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材料成形原理》阶段测验-第八九章A卷参考答案(曹玉科整理)
A卷《材料成形原理》阶段测验(第八、九章)班级:成三姓名:曹玉科学号20111720成绩:座位:第排,左起第座1、填写表中氧化物是酸碱性(1×8分)氧化物K2OTiO2MnOMgOFeOSiO2CaOZrO2酸碱性?碱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酸性碱性酸性2、填空题(每题2分)(1)熔渣是多种化合物构成的复杂混合物系统,按其构成属性可分为盐型、盐—氧化物型和氧化物型熔渣三类。氧化物型熔渣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一般用于低碳钢、低合金高强钢焊接。(2)随温度增高粘度下降速度缓慢的渣称为长渣;从粘度对温度角度看碱性焊条熔渣属于短渣;在酸性渣中减少SiO2,增加TiO2或增加碱性氧化物的含量,都可以使复杂的Si-O阴离子减少,可降低粘度并使渣成为短渣。(3)碱性焊条又称为低氢型焊条。碱性熔渣与熔滴间的界面张力较大,焊接时较易发生熔滴粗化、飞溅。酸性焊条施焊时,熔滴过渡的颗粒较小,焊缝鱼鳞纹细密,外观成形好。(4)CaF2能促使碱性渣中CaO熔化,也可减小酸性渣中Si-O离子团聚合度及其尺寸,从而降低熔渣粘度,因此,在焊接熔渣和炼钢熔渣中常用作为稀释剂。此外,CaF2可显著降低熔渣与钢液之间的界面力而改善润湿性;在焊条药皮中加入7%~8%CaF2,还可显著减少焊缝熔池金属中氢含量。(5)熔渣中的FeO既溶于渣又溶于液态钢,其在两相中的分配常数L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FeO)等浓度时熔渣的氧化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焊接时在高温下FeO更容易向金属中分配,在熔池尾部温度较低,FeO向熔渣中扩散。(6)钢液的沉淀脱氧是将脱氧剂直接加入液态金属中与[FeO]起作用,其脱氧产物析出转入熔渣的一种脱氧方式。这种脱氧方式的优点是脱氧速度快,脱氧彻底,其缺点是脱氧产物难以彻底清除。(7)脱氧产物的酸碱性质应与熔渣的相反,以利于熔渣吸收并中和脱氧产物,因此酸性焊条可采用Mn作为脱氧元素而不适宜采用Si进行脱氧。(8)常规熔炼钢水的脱碳反应,工艺方法上常采用如吹氧或加Fe的高价氧化物(如铁矿石、锈蚀严重的铁屑等),利用其与[Fe]反应所生成的CO气泡(同时生成[FeO]),随气泡析出过程降低钢液中有害气体及夹杂物的含量,其主要目的是净化钢液。(9)为提高钢液熔渣(扩散)脱磷的效果,希望大量的低粘度碱性渣,同时渣中含有高浓度的(FeO),即强氧化性渣,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3、炼钢过程熔渣(扩散)脱硫的反应式为(CaO)+(FeS)→(CaS)+(FeO),且为吸热反应。那么,如何控制下列因素,以提高脱硫效果和速率?(3×4分)(1)温度:较高温度(2)熔渣性质(酸碱性):碱性(3)熔渣粘度:降低(4)熔渣氧化或还原性:还原性4、右图表明一些元素脱氧能力,及达到平衡时不同残留量[Me]残留量条件下钢液中氧含量[O]。请说明:(4+4+6+6分)(1)排列Si、Mn、Al、Ti、Ca五元素脱氧能力由强到弱顺序:CaAlTiSiMn(顺序错则不得分)(2)平衡条件下[Al]残留量为0.01%、0.1%时,钢液中的[O]含量分别为:1PPM及0.4PPM(注:PPM——百万分之一)(3)从脱氧程度看,图中[Me]残留量~[O]的共性关系表达了什么?(4)选用脱氧元素时,除了考虑其脱氧能力之外,从其蒸气压(高A卷则在钢液中溶解度低)以及脱氧产物的熔点、密度方面应如何考虑?答:(3)[Me]残留量越大,[O]越少,因此,脱氧剂需要有一定的残留量,否则难以取得好的脱氧效果。(4)应选蒸汽压低的脱氧元素,否则难以保证一定的溶解度(如单独用Ca则溶入很少);脱氧产物熔点稍低于金属熔体;脱氧元素所形成的脱氧产物密度小,这样有利于脱氧产物上浮到熔渣中。
本文标题:《材料成形原理》阶段测验-第八九章A卷参考答案(曹玉科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0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