3)9.(1)10.(1)11.(4)12.(3)13.(3)14.(4)15.(2)16.(1)17.(3)18.(2)19.(3)20.(3)21.(4)22.(3)23.(3)24.(1)25.(3)26.(1)27.(1)28.(2)29.(1)30.(4)31.(1)32.(2)33.(1)四、看图填空及作品分析题图1:1.填空:《清明上河图》、人物画(或风俗画)、张择端、北宋2.作品分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人物风俗画作品,生动反映了北宋时期汴梁的繁盛景象。此画全长525厘米,高25.5厘米,画面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此画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通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全幅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形象和市俗生活。《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图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了天才的运用,使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场面,应用长卷的形式,得以充分的表现。这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学生可作简单分析)图2:1.填空:《弋射收获图》、画像砖(画像石砖拓印画)、四川省(或四川大邑安仁乡)、东汉2.作品分析:此画像砖出土于成都扬子山2号汉墓。砖刻分上下两层,上为弋射,下为收割。弋射图描写的是射猎场面,莲池塘边,两隐藏于树下的射手,张弓欲射野鸭,野鸭似已察觉,惊飞而起。作品抓住动作达到高潮前的瞬间进行表现,情景紧张,扣人心弦。画面布局呈放射状,富有动感。人物和塘中的游鱼,以夸张手法表现,极为生动。另外,水塘中凋零的莲荷和远处落叶的大树,渲染了秋天的气氛。下图描绘农村的秋收情景,人物分为两组,左边三人俯身割禾穗,一人送完饭后肩挑禾穗正欲返回;右边二人高扬长镰在割禾杆,前者回首顾盼与后面人物相呼应,构图疏密得当,人物动态与组合富有节奏感。上下两图中人物的形象动态以及水鸟的各种姿态表现得生动深刻,手法极为洗练,风格豪放古朴,反映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入,表现技巧的纯熟。(学生可作简单分析)图3:1.填空:《五牛图》、畜禽绘画(或鞍马畜禽绘画)、韩滉、唐代2.作品分析:《五牛图》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五牛图》是一幅纸本设色画,是现存中国美术史上最早的纸本绘画真迹,也是可以确证的唐代大画家韩滉的唯一传世作品。画中五只不同形态的牛,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该图手法写实、著色自然、用笔沉厚滞重而富于变化、整体风格朴拙而浑厚。作品上布满了历代文人、画家、鉴赏家和收藏家的题跋,如此众多的题跋不仅表现出历代文人对《五牛图》的珍爱,更可以说明韩滉牛畜画的成就之巨大。图4:1.填空:《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画、王希孟、北宋(或宋代)2.作品分析:《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的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图5:1.填空:《步辇图》、人物画、阎立本、唐代2.作品分析:(1)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纪录(描绘)了一千三百多年前(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面中唐太宗坐于辇上,威严自若。宫女九人,分列左右,抬辇持扇,各具姿态。禄东赞拱手肃立,显出敬畏的神态。画面人物主次分明,表情、动作刻画细致生动,这些都加强了主题的表达,深刻地表现了唐初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3)此图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制作简练而工致。勾线匀称、细劲坚实挺拔、松紧得度、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妍丽,并适当运用了晕染法,效果单纯而明朗。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都不失魏隋以来的传统,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4)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图6:1.填空:《韩熙载夜宴图》、人物画、顾闳中、五代2.作品分析:(1)《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它是一幅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人物画作品。(2)该作品描绘了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的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的历史现实。作品具体描绘的是政治上失意的南唐官僚韩熙载夜宴宾客,纵情声色的情况。韩熙载是南唐有政治抱负,并长于文学艺术名重当时的人材。他原是北方贵族,随其父逃至南方,并在南唐任官职,但他的政治主张没有被采纳。至李后主时国势日衰,朝廷想任命他为相,但又怀疑他,使他感到世事日非,不可能有所作为了,遂纵情声色以自晦。李后主为了了解韩熙载,便派画院画家顾闳中潜入韩府,窃窥其生活情景,回来后目识心记画成此画。(3)该画选取5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夜宴生活片断加以描绘,每段巧妙地用屏风相隔而又连贯一气。全画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展现出整个活动的主要内容,生动地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纵情声色、颓废放纵的夜宴生活。(3)作品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作品用笔缜密,线条圆润细劲,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浓丽而沉着,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全画情节的描绘,人物形象、衣服纹饰的刻画,道具的选择,用线用色都自然地统一在和谐的整体效果之中。(4)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该作品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五、名词解释题1.彩陶------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2.饕餮纹-----所谓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基本特征:以一个兽面为母题,造型上以鼻梁为中心对称(如:眼、角);手法上有平雕和浮雕及其二者结合。兽面纹在西周晚期已完全衰落,至春秋早期已无所见。但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部分青铜器钟的鼓部,重新出现了兽面纹构画,兽头的眉,额,面颊和口等各个部位,都是以卷曲缠绕的,小的龙蛇组成的,变为龙蛇集群式的兽面纹。3.画像石-----是指汉代雕刻着不同的画面,用于构筑豪族墓室、石棺、墓前祠堂和石阙等墓葬建筑的装饰石材。画像石产生于西汉(晚期),盛行于东汉,魏晋之际实例很少,故称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山西、四川等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地区。画像砖----是指砌于砖墓室建筑中的一种有浅浮雕的兼具绘画和雕刻功能的砖刻绘画图像砖。它是具有装饰意义的建筑构件。画像砖起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特别是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画像砖的艺术高峰期当为东汉时期。它们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区如陕西、河南、江苏等地也有发现。画像砖以河南、四川出土最多,其艺术造诣最高的当属四川地区。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两种不同的表现程式。这两种程式均使人感到画家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般是指北齐时重要画家曹仲达和唐代最杰出的画家吴道子的绘画风格。称“曹家样”和“吴家样”(或“吴装”),都为画家、雕塑家所效法。(也有说:“曹”是指三国时代吴兴人曹不兴的,“吴”是指南朝宋代人吴楝的。)(1)“曹衣出水”风格是:“其体稠迭,衣服紧窄”。这是吸收了印度芨多式佛像的风格而应用于绘画的新画风。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紧贴在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2)“吴带当风”风格是所表现的“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给人以“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感。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之状。5.谢赫与“六法”----(1)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2)《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3)“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6.“米氏云山”----(1)“米氏云山”是宋代山水画派之一。又称“米家山水”。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2)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7.本生故事----所谓本身故事,是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即“佛”的“前生”的故事。因为佛教徒相信并宣扬“轮回”说,认为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圣者(“释迦牟尼”的原意即“觉悟者”),必然来历不凡,在他降生以前,必然有一番非同寻常的经历,一定还经历了许多事,积了不少善果,因此,“本生”故事了。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就是讲佛前几世的经历、故事。其实本生故事的内容,许多是早就在印度民间流传的美丽的寓言和传说。佛教徒把其中的主角说成是佛的前身。8.“南宋四大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9.元四家-----明董其昌《画旨》云:“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而王蒙、倪瓒、吴仲圭与之对垒”。董论既出,殆成定论,后人称元四便以董说为准了。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师承也不完全一样,因
本文标题:《中国绘画史》综合作业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7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