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特点类)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特点类”设问例析•人或事物内在(内容)、外在(形式)上的独特之处。一、特点的定义:12年天津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3年山东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12年全国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13年全国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角度一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角度二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角度三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设问角度四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归纳其发展变化的特点二、考查的角度:1、宋词产生的背景与唐诗产生的背景相比,其主要特点是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经历时间上相比,其特点是3、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的特点是4、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相比,其显著特点是5、《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是6、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反帝反封建的程度上相比,其特点是7、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在范围上相比,其特点是8、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政治在性质上的新特点是9、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相比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上的特点是三、特点的要素:四、真题演练13年全国)材料: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利用的时间利用的范围和内容利用的手段利用的程度利用时间较早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以经济和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先进科技应用于航海,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2010全国卷1、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2、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3、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2012全国卷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2013全国卷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2014全国卷1、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3、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五、不同的设问方式,决定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答案的来源六、本节小结因素规律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是顺利还是艰难、最突出的地方等。内容(措施)体现某种思想、侧重的方面等。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等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等。特点人或事物内在(内容)、外在(形式)上的独特之处。•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答题的第一步是要对特点有一个直观且深入的认识。所谓特点就是与众不同之处,横向上与其他事物相比有哪些不同,纵向上与自己以前相比又有哪些不一样的,如呈现……的趋势,……化等词就是我们在整理答案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只有从横向的空间维度和纵向的时间维度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提炼才可以确保答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特点往往形容的是一个事物的特征,常以形容词的词性出现,所以像具有……性;集中在/突出地反映在/表现在……;长、高、快、大、多、广等形容词就是我们在阅读材料时要重点网罗的对象。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解题技巧(特点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7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