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复习及中考真题gai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面梳理复习译文:舜从田野间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下达达(降临)重大的责任给这样的人,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筋骨劳累,使他忍受饥饿,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这以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这以后才能为人所了解。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重点字词句义】1、通假字:(1)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这)2、所以动心忍性(所以:通过这些;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忍:使……坚韧)行拂乱.其所为(乱:使……受到阻扰)(2)动词用作名词: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3)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过:犯错误)4、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5、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表现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外8、国恒.亡恒:常常9、生.于忧患生:生存。【理解性默写】1、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其中,思想上要苦其心志,行为上要行拂乱其所为。【课文内容理解】一、整体把握: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二、具体问题:1、本文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2、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语言有气势,论证有力量。4、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5、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6、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7、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8、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9、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举的6个事例中的人物最终被举荐或任用的原因。*都经受过苦难的磨炼。三、开放性试题: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自己观点+道理分析+名人事例顺境也能成才:我们知道,农作物生长在肥沃的土壤里,给予水分,给予营养,它们就能茁壮成长,春花而秋实。如果它们生长在贫瘠干旱的土地里,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再拿航行来说吧,如果我们乘船顺风而去,那么我们一定能平安的到达彼岸。如果我们迎逆风恶浪而上,也许还未到达彼岸,我们已葬身鱼腹了。所以说,顺境是成才最有利的条件。“兵家儿早识刀枪”这句俗语,说明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人才。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他的儿子梅保久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居里夫妇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女儿、女婿在他们的熏陶下,也成为杰出的物理学家,为科学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什么现在农村学生大批涌入城市名校来求学?就是因为城市的教学环境好,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水平高,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接受良好的教育,打好成才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艰难困苦,玉汝玉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如:“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安乐”等。(言之成理即可)4、“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①周文王拘而演《周易》;②仲尼厄而作《春秋》;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吕不韦、韩非子这些人,当然还有司马迁本人,他们面对逆境所表现出来的不屈精神依旧是我们今天的宝贵财富。5.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题精选一、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C.国恒亡.马无故亡.而入胡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困于心衡于虑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C.同舍生皆被绮绣D.食之不能尽其材4.选文首先采用了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的论点。5.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二、2010年山东省莱芜市: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___________③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从文中画线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得到的启发。三、2010年广西百色市: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答:四、2009年北京市: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2)人恒过.然后能改()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饿其体肤。(2)行拂乱其所为。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答:五、2009年辽宁省大连市: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答:七、2009年山东省济宁市:【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人恒过..然后能改()②其母引刀裂.其织()2.翻译下列句子。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八、2009年辽宁省辽阳市:【甲】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②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注释】①舍:住屋。②市:市场。③贾人:商人。④炫卖:边喊边卖。⑤学宫:学校。⑥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行拂乱其所为()人则无法家拂士()(2).此可以处吾子也()处江湖之远()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可以处吾子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4.“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
本文标题:《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复习及中考真题ga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3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