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作者及工作单位涞水三中许宏伟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文章,本单元是在七、八年级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巩固已有的诗歌知识,初步构建诗歌的知识系统,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引导学生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往欣赏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中的形象和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进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通过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和诵读技巧。加之本班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文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工具书进行课下预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知识与能力: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感知词中的形象,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过程与方法:结合文中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学习阅读的方法,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领会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感悟、体察诗词的意蕴和情境。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体会诗人豪迈的伟人情怀。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一、从描写“雪景”的词句入手,结合创作背景,导入新课。二、朗诵教学,初步体会诗歌魅力。三、设置问题,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四、比较阅读,学习鉴赏诗词的技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1、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景象。2、学生交流课内外咏雪的名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温故知新二、朗读教学,感知诗歌魅力三、研读诗歌内容会赋予雪景不的特点,你都知道哪些咏雪的名句?3、在风雪弥漫的北国,一位伟人,登高望远,诗兴勃发。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1、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读带,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重音和朗读技巧。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莽莽妖娆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3、指导朗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1、全词分为上、下两片,概括一下,上下两片各写什么?2、词的上片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诗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写雪景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手法?提示: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3、引导学生分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4、总结诗词写景语言的凝练生动,引导学生通过近景和远景的推移、实景和虚景的交错,发现诗人思维的跳跃和连3、学生兴致勃勃,有学习的激情学生在听读过程中,纠正字音,划出停顿和重音,初步体会词的感情。学生读音准确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回答: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学生找出写雪景的句子,然后通过讨论,对相关词句进行了赏析。在教师讲解下,体会诗歌语言的准确、凝练。根据教师的提示,感受诗歌形象的“诗化”特征,理解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给学生一种规范的朗读,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适当评价。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夯实基础。加强朗读训练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概括词中出现的景物,把握诗人的写景脉络,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通过对下片语言的鉴赏,进一步体会诗歌凝练贴切的语言,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四、比较阅读贯。5、词的下片评价的哪几个历代帝王?谈谈你对他们的了解。诗人对历代帝王是什么态度?6、描写景物和评点历史人物是不相关的内容,诗人是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的?7、组织学生讨论,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进而体会词人的壮志豪情。列举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和语言三个方面比较阅读。总结全词,并告诉学生“诗、乐、画”一体的诗歌学习思路和我国“诗言志”的诗歌传统。畅所欲言,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和平时的阅读积累回答教师的问题。经过讨论和交流回答:诗人对他们是惋惜和感叹的态度,“惜、略输、稍逊、只识”等词都反映了诗人的态度。回答:是通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连接起来的。讨论,认识到这三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抒发了作者作为一代伟人的政治抱负和自信。分组讨论,主动探究两首诗词的区别。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收获。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为体会诗歌情感奠定基础。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把握词的主旨,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会迁移运用。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沁园春雪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史人物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新课标要求我们时刻关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深入文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诗歌的学习一直讲究诵读和个人感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精心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通过这首词的学习和背诵,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诗、乐、画”一体的学习思路,这些都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他们在日后的诗歌阅读和鉴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鉴赏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词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状态很好,效果当然不言而喻。
本文标题:《沁园春雪》教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1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