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诗的特征。2、识记有关实词、名句。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与优美。2、揣摩托车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或学习诗人高尚的品格。难点诗歌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与学第一课时《登池上楼》(一)导语南朝文论家钟嵘说:“谢诗如芙蓉出水。”诗人鲍照也说:“谢公诗如初发芙蓉。”芙蓉花,天生丽质,初发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赏心悦目的。谢灵运诗的佳妙之处,正在于它不加雕饰,不用典故,自然形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楼》,领略他芙蓉般清新的风格。(二)点击诗人谢灵运,小名客儿,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谢家原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迁居南方。灵运很小就被送到钱塘杜明师的道馆中寄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文章写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气。(他是淝水之战的指挥者名将车骑将军谢玄的孙子。谢灵运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他一生的著述非常丰富,据近代人统计,见于著录的有21种,可惜大多散佚。今天能见到的除了《大般涅盘》译文外,还有90多首诗和4卷文。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诗歌,特别是山水诗。他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三)通读课文,讲解诗意:本篇写作者贬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楼所见所感,抒泻了仁宦不得志的感伤情怀。诗的前四句先从当前景物落笔,托物兴词,感怀喻志。首句写俯视池中,不禁联想起虬龙的深潜而自媚。下一“媚”字,把潜隐者悠然自得的情态描绘得栩栩欲活。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虚为实,把本属传说的动物描绘得相当逼真。次句写仰视飞鸿,想象它振翮高骞而扬音九霄,又描绘出进取者春风得意、奋发有为的情状。诗人于虬潜鸿飞,物类各得其所,联想到自己欲在仕途上直步青云,但又非智能所及,因而有“薄霄愧云浮”之感;退隐躬耕,体力难济,无以自养,因而又有“栖川怍渊沉”之叹。“徇禄”四句写明自己远守滨海州郡、久病初起的情状,实为失意情怀的具体抒写,于自嘲中尽情发泄了仕途蹭蹬的满腹牢骚。“徇禄”不得志以至于“及穷海”,其郁闷之情已难以自遣,再加上秋冬以来便卧病在床,以至于连节候更替都不知道了,这无疑使心绪更加愁苦。郁闷至极,必须想在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因而久病初愈便急于登楼眺望就写得入情入理。“倾耳”六句,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了满园春色。“倾耳”二句先写远景,境界开阔,诗人自我形象鲜明。“倾耳”一词,诗人聆听江涛声的神情宛然可想;“举目”一词,诗人眺望远山的神态宛然可见。“初景”二句写明冬去春回,节候改变,是诗人的感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转写近景,格调清新妩丽,为全诗之警策,历来为人所激赏,甚至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诗品》引《谢氏家录》云:“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诗人梦见惠连而得佳句,这是出于某种灵感火花的触发,还是故神其说,今已无法得知,不过此联确实是天生好语,仕途蹭蹬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这种新鲜而美丽的景色,确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的胸怀得到暂时的开豁,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因而叶梦得说:“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情所能到”(据王若虚《滹南诗活》卷一引),胡应麟说“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此却率然信口,故自谓奇”(《诗薮》外编),正说明此联的好处在于自然天成,诚如鲍照所评:“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南史·颜延之传》)。这六句写诗人登临远眺,耳目所接,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写景如绘。然满园春色固然能暂时舒展诗人的情怀,但难以尽遣心中之郁闷,于是诗人自然过渡到对隐居的向往。诗最后六句写诗人触景伤怀,决意归隐。“祁祁”二句写诗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对古人歌咏春天情景的伤感情绪的共鸣。“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楚吟”指《楚辞·招隐士》。而《招隐士》又是招寻隐士的诗,因之由此又引起以下离群索居等语。“索居”二句写明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久难耐,因而难以安心做到。这是一般而论,并非指作者自己。诗的最后两句即写明坚持节操不只古人能够做到,“遁世无闷”(《易经·乾卦》)在自己已征验实现了。诗人在《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中说:“将穷山海迹,久绝赏心昭。”可见他本来就把出任永嘉太守看作遁世归隐,所以此处才说“无闷征在今”。灵运诗向有有佳句无完篇之讥,而此篇层次之间联系紧密,由托物兴词、感怀喻志、借景遣怀到决意隐居,转换自然,浑然一体,并且沟通并融化了玄言和山水,寓理于情,寄情于景,“于汉、魏外别辟蹊径,舒情缀景,畅达理旨,三者兼长”(黄子云《野鸿诗的》),尤其是对春色的描绘,诗人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以准确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种形象,画面鲜丽清新,再加上有“池塘”一联为全诗增色,因而愈加神光四射,引人入胜,因之可称佳句完篇俱在的上乘之作。理清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四)品味结构:讨论全诗大致分为三层,但衔接很紧密。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五)小结: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诗中写景部分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的发展来纠正。第二课时《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导语谢眺,出身贵族,他的经历、思想以致创作方法都与谢灵运有许多类似之处,又与谢灵运同族,故称“小谢”。他是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之一,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诗歌对自然景色描写细致、生动,风格秀丽、清新。与诗人沈约开创的“永明体”对五言诗的格律化影响很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二)检查预习1、字词检查2、解释字(三)点击诗人谢眺(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眺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眺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又为骠骑谘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又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后迁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夺帝位,谢眺不预其谋,反遭诬陷,下狱而死。(四)补充注释:(五)理清诗歌的结构本诗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杂英满芳甸”,写登山临江春晚美景。第二部分:由“去矣方滞淫”至最后,写遥望京都的故乡情思。【评析】诗人傍晚时分登上高山遥望长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观其中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句为最工,通过“绮”、“练”两个字,形象的道出了晚霞五彩缤纷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练”用在这里是再贴切不过的了。通过对比,一个是天上的云彩,一个是地上的小河,一个五彩斑斓,一个犹如白练,真是景色美妙绝伦。更兼小鸟在小洲上鸣叫,落花铺满了小甸。如此美景诗人怎忍离去,不知何日能再故地重游。同时更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六)思想内容赏析【品评】这首诗写登山临江所见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遥望京师而引起的故乡之思。诗歌的前八句写他登山所望见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余”、“散”、“澄”、“静”等宇把黄昏天空和春江上的秀色佳气生动地传写出来,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诗人把眼光落到那花草繁茂的郊外:“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诗人用“喧”和“覆”字写出了日落时飞鸟纷纷投林的景色,而“杂”和“满”字则写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在诗人笔下,白日、飞甍、晚霞、江水、喧鸟、杂英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诗歌的后半部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怅惘之情。归期渺茫,日夜恩乡,诗人的头发怎能不斑白呢?诗歌围绕着“望”字着墨,章法严谨。诗歌对仗精工,讲求声津,与唐代律诗相近,所以后人说他“诗变有唐风”。《诗经·静女》一、温故知新师:背诵初中学过的《诗经》里面的诗句。师:初中时学过的东西还能记得这么牢固,确实厉害,今天我来学习《诗经》中另一首《静女》,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女恋爱的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成书时间)孔子评价〈诗经〉的内容说:“诗无邪”,也就是说所有的诗都很健康〈板书:孔子,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的继承人理学大师朱熹却说〈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板书),那么〈静女〉到底是邪恶之诗呢,还是健康之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诵读理解师:大家默读一遍这首诗,注意难读的字。师:请大家一起朗读第一段。师:读得很好!大家要注意“家而不见”的见要按通假字的音来读。(生齐读第二段)师:很好!女应读作“汝”字的音。生齐读第三节,教师纠正一些字的读音。师:大家再齐读一遍诗,争取背诵出来。师:很不错,你们真的是过目不忘。三、文本欣赏。师:〈静女〉写男女约会,时间是——生:“白天”。学生补充说:“彤管有炜”,写出了光,从这可以看出。师:地点呢?生:城隅。师:人物是——生:静女和我师:事情是——生:一次约会。师:对,是约会,板书幽会也对。师:约会中静女先是爱而不现,我们感觉她有点——生:——有点调皮——有点浪漫——有点可爱——有点害羞——有点紧张——有点情趣。师:边听边板书。师:这次约会写了两件礼物:(板书:两件礼物)看彤管和荑分别是什么东西?师:有同学说这茅草是捡来的,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下,板书:拣,捡,拔,采,挑,拾)哪一个词最能表达静女的心意?生:采,因为她不是随便捡的,而是寄托着一种心意。师:对!礼物表达的是美人之心,美人之意,男子不因为礼物轻而不高兴,为什么?生:爱人及物。四、拓展演绎师:〈在水一方〉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的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中央。绿草萋萋,白雾迷蒙……这是谁唱的一首歌。生:邓丽君。师:谁来唱几句。师:大家从歌记号中看出了点什么?生:化用了〈蒹葭〉的诗句,显得很高雅。师:为什么邓丽君不唱〈蒹葭〉而唱在水一方生:时代不同。师;对,时代不同,语言不同,我们要继承优秀文化,要发扬光大,就要有所创新。在水一方使邓丽君光彩照人,我们也用现代的语言来演绎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大家一起欣赏。学生两两创作,3分钟后。生:静女在等待,约我在城外,躲我不出来,让我着急的女孩,想你快过来,感受我的爱。生:美丽的女孩,在城角上等我,美丽的脸,在远处若隐若现,我站在那里,一颗心来来回回,我在期待着,我会是你心中的谁?师:是一首原创歌曲吗?生:不是,是套用周杰伦的〈七里香〉的曲子。生: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件礼物都让我沉醉,你的箫,你的草,还有等你的心最难敖。师:大家看一下,这首演绎得好,大家说说《静女》究竟是健康的还是邪恶的?生:健康的。师:好,还有些同学也写好了,课后大家互相欣赏吧。这个星期的随笔就是把这首诗演绎现代诗,要大胆想像。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
本文标题:《汉乐府两首》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1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