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认知目标】1.预测并观察中学生会遇到的各种侵害。2.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3.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和行为,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2.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在道德两难中做出选择,正确处理亲情与法律的关系。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自觉识别各种侵权行为,分清轻重,对不同的行为采取不同的方法,正确处理与父母、老师和其他人的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3.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不做无为的牺牲,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见义智为,树立自我保护的信心,树立责任意识。【教材分析】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预测并观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无论是从青少年本身还是从社会的影响来看,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因此,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法维权,灵活的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情分析】目前,中学生对于自己的一些合法权益被损害认识不够,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从而导致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就成为本节课的关键。【教学理念】1、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反思已有的行为,进行正确的道德实践。2.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亲情与法律的两难问题,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3.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注重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教学重点】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教学难点】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课前准备】1.引导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查阅相关的法律知识,自主解决疑难问题。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侵害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并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呈现出来,同时思考可以采取的有效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感悟法等【教学流程】导入:(投影)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这些未成年人大多都健康快乐的成长着。(图片显示)国家和社会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例如:(投影)3月22日,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春蕾计划”14年救助130多万女童重返校园。自今年5月1日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青岛41所初中学校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借读费。希望工程,自1989年实施以来,已走过14年风雨历程。14年来,希望工程共资助了250多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命运。改造和新建了9508所希望小学,使300多万名学生走进新校舍。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仅仅靠国家、社会的保护是否就足够了呢?我想通过生活再现时段,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一、生活再现时段—侵害事件时有发生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案例:【案例回放】镜头一:2003年,看“流星雨”的那个夜晚:14岁少女马雯只是看见歹徒手提了橡胶警棍,便轻信他是警察。歹徒的一句“你有学生证吗?跟我上趟派出所。”马雯就和歹徒走了。最后惨遭杀害。镜头二:北京12岁女孩金易被拐卖:她只不过是听信了一名同学的母亲的一句话“我们阜阳可好玩了,跟阿姨去阜阳玩吧。”这“一玩”就是7年。师:想一想:1.她们为什么会遭遇上述不幸?学生答案举例:轻信他人(陌生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处事不深,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等等。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仅仅依靠国家、社会的保护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技能探究与实践时段二、技能探究与实践时段—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合作探究】课前布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侵害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的,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在交流的过程中,请各组代表整理在纸上,欢迎大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现在,请各组代表发言:师评(略)课前,同学们对我们可能受到的不法侵害,组成了三个调查组,他们是家庭调查组、学校调查组、社会调查组,现在请他们分别进行成果展示(大家欢迎)学生展示内容(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体验同学们介绍的方法,我们就来个课堂即兴表演,给各个小组准备2分钟。【课堂即兴表演】•小丽抱一大堆东西上楼,面对陌生人的帮助。•发现家中来了小偷。课堂评价:(略)三、走进生活时段___体验与感悟首先,我们来看年仅十一岁的侯青青遇到了什么问题。【案例剖析】侯青青的遭遇镜头一(影片):2003年8月,一场灾难降临在湖北宜城的小孩侯青青家里。午夜时分,一个黑影潜入了侯青青家,将罪恶的屠刀举向了侯青青的父母和爷爷。打斗声惊醒了正在睡梦中的侯青青。请你设想一下:作为本案的第一目击者—侯青青会怎么做?提示:从心理、年龄等角度分析。哪一种方法最有利于保全自己,挽救他人?镜头二(影片):在亲眼目睹了凶手的暴行后,她迅速藏到一个装满衣服的小木柜里。此时来不仅躲避的姐姐和弟弟都被凶手砍成重伤。听到弟弟的呼救声,假如你是侯青青,你会怎样?提示:理智与情感哪个更重要?冲出去和躲起来哪一个选择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事实是(影片):侯青青想一把推出柜子门,冲出木柜准备去救弟弟,但很快她又冷静了下来。侯青青说:“因为我想我出去了,那人也一定会把我给杀了,就没有人知道杀人凶手是谁,所以我就没有出去。”这说明:她用理智战胜了情感。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影片)本案的最终结果是:在父母和爷爷死亡的现场,侯青青却显示了少有的镇定。她首先将已经昏迷的姐姐扶到附近的村卫生院,然后跑到隔壁的公用电话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根据侯青青和还在医院抢救的姐姐口中,民警得知凶手是曾某,警方连夜将凶手缉拿归案。同时,由于侯青青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她的姐姐和弟弟也被抢救过来了。请你发言:通过剖析侯青青一案,你受到什么启发?(同桌讨论后,发言)学生答(略)过渡:候青青作为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女孩,在这样的悲惨的情境下,镇定、机智地解救了姐姐和弟弟,而且还保全了她自己,这说明未成年人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但是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投影)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的时既要机智,还要勇敢,即:要见义智为,不作无为的牺牲。A.有能力制服→要勇敢地搏斗。B.没有能力制服时→采取其他有效的方法。例如:躲避法、大声呼救、打110报警、周旋法等。C.比较后果,两害相权取其轻。D.必要时,可实施正当防卫。(引导学生看课本P62)上述方法综合起来,能用哪四个字来代替?——见义智为延伸:假如候青青是一个20多岁的男青年,本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候青青把凶手给杀了,要不要负法律责任?侯青青是不幸的,可是生活中也有些无奈的事情。课前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案例,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案例剖析2】“高林的无奈”有位叫高林的中学生,在他5岁时,父母离婚。当时经法院调解,双方同意,孩子归母亲抚养,父亲每月负担生活费180元。当时高林年幼,生活费用也比较少。现在高林已读中学,生活费和教育费相应增加,他母亲所在单位处于停产瘫痪状态,还要赡养外婆,家中生活很困难。而高林的父亲在一家外企工作,收入很高。为此高林向父亲提出增加抚养费的要求,但他的父亲不同意增加。我的问题是:想一想:1.面对这样的父亲,高林应该怎么做?请说出你的理由。2.如果他们没钱打官司,又该怎么办?评: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可以协商、调解、诉讼、寻求法律援助等。(投影)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且进行了技能的培训,掌握了法律援助的方式和途径。现在我们总结一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人小组交流:我的收获有……看来,同学们的收获不小,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技能大放送:(投影)1.当侵权行为发生时,我们首先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A.受侵害的程度“较轻”,可以通过“宣传法律知识、协商、调解、借助于法律”等方法制止侵害,有效维权。B.面对歹徒行凶时,斗智斗勇,量力而行,稳定沉着,保全自己。必要时,可实施正当防卫。(即未成年人要坚持生命第一原则。)2.当侵权行为发生后——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帮助。为了帮助大家很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老师建议大家:反思:自己以前是怎样对待侵权行为的?准备今后怎么做?观看: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新闻调查等法制栏目。浏览:中国青少年维权网浏览与本课有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探究与实践: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制作一份关于“未成年人要自我保护”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要求:内容上要有自己的观察视角,体现个性化的设计,要有创意,要把“自我保护”的有关知识很好的呈现在你的演示文稿中,能给浏览者以启迪;形式上要求丰富多彩,还要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本教案的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一、设计思路本教案由三个时段组成:“生活再现时段”“技能探究与实践时段”“走进生活时段”。分别依据教材内容围绕着新课改的三个理念进行设计。“生活再现时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反思:我可能受到来自哪些方面的侵害?我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提出问题。“技能探究时段”由两部分组成,即“共同探究”和“课堂即兴表演”。“共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并思考“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由课前的三个调查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公鸣。整个课堂组织形式是先由五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使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共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即兴表演,以巩固学到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入第三时段“走进生活时段。”教师准备“侯青青的遭遇”在于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的引导,学生准备的案例“高林的无奈”重点在于对法律援助的方法和途径的演练。本教案的案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师生共同收集了两个两难问题,“父母的偷听、偷看日记等”与“亲生父亲不交抚养费”能够引起部分学生的共鸣和真正探讨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面对亲情与法律该如何做出选择?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我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做一个学法、守法的负责任的公民。本教案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侯青青遭遇的剖析,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不做无为的牺牲,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见义智为,树立自我保护的信心,树立责任意识,学会巧妙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案例的选择与课本知识紧密相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贯穿“三个时段”始终的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恰当选择观察问题的角度、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丰富生活体验,例如:三个社会调查小组的调查结果和解决方案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即兴配音”,既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又起到了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作业的布置由两个部分组成:教师的建议与探究与实践。“教师的建议”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鼓励学生在加工整理的同时大胆创新,教会自己的同时,教会他人。二、课后反思:本节课力求打破以课本为中心、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打破课堂教学的墙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用鲜活的时事补充课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第一,要突出思想品德的思想性。思想品德课是宣
本文标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6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