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信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所写的一篇散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述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关爱和敬重那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本文叙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而失信于人,他自感“名誉糟蹋”而寻求年轻人;年轻人因最终不好回绝而当了第二代信客。他铭记老人的话,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最终受到了人们的敬重。作者为他们立传,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文章将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语言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畅达,很有特色。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感知文章内容,探究人物形象,揣摩品味质朴典雅的语言。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采用选句归纳、比较揣摩、积累运用等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走近那些平凡的奉献者,学习他们身上坚韧顽强的品质。三、教学重难点:1、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2、揣摩文章的语言艺术。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下面内容,学生齐读。我国广大山区的邮电网络是什么年代健全起来的,我没有查过,记得早年在乡间,对外的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信客是一种私人职业,不受任何机构管理。这个地方外出谋生的人多了,少不了要带几封平安家信、带一点衣物食品的,方圆几十里又没有邮局,那就用得着信客了。信客要有一点文化,知道各大码头的情形,还要一副强健的筋骨,背得动重重的行李。细想起来,做信客实在是一件苦差(chāi)事。乡间外出的人数量并不太多,他们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因此信客的生意不大,却很费脚力。如果交通方便也就用不着信客了,信客常走的路大多七转八拐,换车调船,听他们说说都要头昏。信客如果把行李交付托运也就赚不了什么钱,他们一概是肩挑、背驼、手提、腰缠,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所带的各家各户信件货物,品种繁多,又绝对不能有任何散失和损坏,一路上只得反复数点,小心翼翼。当时大家都穷,托运费十分低廉,有时还抵不回来去盘缠,信客只得买最差的票,住最便宜的舱位,随身带点冷馒头、炒米粉充饥。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一身破衣旧衫,满脸风尘,状如乞丐。没有信客,好多乡人就不会出远门了。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师:通过刚才这段材料的朗读,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信息?生发言。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余秋雨先生的《信客》,去感受信客身上的人格魅力。(课件展示篇名和作者并板书。)二、初识信客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检验同学们的时刻到了。请看大屏幕,准备好了么?(放慢节奏,停顿片刻,制造抢答的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依次展示问题。)1、文中写了几个信客?2、文章重点写了哪个信客?3、年轻的信客开始时候是否愿意做信客?4、他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5、年轻的信客坚守了一生吗?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1、两个;2、年轻的信客;3、不愿意;4、他被老信客的精神打动了;5、没有。三、了解信客师:年轻的信客被老信客的精神所打动,他答应了。那他为什么没能坚守一生?快速浏览全文,边读边思考,并将你认为信客没有坚守一生的原因勾画出来。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作总结,教师整理:①信客的工作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②信客收入微薄,生活困苦。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小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③信客的身体疾苦。年轻的信客的身体不行了,老犯胃病和风湿病,得了职业病。④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老信客仅仅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一生名誉,再也做不起人。信客通报噩耗,有的农妇竟把他当作死神冤鬼,大声呵斥。送交遗物,还被人怀疑贪占。那个发了财拈花惹草的同乡竟诬称信客为小偷,扭送巡捕房。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叫人撑持不了。(课件展示:工作劳苦、生活困苦、身体疾苦、心灵痛苦。)四、触摸信客师:同学们,在这样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中,年轻的信客仍然坚守了几十年。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在文章里勾画出能够表现“信客”性格的句子,并将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课件展示:从文中的(文中原句或事件概述),可以看出年轻的信客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并作分析,教师整理:(1)任劳任怨。他理解在外的谋生者,理解在家的家属,理解他们的需要和感情。事情不管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只要有求于他,他再幸苦也在所不辞,有时候还得忍受无端猜疑的羞辱。(2)诚信无私。诚信是信客这一职业的生命,他铭记着老信客的嘱咐:“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老信客惨痛的教训也在时时警醒着年轻信客。洁身自好就不怕别人怀疑。(3)待人宽容。他在一个发财的同乡那里遭遇了凶险,他不想让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回乡后也没有挑事,不说那个同乡的任何坏话。(4)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了才干。他年轻时屡屡碰壁,穷愁潦倒,长时间当信客,眼界开阔了,阅历丰富了,他当教师是好样的教师,当校长是好样的校长,他赢得了社会普遍的赞誉。师:同学们,在这样生活和工作的情境中,年轻的信客坚守了几十年。我们和信客相比,到底缺少什么?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我们没有信客的坚韧与善良。②我们缺少对别人的关心和对他人的付出。③我们缺少信客那样对事业的执着精神。④我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师(总结)我们和信客相比,信客能付出艰辛的劳动,信客能承受长期的痛苦,而我们则不能。信客能够为常人所不能为,忍常人所不能忍。五、品味佳句,体会风格1、教师出示幻灯片,介绍作者及其散文语言特点。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年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余秋雨他的散文追求一种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并且“语言在抒情中融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余秋雨选择恰当的、富有诗意、表现力的语言加以表达,这些语言具有诗的美感,从而把复杂深刻的历史思想和文化说的深入浅出,平易近人,可读性很强。同时他还综合运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大段的排比,对偶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构成了一种语言的气势,使语言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平淡无味,而富有了张力,富有了文采。2、教师幻灯片出示例句,学生简单地进行赏析。(1)“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教师指导学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可以抓重点字词、可以从表现人物的性格或作者的情感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手法,把老信客因一时犯错而糟蹋了名誉的后悔、内疚、无脸见人的心理以及对他所从事过的事业的不舍的心理都包含在其中。容量很大,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教师可作提问:①“羡慕”、“嫉妒”的是什么?“轻蔑”、“嘲笑”的又是什么?②反映了农村人怎样的心理?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羡慕”“嫉妒”信客可以到处游览,像旅游一样四处观光;“轻蔑”、“嘲笑”信客四处漂泊却得不到足以糊口的报酬。把中国农村对外出谋生者的评价以及村民对城市充满好奇和想了解城市这种心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句式整齐而警辟。(3)“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为什么说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赏析: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繁华多变的都市生活冲击着乡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信客对这一切感受最为迅速、真切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旧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的慨叹,对信客沟通城乡,深察世故人情的赞美。(4)“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师做如下提问:①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②反映了妇女怎样的心理?③表现了信客怎样的品质?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死了丈夫的妇女对信客猜疑、不信任的特点表现了出来,也从侧面说明信客这一行难做。然而,面对猜疑,信客却只是“柔声地汇报”,把信客那种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的形象鲜明地刻画了出来。教师归结本文的语言特点:第一个特点,质朴而典雅。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如“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一句,就兼有质朴与典雅的特点。文中典雅的词语随处可见,如“破烂灰黯”“风尘苦旅”“感叹唏嘘”“劲厉的山风”“满脸戚容”“猝然昏厥”“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满纸幽怨”“此公”“赋闲在家”“身体不济,恕难从命”“绘声绘色,效果奇佳”“深察世故人情”“属于上乘”等等。第二个特点,警辟而又畅达。这特别表现在比喻句上:“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有些句子容量很大,一气呵成,又有排比成分,气势十分畅达。如“现在,他正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六、回望信客师:同学们,当我们再次阅读余秋雨的《信客》时,你是否多了一份感动,一份敬仰。请你任选一位信客,结合他的生平事迹,给他写一个墓志铭。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示例展示:信客之墓志铭1、老信客:虽家徒四壁,破烂灰暗,因失信名誉扫地,仍然急乡民所急,谈码头生活如数家珍。大半辈子信客生活,风尘苦旅;老来以坟场为伴,终其一生。有校长为伴,虽死犹荣。愿你的灵魂在地下安息!2、年轻信客:三十年信客生涯,风尘苦旅,奔波城乡之间,传递信物,备尝艰辛。教地理绘声绘色,当校长工作出色,桃李芬芳。为人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四乡敬重,众口传颂,立此墓碑,永志纪念。3、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4、生,为诚信之人;死,化诚信之魂。七、小结生齐读: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失信就是失败。——左拉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民无信不立————孔子八、作业1、拓展延伸,寻找他们的影子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渐渐消失了,而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人们,却没有绝迹。我们的生活,也因他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认为比较特殊的职业工作者,进行描写。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各种人物描写方式。但不可直接透露人物职业。语言要求有自己的风格。2、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板书设计:信客苦信《信客》教学设计执教者:葛山歌单位:时村二初
本文标题:信客10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3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