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1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2012-9-12一、选择题(40分)1.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字②史学典籍③邮票④瓷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2.古代中华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是在()A.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B.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C.宋明理学产生后D.文化开放氛围浓郁的隋唐时期3.“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4.“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②③B.①②C.①D.①②③④5.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A.差异性B.民族性C.地域性D.包容性6.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A.春秋战国时期B.秦朝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7.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是()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中华文化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8.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无认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9.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上最可贵的精神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210.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摒弃一切传统思想的束缚,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体系B.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D.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12.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土尔扈特蒙古部族重返祖国的壮举展现了()A.蒙古民族的凝聚力B.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D.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1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扩大开放,越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是因为()A.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B.中华民族精神比其他民族精神更优越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D.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14.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二者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B.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C.只要不断改革创新就能使民族精神日益发展D.只要坚持民族精神就能具有时代精神15.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A.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的精神D.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16.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①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②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③只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只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7.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3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18.“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文化上看,“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体现了()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19.2011年4月19日,大型舞剧《大梦敦煌》在洛阳歌剧院演出。兰州大剧院的艺术家们用东西方结合的舞台美术,为大家讲述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为表现敦煌元素,该剧的部分音乐采用了中国中西部民歌的风格,苍凉、寥廓、雄浑、粗犷;为刻画人物性格,该剧结合了西方交响乐的灵动浪漫,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这体现了中华文化()①具有实用性的特点②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④是中华儿女的力量之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青团的习俗;还有的地方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这说明()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②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④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问答题(4个大题共60分)21.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14分)22.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精神。因此,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文化。(14分)23.材料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15分)24.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一应俱全。《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倡导“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使全省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广东人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的关系?(8分)(2)结合上述材料,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说明培育和倡导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重要意义。(9分)5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答案卷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问答题(60分)21.答:22.答:623.答:24.答:(1)(2)7鄂州二中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参考案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ACBC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BBCDABA二、问答题:(60分)21.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分)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5分)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5分)22.(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分)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统称,它包括文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内容。(3分)中华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可见,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2)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又存在内在联系。(2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分)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之魂。(4分)23.解析本题为文化生活部分有关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考查题。要求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的原因,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继承性、与时俱进及包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5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5分)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5分)24.答:(1)中华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2分)“广东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化,它与中华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3分)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广东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富有时代气息与区域特色的新内容。(3分)(2)培育和倡导“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极为重要的任务,(3分)它对于提高广东人的综合素质、增强广东人的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广东人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具有重要意义。(6分)
本文标题:《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390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