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一章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前言及课程简介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分析。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体会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2、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3、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特点、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4、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外战略;5、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6、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国际地位和作用;7、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三、研究对象与学习的方法(一)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当代世界政治、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及其国际关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学习的方法: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国际问题;2、重视研究国际问题的定量分析方法;3、正确估计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4、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入手找寻世界变化的规律。四、课程体系:本教材共十四章,按内容结构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当代国际政治(第一至第四章);第二部分,当代世界经济(第五至第八章);第三部分,当代国际关系(第九至第十四章)。第一篇当代国际政治这一篇主要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第二章: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第三章:国际社会中的一般行为准则;第四章: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一章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第一节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一)时代主题:是指一定时期内,有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三)时代主题由战争转向和平的背景条件(原因):1、资本主义本身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社会主义阵营获得极大发展;3、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力量崛起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4、核“恐怖平衡”以及美苏两国势均力敌的对抗。(四)世界主题由革命转向发展的背景条件(原因):1、发展中国家开始觉醒:真正的民族与国家独立,首先必须获得经济发展,改变贫穷和落后的状态;2、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发展速度与再发展问题。二、世界和平问题(一)世界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爆发;反对和制止局部战争和常规战争;推行裁军活动;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定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称。(二)维护和平的途径:1、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制止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积极推行裁军和军备控制;3、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4、壮大世界维和力量,促进和发展世界和平运动;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三、世界的发展问题:(一)发展问题: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时,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等挑战问题。(二)发展中国家的三种类型:1、第一类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亚太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2、第二类是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目前仍被一些问题困扰的拉美和中东产油国家,经济水平居中。如沙特、科威特等;3、第三类是经济发展水平较慢、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非洲和南亚国家。如缅甸、尼泊尔、柬埔寨等。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总的来讲,和平与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者互为条件,紧密相联。(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二)发展时和平的保障(三)合作是实现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条件五、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六、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第二节国际体系、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一、雅尔塔体系——二战后主要的国际体系(一)雅尔塔体系(体制)的建立雅尔塔体系是美、苏、英三大国首脑通过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1945年2月)、波茨坦会议(美—杜鲁门1945年7月)逐渐确立的。其中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最为核心和重要,所以,称为雅尔塔体系。(二)雅尔塔会议的内容1、势力划分——在欧洲,根据美苏两国的力量对比,德国被一分为二,美、苏、英、法四个国家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首都柏林,东德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在远东地区,苏联把外蒙古、日本的库页岛、千岛群岛等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英、苏三国还就波兰疆界的划分达成协议。2、战争赔款——确定德国赔偿的有关原则;3、联合国问题——在联合国问题上,会议确定了安理会在重大议案表决时采取“大国一致同意”的原则,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三)雅尔塔体系的意义1、积极方面: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协调了大国关系、维护了战后和平、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与和平相处;2、消极方面:雅尔塔体制的实质仍然是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因而具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浓厚色彩,它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实力对比的状况。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二、两极政治格局—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一)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1、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宣告了“冷战”的开始;2、1949年4月,美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的成立,是西方阵营成立的标志;3、1955年5月14日,苏联和其他7个东欧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成立,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二)两大阵营的对峙1、在政治上,两极格局的对峙表现为两面旗帜的对垒;2、在经济上,两极格局的对峙体现在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3、在军事上,两极格局的对峙反映为全面“冷战”之下的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战争;4、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所谓“和平演变”,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用非战争的手段,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来达到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其成员转向资本主义阵营的一种战略手段。(三)两极政治格局的终结1、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1969年3月,大雪覆盖的珍宝岛乘坐装甲车,手持棍棒的苏联边防军苏联人拍的在珍宝岛地区驱赶中国军人2、资本主义阵营发生分化新就职的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于1959年6月对意大利作了国事访问。(见右图)3、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崛起。4、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三、两极格局向多极化的转换(一)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换的原因:1、多极化是历史的趋势;2、经济多极化、全球化是政治多极化的基础;3、主张多极化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特征1、转变过程的和平过渡性;2、多极化是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3、过渡性体现为“一、三、五”新体制。“一、三、五”新体制:“一”是指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三”是指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美、欧、日三大经济中心;“五”是指有五种比较重要的力量,美、俄、中、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三)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换的影响1、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不再具有绝对优势;2、西欧在政治、经济上不断加强内部合作;3、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4、俄罗斯力量消弱,但仍然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大国;4、社会主义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5、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地位作用增强。四、建立国际新秩序(一)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世界格局: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主体(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公司等,主要是指国家)在世界经济领域里所形成的结构态势;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的各种行为主体(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或态势。(二)建立国际新秩序1、发达国家的立场和主张2、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主张3、中国的原则和主张本章小结一、内容综述本章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的演变、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都是时代的热点问题,既是难点,也是重点。二、本章内容历年考研汇总1、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2003年分析题2);2、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2003年分析题1)。三、本章作业1、名词解释:时代主题、国际秩序、世界政治格局2、问答题:见课后习题。参考资料一、基本资料:1、《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主编周凯敏,高等教育出版社;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吕有志戴德铮,高等教育出版社;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李景治罗天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辅助资料:1、各种相关影音讲座;2、网络媒体。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搜狐网、中华军事网、新浪军事网,等网络;3、电视传媒。
本文标题:《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5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