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卷一卷四通关宝典》使用说明
1《卷一卷四通关宝典》被删的2010-2012年简答题真题及解析许多同学对于《卷一卷四通关宝典》的使用还不清楚,现做以下说明:一、卷四部分有6讲音频,都在微博上,可以自行下载。因为涉及到“康师傅讲话”,所以出版社把10-12年的真题删掉了,我已经在7月25日的微博是上发了2010-2012的简答题。可以下载打印,如果不打印,听听音频的思路也可以。7月7日、7月20日两个音频是全部卷四音频,一共6讲,7个音频,下载可以用。二、《大纲》说简答题取消了,但是不是真的不考了,而是跟论述题合并了,08-14年简答题必须要听我讲的思路,对今年有很大好处。然后就是被“特色法治论”的简表了。这些内容在音频里面都有的。三、法律文书,我书上的9个范文是基础,重点掌握。然后,扩展到其他的文书格式,书上列举的文书就足够了,其他的不需要了。三、关于《卷一》部分的使用方法卷一部分都是900多项判断题,就是把理论法必考考点及今年新增考点以司考出题模式编写为判断题,自己去改错。许多学员,拿到书一看,每一句话都是错的,还吃惊呢。这些题目已经涵盖了其他同类模拟题的知识点,基本不用再做其他模拟题了。第二,最好第一遍把自己修改的答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对答案,对完答案,再自己做一遍,做错的再重点记忆一遍。就可以了,等到9月份再做最后一遍,为考前冲刺。卷一部分,要自己做,看解析。不能直接听课,如果直接听课,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与否。刚刚有同学反映《卷一卷四通关宝典》中有2010-2012年简答题真题被删了,我看了一下,果真是,我上课一直讲这三年真题呢,因为具有代表意义,对答题思路有启发意义。我估计是题目中涉及到“康师傅讲话”,被出版社删了,请同学们自己打印吧,这几个真题音频里是有讲的。抱歉,我也没办法。辛苦了!第二,有同学说2007年没有真题答案,这个真题不要看了,就是一个简单的问答题,答案就是解释“依法治国、公平正义、党的领导、服务大局、执法为民”涵义,再解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制约监督”的含义,因为已经不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了,所以就不要关注了。第三,07-14年简答题真题,重在学习思路,而不是理论,知识点在后面一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有讲解,是需要大家背诵的。2010年卷四第一题(本题20分)材料据新华社2009年12月1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18日下午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注﹡三项重点工作2①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努力化解老矛盾,有效预防新矛盾,进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③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在提高执法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强化执法管理监督、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上取得新进步,进一步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条件下的执法公信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请结合当前政法领域的三项重点工作,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依法治国基本内涵的理解。答题要求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2.无观点和论述,照搬材料原文不得分;3.不少于400字。【注释:“依法治国”内涵在2014年,做出了重大修改,按照2014年内容对答案进行回答,只要掌握了我们的答题思路,无论是按照2010年“依法治国”的内涵,还是按照2014年“依法治国”的内涵,都可以回答该题目。】【观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三项重点工作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理论】依法治国包括五个环节,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严格执法即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社会基础;制约监督是依法治国切实实现的有力保障。【材料分析】“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依法形成表答诉求、有效解决问题机制”这是落实公正司法的要求,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社会纠纷提供全面、有效、及时的救济途径。“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是落实“严格执法”的要求,执法活动是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管理体制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这是落实制约监督的要求,依法治国过程要求确保各项公权力行驶置于法律监督之下。对执法活动还要求“细化执法标准、提高执法公信力”,这是要求执法者守法,是落实全面守法的要求。【结论】在政法领域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立足现实,探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工作指针。3解析:1.注意:提问中的关键词一定会出现在观点中,谨记!!!2.仔细分析,看看“三项重点工作”是如何与2014年“依法治国”内涵相匹配的,这种能力需要练习,才能提高。二、2011-2014年:命题成熟阶段2011年卷四第一题(本题20分)材料:2011年元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会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时指出:“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大学问,【1】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2】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才智。”周永康要求,【3】“密切关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更多理论上的真知灼见,积极参与国家立法,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4】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请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谈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繁荣法学事业的要求。答题要求: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2.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3.不少于400字。【观点】中央领导同志对法学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说明法学研究也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即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和充分的开放性。【材料分析--理论】法学是政治性很强的学科,法学理论工作者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坚持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这是鲜明的政治性的体现。法学研究工作与法学教育,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依归,坚持法学研究为人民的立场,这是彻底的人民性的体现。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应该关注改革开放实际,积极为立法、司法、执法实际服务,使得法学理论研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这是系统的科学性的体现。4法学研究者应该深入研究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法治文明经验,努力成为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法学大家,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成果,保证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具有充分的开放性。【结论】社会主义法学研究应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实践为基础、坚持人民导向、全面吸收人类法治文明成果,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这样就能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解析:1.注意:提问中的关键词一定会出现在观点中,谨记!!!2.根据“四个特征”把材料分析、讲理论顺序对调,然后分成四个方面来写,也是可以的,思路清晰。如果想按照“讲理论”、“结合材料”各自成段也是可以的。这里更加体现了“四要素”的灵活运用。2012年卷四第一题(本题20分)材料一:2008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2010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中央政法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各级政法机关要更加自觉地把政法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更加积极地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进一步加强政法工作、政法队伍建设,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材料二:①2009年11月3日,范某因抢包被公安局抓获。审讯中范某交代,因为身患癌症的妻子需要持续治疗,而自己每天起早贪黑挣的钱难以支撑妻子的医药费,到处借钱又碰壁,“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动了抢钱的念头。范某被抓捕后,当地村民均为他求情,说他“平时可老实了,出这样的事儿是因为他的生活压力实在太大了。”2010年1月14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根据《刑法》对抢夺罪的量刑规定以及被告人抢夺的金额,应当判处被告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法庭当庭宣判:被告人范某犯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2000元。②刘某(女)与闫某经人介绍认识并结婚。婚后,刘某患脑瘤致瘫,生活不能自理,由此引发夫妻矛盾。后刘某回娘家居住,期间2人未尽夫妻间权利和义务,并因抚养问题导致诉讼。闫某要求与刘某离婚。刘某说:“我嫁给他就是他的人,夫妻一方有难,另一方就应5该提供帮助。”闫某说:“我们虽然是夫妻,但她的病已没有恢复的希望,我不能这样毁了自己的一生。”法庭调解失败后,判决如下:因刘某与闫某长期分居,无法共同生活,应认定感情确已破裂,准予离婚。问题:请根据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及上述案例,围绕法理与情理、公正与效率相互关系,简述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答题要求:1.紧扣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作答;2.无观点或论述,照抄材料原文不得分;3.观点正确,表述完整,文字通顺;4.总字数不得少于400字。答题思路:首先找到关键词是:公平正义、法理与情理、公正与效率。1.【提出观点】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在司法中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做到法理与情理统一、公正与效率统一。2.【理论—结合案例】法理与情理辩证统一,法理是情理的前提,情理是法理的补充,弥补法理的僵硬性与不足。材料中范某构成抢夺罪,根据其数额应该适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官判3年有期徒刑没有突破法律界限,是法理的要求,因范某社会危害性较小,判决缓刑5年,是情理的体现。案例二中,夫妻已经长期分居、感情破裂,判决离婚是法理的要求,尽量调解是情理的体现。3.【理论—结合案例】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依据案件事实和证据判决是公正的要求;正取彻底解决纠纷,避免累诉负累,降低司法成本是效率的要求。案例二中法官对离婚案件极力调解是希望彻底化解矛盾,避免不断上诉而浪费司法资源,是效率的要求。但是调解无效,只能依据法律判决,这是公正的需要。4.【得出结论】胡锦涛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正确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统一,温家宝认为公平正义是社会社会稳定的基础,周永康认为政法工作应以公平正义为工作指针。在司法实践中实现公平正义,就要求做到法理与情理、公正与效率的统一。解析:1.注意:提问中的关键词一定会出现在观点中,谨记!!!2.根据题目中有两个并列关键词“法理与情理”、“公正与效率”的具体情况,可以对“四要素”进行调整。按照主题分为两个自然段。3.把领导人的讲话作为结论好处有三:增加了结论的说理力度和权威性;关照了第一段材料的内容,否则会丢落材料;可以不用自己给出结论了。一举三得。
本文标题:《卷一卷四通关宝典》使用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1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