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1(鲁教版必修1)(5596308)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2、黄赤交角的形成。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讲授新课]:一地球的公转【提问】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34′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26′。【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讲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正午12点种的太阳高度。【提问】请大家看书,并结合地图,思考下列问题: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讲述】1、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提问】为什么正午太阳高度会随纬度分布而发生变化?【讲述】成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思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变化与一年中的气温高低变化有关吗?画图说明。你能解释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了吧。(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南北回归线之上,每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或近于直射;北回归线以北,每年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12月22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每年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6月22日达最小值。【讲述】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反之,达最小值。所以:(1)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计算】【公式】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举例】夏至日,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分析】夏至日:δ=23°26′N;θ为南京的纬度=31°N;此时南京和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H=90°-|32°—23°26′|=82°26′【练习】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H=90°-|40°+23°26′|=26°34′三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分析】:太阳直射哪个纬度?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二至日呢?赤道上呢?【多媒体】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讲述】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长于夜;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不在所在半球的时段)时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长昼越短,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小结】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承转】综上所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什么?(学生答:五带)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讲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提问】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比较】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相同之处是都立足于天文辐射,同为天文四季;不同之处是我国的四季以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数值大小本身(即: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为标准;而欧美的四季更接近实际气候的变化,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候,但很多地方的实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发生于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左右。【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介绍】24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平分24份,从春分点开始,角度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约为15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创立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而且对我国黄河流域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示和预告作用。在二十四节气中,有的节气告诉人们季节的更替,如立春表示冬天即将结束,春天即将开始;有的节气告诉人们气候的变化,如小暑表示夏至以后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有的节气则对安排农事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惊蛰表示雨水过后将有春雷轰鸣,大地万物复苏,此时是春耕大忙的时节;再如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讲述】五带的划分(1)划分方法(2)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或有无极昼极夜现象(3)五带划分的意义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偏多,希望同学们多复习记忆。[板书设计]: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四季和五带的划分[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地球公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B.公转轨道为正圆形C.公转周期为365天或366天D.公转速度是均匀的2.关于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正确的是()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3.从“五一”劳动节到“十一”国庆节,太阳直射点()A.先向北移,再向南移B.先向南移,再向北移C.一直向北移D.一直向南移4.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正午物体的日影朝北的地区是()A.赤道以南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C.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5.若黄赤交角从23026/变为300时,则地表各温度带面积()A.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扩大B.温带增大,寒带、热带面积缩小C.温带缩小,寒带、热带面积缩小D.温带、热带面积增大,寒带面积缩小6.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哈尔滨图1-3-1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7.太阳直射点由a→e的周期为()A.1个回归年B.1个恒星年C.365日5时48分46秒D.365日6时9分10秒8.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正确的叙述是()A.地球公转速度逐日递增B.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日递减C.扬州市的昼长逐日递增D.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递减9.当晨昏线所在平面与赤道平面成66°34′的交角时,太阳直射在()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不固定图六图1-3-3BCAD图1-3-6SNab图1-3-510.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的原因是()A.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B.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C.黄赤交角的存在D.太阳光线的直线传播二、综合题1.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图1-3-3)(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回答:(1)此图所示日期为,北半球的节气为。(2)此时全球昼、夜长短如何?(3)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如何变化?(4)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此刻的太阳高度为,b点的昼长为。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3-5),回答:(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BCD(2)图中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7)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基础检测】1.干冰熔点很低是由于()A.CO2是极性分子B.C=O键的键能小C.CO2化学性质不活泼D.CO2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弱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低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的分子其沸点越低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3.NCl3是一种淡黄色油状液体,测定其分子具有三角锥形结构,下列对NCl3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非极性分子B.分子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NCl3比PCl3难挥发D.已知NBr3对光很敏感,则NCl3也可能具有光敏性4.干冰气化时,下列所述内容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内共价键B.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C.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内共价键的键长5.下列物质的沸点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H2OH2TeH2SeH2S;B.CsRbKNaLi
本文标题:《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1(鲁教版必修1)(559630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2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