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1、试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与寻租理论,剖析中央反腐败“四管齐下”的改革举措没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腐败在一些地方蔓延局面的根本原因,中国需要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体制,才能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经济人”假定与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也将“经济人”作为其理论分析的出发点,即以人的“自利”为出发点来解释人类行为,特别是政治家的行为。对于“经济人”假定的具体分析,布坎南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个人的行为天生要使效用最大化,一直到受他们遇到抑制为止”;二是“只要有适当的法律与制度构架,个人追逐他们自己利益的行动可以无意识地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结果”作为政治家的经济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处于国家权力顶层的政治家。拥有很大的权力,甚至代表着一国的形象,但他们首要的目标仍然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处于权力中层和基层的官员。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同时受着上级和下级的制约和监督。政治家的经济人,目标是获得选票最大化,选票最大化可以使他们执政或竞选连任,从而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官员的经济人,他们追求的是高薪、特权、权力等,而这些都是与财政预算规模正相关的。所以,政府官员总会千方百计地扩大预算,从而造成公共物品的生产过剩。具有经济人特征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组成了政府,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都是由他们具体实施的,而他们的动机又支配着政府行为和政策目标寻租的基本涵义是:第一,租金来源于供给不足而产生的差价收入。第二,寻租与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有关,与政府规制及垄断有关。因为政府干预、规制和垄断抑制了竞争,扩大了供求差额。第三,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第四,寻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第五,寻租往往是钱一权一钱的增量。寻租属于直接的非生产性寻利,是“看得见的手”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看得见的手”所提供的特殊垄断地位,租金便无从寻求。寻租游离于生产过程之外,没有生产出任何商品和服务,只是对既定财富的再分配。寻租只有益于寻租者和给租者,对整个社会是有害的,影响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导致经济停滞,因而具有负的外部效应。官僚机构的缺陷:·官僚机构效率的测量问题。政府官僚机构的产出具有非市场性,即政府提供的某些产品难以用市场价格衡量。从目的看,允许一个机构对特定服务的提供进行垄断,通常是为了避免重复生产及社会需求短缺现象。但是,实际上远没有达到如此目标。从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看,其主要来源于税收,但缺乏完善的监督渠道。政府活动产出的多样性和追求的社会效益性,用通常的方法难以衡量一项支出是否值得、是否具有效率,对公共部门的供给效率难以监督。·官僚机构的双边垄断性质。按照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政府和公民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2关系。但这种契约是不对等的。政府机构具有双边垄断的性质:一方面,政府处于卖方垄断地位,即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惟一单位。即使允许某些私人提供,但具体采购哪家单位及款项的支出等也都需要政府来定夺。另一方面,如果把代表全体投票人的国家或政府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与具体组成和执行政府事务的各行政机关分别开来,政府又处于买方垄断的地位,也即政府与官僚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供求关系,作为生产者的官僚机构,总是从政府那里获得预算拨款。·激励机制的缺乏。原因在于,一般行政机构中官员的劳动补偿与其劳动成果和效率联系不大,或者说联系不紧密。具体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政府官员的劳动成果和效率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二是政府给予官员的报酬也并非根据其工作绩效,更大程度上依据的是职位的高低和制度上的硬性规定,而且一旦做出规定往往很难改变。2、运用外部效应理论和科斯定理分析中国环境污染治理难的根源并提出对策。外部性(externalities)亦称为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外部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是经济行为主体的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表现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而受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额外经济损失,而造成危害的主体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科斯(Coase)定理:当交易费用为零时,政府仅仅通过设定资源使用的权力就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此时资源使用权(产权)属于谁是无关紧要的。科斯定理的真正含义为:如果交易费用不为零,那么,产权的初始界定就非常重要。假定交易费用为零,则资源的竞争性使用之间将会出现有效率的混合产出,而与哪一个集团享有使用资源的权力无关。政府指定财产权为得到权力的一方提供了一项有价值的资源。尽管谁获得这些权力的资源配置是没有区别的,但就交易双方而言,两方的利益差别却很大。因此:资源的处置权力是有价值的,可以用以交易;并且只有在市场上交易,才能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政府的环保政策有三种:排放标准、调节税和可交易的污染权(1)排放标准。对任何企业一视同仁的排放标准,无法使具有不同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的排污企业均达到最佳生产量,并且只要排放量低于排放标准,就可以免费排放而无需对受污染者付费。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排放标准碰巧才能达到最优排污量,因为存在信息障碍。是最没有效率的环保政策。(2)外部性的纠正:庇古税。“庇古税”(PigovianTaxes)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最早提出的。它是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的一种纠正外部性的方法和机制。它的特点是对排污者而不是受害者征税,即3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今天,庇古税也被称为“排放费”或“排污收费”。(3)外部性的纠正: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亦称为可转让排污许可,是指管制当局制定总排污量上限,并按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在这一制度下,每个厂商都必须有许可证才能排放。每张许可证明确规定了厂商可以排放的数量。任何厂商排放了许可证没有允许的污染时都将受到大量的罚款。许可证在厂商中间分配,所选择的许可证数目是使污染排放量达到理想的最高水平。可转让排放许可证制度下,购买许可证的厂商是最没有能力减少排放的厂商。如果一个厂商面临相对较高的减污边际成本,会愿意为每一单位排放的许可证出更高的价格。如果有足够多的厂商和许可证,一个竞争性的排污许可证市场就会发展起来。在市场均衡时,许可证的价格等于所有厂商减污的边际成本。政府选择的排放水平会以最低成本实现。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低的厂商会最多地减少排放,而那些减污边际成本相对较高厂商会购买较多的许可证,并最少地减少排放。·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点:可交易的污染权创造了一种有价值的资产,使那些能够以低于污染权的成本清除污染的人获得这项有价值的资产,通过污染权的市场交易,可以使政府将污染量控制在所指定的范围内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把排放标准的某些优点和排放收费(庇古税)的成本优点结合了起来。管理这一制度的机构决定总的许可证数目,从而决定了总的排放量,这就像排放标准制度所做的那样。但是许可证的可销售性使得污染的减少以最低成本实现,这又像排放收费制度所做的那样。能给非排污者表达意见的机会。避免了管制部门对控制成本估计错误从而造成厂商不愿投资的问题。7、政府如何推动新农村建设?政府介入农业领域的理论依据:农产品的价格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农业属于弱势产业,规模经济差,比较利益较低;农业经济中存在外部效益和公共产品;出于公平的考虑——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农业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投资的资金应主要来自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国家投资只应发挥辅助作用。要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我国目前上述两个条件都得不到满足。如果政府不进行投资,农业部门要获得发展是很困难的。纵观世界各国的经验,财政对农业的投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时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资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财政投资范围具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三是财政投资虽然是必需的,但一般占农业投资总量的比例较低。农业中的公共产品——政府农业投资的重点:A水利。包括水利工程和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资源的分配,以及水情预报、水患防治。B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包括种子、种苗、种畜改良、4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保鲜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等。C农业区划。包括农林牧的区划研究和调查,以及农田、森林、草原、河流等资源的保护、改良、开发和利用。D气象。E农村道路和电力。F农产品的流通。11、运用所学公共经济学原理分析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问题。(教科书P209教育产品的性质)政府为什么要对教育进行干预:教育有极大的溢出效应;人人可以接受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需要;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回报是很不确定的,私人资本不会轻易对其进行投资。公共教育支出如何配置:方案A对低收入家庭进行公共教育支出的资助;方案B对所有家庭公平分配公共教育支出;方案C不管对何种家庭,政府对基础教育都予以全额资助,而高等教育资助只给贫困家庭(兼顾公平与效率)。对公共教育支出政策能否促进社会公平的怀疑:私立学校的质量好于公立学校,并且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学校是培养人还是识别人的地方?得到政府教育资助的人往往不是穷人或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实际得到政府公共教育资助的将是那些家境较好、从而隐含成本较低而又能承受较高明显成本的个人。公共教育政策的改革:政府应尽量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因为这种资助实际上对贫困人口的帮助不大;改革公共教育支付体系。政府应将公共教育资助直接给予最需要的个人,而不是给予学校当局。12、运用所学公共经济学原理谈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思路。(教科书P215医疗保险的概念)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属性:公共卫生近乎纯公共品,卫生服务主要应由政府出资提供。医疗服务是效益外溢较强的混合产品,可由政府提供,但也可由私人提供。不管由谁来提供医疗服务,这项服务都是可以进入市场交换的。政府对医疗市场干预的方法:直接干预——对老人和穷人的医疗补助;某些医疗项目的补助;退伍军人的医疗保险;对医学研究和试制新医疗技术的资助;政府对药品价格和质量的监管。间接干预——由雇主支付其雇员的医疗费时,这部分支出可以免税;政府对医疗市场信息的发布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波动于4%左右,不仅低于世界上工业化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5%的建议指标。“重城市、轻乡村,重治疗、轻预防”。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改革:中国未来的医疗改革必须采取“政府主导”的方针,纠正医疗服务当中的市场失灵问题,满足13亿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中国的医疗改革应立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最终目标,构建面向全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513、运用所学公共经济学原理谈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教科书P215养老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中的市场失灵:个人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风险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保险的,如失业保险与养老保险等;私人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在降低社会风险的能力方面不如政府;在私人保险市场上,最需要保险的人,往往是收入最低的人,也就往往是最难以得到商业保险的人。政府保险支出政策的效应: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将使劳动者有减少劳动供给的趋势;对储蓄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政府养老保险支出来自于税收,减少了人们的收入,从而将减少储蓄;另一方面,政府养老保险大大减少了人们退休后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也会减少储蓄。影响政府保险支出的因素:人民预期寿命的延长;出生率的下降;人们工作年限下降、退休年龄提前。政府保险支出政策的改革意见:A将税收贡献与其退休后能享受的保险挂钩;B政府只对最贫困人口提供社会保险;C政
本文标题:《政府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6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