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幸福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四科目语文第三单元第2课主备人单位集体备课日期9.25个性化修改日期备课人单位课题10.《幸福是什么》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时第一课时设计内容个性设计教学内容10.《幸福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彼”、“锹”、“杈”、“诧”、“麦”、“务”。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过程一、歌曲引入,激趣导入。1.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吧。一起来唱一首歌《假如幸福就拍拍手》,边唱边做动作。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二、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1.媒体出示:(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标出自然段序号,分节朗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字音。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研读课文。(一)分析课文的起因。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2.默读事情的起因部分(1-5节),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3.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媒体出示: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qiāo)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chà)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开。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里。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上,不让尘土落进去。4.三个牧童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快乐)三个牧童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三个牧童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5.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三个牧童快乐的心情。6.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幸福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我们来学习下面的内容。(二)深入学习,明白道理。1.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板书:学做医生勤恳工作耕地种麦2.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媒体出示:(第一位青年对幸福的体会)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1)自由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师生表演医生给病人治病,然后师采访医生:当病人对你千恩万谢的时候,你什么感觉?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3)第一个青年认为幸福是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板书:为人治病媒体出示:(第二位青年对幸福的体会)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2)你能想象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3)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4)第二个青年认为幸福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板书:对人有用媒体出示:(第三位青年对幸福的体会)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2)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自豪,骄傲,开心)(3)个别读,齐读。(4)第三个青年认为幸福是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板书:养活多人3.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媒体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1)什么叫“义务”?(应尽的职责)(2)“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3)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让别人得到幸福。(4)齐读句子。四、全文小结,初步了解童话的特点。1.合作表演课本剧体会“幸福”的含义。2.这篇课文中是谁让三个青年在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呢?(智慧的女儿)3.你觉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4.在这篇童话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正是童话的一个特点。喜欢读童话故事么?哪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这些童话除了人物奇特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童话的想象非常丰富,故事性强,容易吸引读者,每个童话都讲了一个道理。)6.今后,我们在编童话的时候,如果借鉴这些特点,你写的童话会更吸引人。五、拓展作业。(一)拓展延伸。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媒体出示: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2.想知道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我也写了一首小诗,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媒体出示: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那是一首甜美的歌。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幸福是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快乐。3.同学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1)要求: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2)学生汇报。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4.师总结: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歌曲《假如幸福就拍拍手》,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二)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彼此铁锹树杈泡沫砌成清澈填满诧异耕地谦虚有益善良强健有力勤勤恳恳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不对的打“×”。(1)《幸福是什么》是一个童话故事。(√)(2)文中“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3)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4)幸福是什么呢?幸福是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3.读课文,填空。三个牧童在神奇姑娘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是:。幸福是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中心。那位神奇姑娘称为“智慧的女儿”其原因是: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板书设计10*幸福是什么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让别人得到幸福。反思随笔
本文标题:《幸福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46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