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幼儿天工开物》资料
《幼儿天工开物》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来解决当下儿童教育问题培养心灵手巧的孩子幼儿园首选体验式学习课程课程核心竞争力:1、真正用国学知识解决行为习惯问题,对儿童启蒙教育有超强的现实指导意义!2、用手工制作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探究兴趣!3、用美术让孩子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幼儿天工开物》资料《幼儿天工开物》是根据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创作的一门关于幼儿体验式学习的课程。《幼儿天工开物》用国学及学科知识,每一课解决孩子的一个行为习惯问题;课程对孩子的现实教育意义巨大,是其他任何手工和美术类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幼儿天工开物》通过动手体验的过程培养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探究兴趣;《幼儿天工开物》通过美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一、《天工开物》介绍:《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天工开物》不只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东亚的一部代表性技术书,其包罗技术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技术书”。并被誉为“中国技术的百科全书”及“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二、《幼儿天工开物》的传承意义:《幼儿天工开物》是让孩子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工具、结合自己的想法创作、借助色彩搭配及填涂等等一系列的流程,不仅仅让孩子知道了古代劳动工具的制作原理及规律,同时也借助了《天工开物》的原名让孩子去了解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部著作里的智慧,激发孩子动手动脑去探究和制作劳动工具的欲望。所以,《幼儿天工开物》定位为适合孩子学习探究的一套教材。本套教材共分四册:按照3个月为1学期计算(12次课/3个月);每册书分为12次课:1.5小时/次课(2课时),每周1次课;本册书主要针对5岁左右孩子设计!配有定格动漫和配套的学具《幼儿天工开物》包含什么?①手工:国学与手工相结合《幼儿天工开物》教材,通过动手引导孩子探究学习国学经典。它的每一节课所讲的全是成语、谚语等国学内容的来源与真正涵义。第二课:权衡轻重案例:权衡轻重:出处:《淮南子·泰族训》:“欲知轻重而无以,予之以权衡,则喜。”《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解释:“权衡轻重”从字面理解就是衡量一下物体的重量,引申为比较厉害得失的大小。什么是“权衡”?在《内圣外王》书里,我专门介绍过:古代没有用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意思的,所以学习古代经典就要先了解古代的字本来的意思!“权”是什么?秤砣!“衡”就是秤杆,我们经常讲“平衡”,也就是说当我们要用秤来秤物体重量的时候,秤杆必须达到水平尺状态才叫标准。教育意义:培养孩子做一件事的选择力,比如启发孩子衡量晚睡觉和早睡觉的利弊,从而自发养成早睡觉的好习惯。玩法:1、每个孩子都有一套秤杆秤砣,孩子要先组装,然后在上面画上刻度,这个时候给孩子讲解“斤”、“两”的区别;2、装饰自己的秤(绘画)3、然后开始让孩子体验秤物品的重量;4、拓展“平衡”的概念,引出天平、弹簧秤等现代工具;5、拓展成语:斤斤计较、半斤八两、秤砣虽小压千斤等成语或谚语,增加学生词语储备;6、作业:回家后找出三件爸妈买的物品,秤出他们的重量《幼儿天工开物》就是通过让孩子动手制作“秤”让孩子了解“权衡轻重”的真正含义;通过动手体验去探知国学文化的精髓;通过动手体验去感知感受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所以说,《幼儿天工开物》教材是“国学”和“手工”相结合。以下是本课定格动漫的部分画面:②绘画:手工与绘画相结合案例:粉墨登场出自:明.张岱《蔡义伶文》:“汝身前,粉墨登场,努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解释: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引申为化妆。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也可引申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玩法:略当今的美术教育,我们是把绘画当作一门艺术来教育孩子,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绘画本身并不是源于艺术,而是源于生活,也就是说绘画是为生活服务的。文字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其起源本身就源于绘画,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画”出来的,所以我们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里大部分是象形字,加上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敦煌壁画”甚至古代洞穴壁画等大部分都是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绘画是人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今天的孩子为什么在小的时候不会写字,但他却与生俱来的喜欢画画?原来,画画像语言一样,是他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甚至比语言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和更能让人展开思考。但是,我们现代人却忽略了他原来的意义,只是把他当作一门艺术或者兴趣来看待,这是极大的误区!我们看今天的工作:创意设计需要画图、建筑施工需要画图、大脑记忆需要画图(记忆树)、甚至我们穿衣打扮都需要画图或者色彩对比,这都是离不开线条与色彩的;再看生活中求救信号为什么要用黄色烟雾?汽车雾灯为什么要用黄色?在这些紧要关头、生命危难时刻,我们通常是借助色彩强烈的对比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但是,我们现在却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或者说,我们今天的美术教育已经变成了某种技法教学,而失去了生存的实际意义,没有变成一种生存能力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接触绘画,让孩子的童年五彩斑斓,让孩子具备一双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让孩子拥有一双心灵手巧、而不是眼高手低的双手,这样的孩子才是健全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是“造魂”的教育!《幼儿天工开物》给孩子造魂!它是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来解决当下的儿童教育!学以致用,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所以,我们要带着“用”的目的来教育孩子!传递给孩子如何把绘画用于实际生活中来。孩子动手创作的同时,把作为生存能力的美育融进教学,让孩子在动手实践的同时,把作品变成带有艺术风格的实用物品。所以说,《幼儿天工开物》教材是“手工”和“绘画”相结合。③国学:国学与学科相结合从目前全国的大形势来看,未来的几十年,国家教育的走向是提升全民素质,加强国学教育为基本走向的,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的教育内容国学偏重很大,从最近两年各省地市学校教科书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学教育的比重增加到了37%,甚至说和国学相关的知识教育甚至占到了语文教学的60%以上,特别是从最近两年的高考中对国学比例的加重,我们更是感触颇深,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国学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孩子时期的学习,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念及价值观的建立;二是:知识的积累与储备;因此,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如何让孩子既能从国学经典中得到提升,又能符合现代化教育考试和生存,这是我们当下教育中的转型与过渡,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可全盘接受,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接受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又要让它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即接受与变通!但是,很多人认为国学里面包含了很多不适合当下的内容,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大家还没有真正了解国学经典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如果我们单纯的从国学经典里面看字面意义,他的很多内容是跨越了几个朝代几千年的历史,当然不可能全盘接受,因为社会环境变了,原来的行为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国学经典就失去了学习国学的意义;我们要从规律的角度来看国学经典,他们历经了多少个朝代才传承到了今天,如果它里面没有包含超越时代的规律,它怎么会流传到今天呢?要学习和掌握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髓,掌握规律、传递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才是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即“传道”,通过“授业”来传道,通过“解惑”来使用道,并按照“道”的规律进行生产生活,这就是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要想让孩子学习更好,那就要让孩子学习掌握规律,要让孩子掌握规律,老师就要先学会规律,然后才能传授规律,按规律办事,事半功倍!以下是定格动漫的部分画面:案例:晨钟暮鼓出处:宋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碧桃红杏易零落,翠眉玉颊多别离。涉江采菱风败意,登楼侍月云为祟。功名常畏谤馋兴,富贵每同衰病至。人生可叹十八九,自古危机无妙手。正令插翮上青云,不如得钱即沽酒解释:早晨敲钟,晚上打鼓,比喻可使人惊醒的话语,也形容时光流逝。玩法:1、现在各地都有钟鼓楼,甚至很多寺院里也有,讲解他们的特点;2、为什么要早晨敲钟?晚上敲鼓?讲解古代城郭的开城门与关城门的时间;3、组织学生全班合作,做大型的钟鼓楼,培养合作与分工意识;4、讲解钟的来源,并讲解钟鼎文和钟钮上的龙(蒲牢)的来历,并制作钟;5、讲解钟的来历,讲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并制作鼓;6、装饰钟楼鼓楼,学会古代青砖的制作方法。7、孩子的作品:④成语:动漫与动手相结合什么样的课程孩子能够全身心的投入?为什么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注意力如此专注?为什么孩子对动画中的故事情节过目不忘?以下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课的定格动漫的部分画面:1、动画片场景符合孩子的生理及心理认知特点,也就是说他们是同频的;2、动画片不是说教式的,而是情景投入式的,吸引孩子兴趣;3、动画片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感传递信息的,它把孩子接受信息的通道全部打开了;4、动画片创造了一个情景,能够让孩子不知不觉中进入场景、融入场景,不需要理解和思考,这就是孩子不走神的主要原因。案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节课,里面的主人翁都是运用瓶盖、瓶塞、塑料瓶、毛线、太空泥、废旧纸箱等随处可见的材料做成的,孩子看了以后立刻会被吸引而且产生自己动手创作的欲望,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当然创造力也来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能够正确地对生活常用的小物品进行简单测量;通过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延伸意义的引导。孩子开始用欣赏的目光善待周遭的人、事、物并能够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做一个真实、平和、乐观、向上的孩子。比如说:孩子平常对物体长度的具体数字没有概念,就像生活中你让孩子帮你剪一根20厘米的小绳急用,结果孩子磨蹭磨蹭就是剪不准,原因是什么?不是孩子笨,那时因为孩子对“20”厘米的长度没有概念。通过孩子自己的制作刻度尺并亲手测量,比较物体的长短后,对数字代表的大小及长短有了具体实物映像的对照;比如说:孩子在家被全家人宠惯了,于是小脾气、小挑剔、坏习惯就不知不觉滋生蔓延起来。在批评指责中,孩子意识不到自己错了,撅着小嘴给家长争辩,让家长很是头疼···。教育意义:通过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动漫观赏,让孩子客观地站在局外分析动漫中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着对照自己,慢慢对“对”与“错”的概念有了一个明晰的区分;通过本课的动手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切身体验到“一个人力量的有限”和“团结合作的能量”,慢慢地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开始对自己有了相对客观地定位,能够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同时这也是孩子开始学着“换位思考”的萌芽状态。所以说,《幼儿天工开物》教材是“动漫”和“动手”相结合。⑤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国学与实用相结合1、继承和发扬:《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天工开物》手工制作技巧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首先,要有一种使命感,要知道这是老祖宗的东西!是一部经典。我们的使命是:要把它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万代都能够看到这部书。也就是说,第一要学习《天工开物》里好的东西;第二要往下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他们也能够从我们的老祖宗那学到更多的东西,把祖辈好的东西继承和发扬。2、利用与协调:《天工开物》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
本文标题:《幼儿天工开物》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47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