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qt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QT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Linux和windows共享时要求密码。在windows上的文件夹-属性-共享-共享和网络中心-不要勾用密码共享即可。安装vmtools。然后在vm上设置share即可。安装vmtools前先要安装g++和gcc。Fedora的linux系统没有自带的g++和gcc。需要从网上下载。下载命令:yuminstallgccyuminstallgcc-c++解决arm-linux-gcc–v:commandisnotfound的问题。Sudo–s然后输入改变变量的环境。exportPASH=$PASH:…..即可。QGtkStylewasunabletodetectthecurrentGTK+...出现问题:Starting/home/jumn/Desktop/main-build-desktop/main...QGtkStylewasunabletodetectthecurrentGTK+theme./home/jumn/Desktop/main-build-desktop/mainexitedwithcode0使用Qt编写的程序,启动后即意外退出。出现的不是要的程序生成界面。。。。。。分析问题:极可能是因为GTK环境使用了qt风格,qt程序再调用GTK所用的风格,形成死循环。解决方法:找到qtconfigexecutable文件。。。。我安装的是QTSDK,路径在/opt/qtsdk-2010.05/qt/bin双击打开,在GUIStyle中DesktopSetting(Dfault)改为Windows。。。。。。。如下图:这样之后,结果就没有了。。。。。如下:linux的基础启动流程1.加载BIOS的硬件信息,并获取第一个启动设备的代号。2.读取第一个启动设备的MBR的引导加载程序(即lilo、grub、spfdisk等)的启动信息。3.加载操作系统的核心信息,核心开始解压,并尝试驱动所有的硬件设备。4.核心执行init程序并获得运行信息。5.init执行/etc/rc.d/rc.sysinit文件。6.启动核心的外挂模块(/etc/modprobe.conf)。7.init执行运行的各个批处理文件(Script)8.init执行/etc/rc.d/rc.local文件。9.执行/bin/login程序,等待用户登录。10.登录之后开始以shell控制主机。1.linux核心的引导操作系统的核心是放在文件系统中的,要想正确加载核心就必须提前识别文件系统。系统刚启动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引导加载程序(即lilo、grub、spfdisk等)来识别文件系统,引导核心。要想加载linux的核心就必须能识别linux的文件系统,要加载windows核心就必须能识别windows文件系统。而grub是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的。但windows的加载程序并不支持linux文件系统,所以在多重启动设置的时候,总是要先装windows而后装Linux。核心文件在哪里呢?一般来说,它会放在/boot里,并且取名为/boot/vmlinuz。在加载核心的过程中,必须知道,系统只会“载入根目录”,并且是以只读方式载入的。有时为了让某些功能可以用文件的方法来读取,有的系统在启动的时,会建立虚拟盘(ramdisk),这就需要使用initrd以及linuxrc了。在加载核心的时候,一起加载initrd的映像文件(boot/initrd-xxxx.img),并利用linuxrc(在initrd的映像文件内)程序来加载模块。在核心驱动外部硬件的工作完成之后,initrd所建立的虚拟盘就会被删除。2.第一个程序init的加载和runlevel设置在核心加载完成之后,系统就准备好了,等待程序的执行。整个linux系统中,第一个执行的程序就是“/sbin/init”。init程序做的工作相当多,除了利用设置文件“/etc/inittab”来获取运行等级之外,还会通过运行等级的设置值启动不同的服务项目。运行等级是指linux通过设置不同等级来规定系统用不同的服务来启动,让linux的使用环境不同。/etc/inittab中有这么一句si::sysinit:/etc/rc.d/rc.sysinit,表明系统需要主动使用rc.sysinit这个shell脚本来设置系统环境。但这个文件的文件名在各个版本中是不一样的,需要自行查看确认。3.init处理系统的初始化流程(/etc/rc.d/rc.sysinit)(1)获取网络环境与主机类型。首先会读取网络环境设置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获取主机名称与默认网关等网络环境。(2)测试与载入内存设备/proc及usb设备/sys。除了/proc外,系统会主动检测是否有usb设备,并主动加载usb驱动,尝试载入usb文件系统。(3)决定是否启动SELinux。(4)接口设备的检测与即插即用(pnp)参数的测试。(5)用户自定义模块的加载。用户可以再/etc/sysconfig/modules/*.modules加入自定义的模块,此时会加载到系统中。(6)加载核心的相关设置。又一个文件/etc/sysctl.conf,按这个文件的设置值配置功能。(7)设置系统时间(clock)。(8)设置终端的控制台的字形。(9)设置raid及LVM等硬盘功能。(10)以方式查看检验磁盘文件系统。(11)进行磁盘配额quota的转换。(12)重新以读取模式载入系统磁盘。(13)启动quota功能。(14)启动系统随机数设备(产生随机数功能)。(15)清楚启动过程中的临时文件。(16)将启动信息加载到/var/log/dmesg文件中。如果想知道启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可以查看dmesg文件。4.启动系统服务/etc/rc.d/rc*.d与启动设置文件/etc/sysconfig之前结束了inittab中的rc.sysinit之后,系统可以顺利工作了,只是还需要启动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这样主机才可以提供相关的网络和主机功能。因此根据之前设置的运行等级,会启动不同的服务项目。如果当时我们在inittab中选择了等级3,系统则会在/etc/rc.d/rc3.d目录中运行相应的服务内容,选择等级5,就在/etc/rc.d/rc5.d目录内。该目录下的内容全部都是以S或K开头的链接文件,都链接到/etc/rc.d/init.d目录下的各种shell脚本。S表示的是启动时需要start的服务内容,K表示关机时需要关闭的服务内容。如果我们需要自己增加启动的内容,可以再init.d目录中增加相关的shell脚本,然后在rc*.d目录中建立链接文件指向该shell脚本。这些shell脚本的启动或结束顺序是由S或K字母后面的数字决定,例如S01sysstat表示第一个执行sysstat脚本,S99local表示排在第99位执行rc.local脚本。5.用户自定义引导程序(/etc/rc.d/rc.local)一般来说,自定义的程序不需要执行上面所说的繁琐的建立shell增加链接文件的步骤,只需要将命令放在rc.local里面就可以了,这个shell脚本就是保留给用户自定义启动内容的。6.启动终端和X-Window界面完成了系统所有的启动任务后,linux会启动终端或X-Window来等待用户登录。tty1,tty2,tty3...这表示在运行等级1,2,3,4的时候,都会执行/sbin/mingetty,而且执行了6个,所以linux会有6个纯文本终端,mingetty就是启动终端的命令。除了这6个之外还会执行/etc/X11/prefdm-nodaemon这个主要启动X-Window7.有关变换运行等级当linux已经登录之后,有时候还希望更换运行等级,一种方法是改变/etc/inittab内的设置内容,将id:3:initdefault:中的数字改成相应等级,然后重启即可。如果只是想暂时地改变运行等级,下次启动还是按原等级登录,可以直接使用init[0-6]命令来改变运行等级。一般来说,运行等级的不同只是相关的启动服务内容的不同而已,因此使用命令改变等级会比较两个改变等级之间的服务内容,关闭一些新等级中不需要的服务项目,启动新等级需要的服务,而保量新等级和原等级中共有的服务内容。查询目前等级的命令也很简单,只需要输入runlevel即可。如:[root@linux~]#runlevel结果显示:N3Fedora下解压缩的相关操作以下内容转载自互联网,仅供个人学习之用。对于刚刚接触Linux的人来说,一定会给Linux下一大堆各式各样的文件名给搞晕。别个不说,单单就压缩文件为例,我们知道在Windows下最常见的压缩文件就只有两种,一是,zip,另一个是.rap。可是Linux就不同了,它有.gz、.tar.gz、tgz、bz2、.Z、.tar等众多的压缩文件名,此外windows下的.zip和.rar也可以在Linux下使用,不过在Linux使用.zip和.rar的人就太少了。本文就来对这些常见的压缩文件进行一番小结,希望你下次遇到这些文件时不至于被搞晕icon_smile.gif在具体总结各类压缩文件之前呢,首先要弄清两个概念:打包和压缩。打包是指将一大堆文件或目录什么的变成一个总的文件,压缩则是将一个大的文件通过一些压缩算法变成一个小文件。为什么要区分这两个概念呢?其实这源于Linux中的很多压缩程序只能针对一个文件进行压缩,这样当你想要压缩一大堆文件时,你就得先借助另它的工具将这一大堆文件先打成一个包,然后再就原来的压缩程序进行压缩。Linux下最常用的打包程序就是tar了,使用tar程序打出来的包我们常称为tar包,tar包文件的命令通常都是以.tar结尾的。生成tar包后,就可以用其它的程序来进行压缩了,所以首先就来讲讲tar命令的基本用法:tar命令的选项有很多(用mantar可以查看到),但常用的就那么几个选项,下面来举例说明一下:#tar-cfall.tar*.jpg这条命令是将所有.jpg的文件打成一个名为all.tar的包。-c是表示产生新的包,-f指定包的文件名。#tar-rfall.tar*.gif这条命令是将所有.gif的文件增加到all.tar的包里面去。-r是表示增加文件的意思。#tar-ufall.tarlogo.gif这条命令是更新原来tar包all.tar中logo.gif文件,-u是表示更新文件的意思。#tar-tfall.tar这条命令是列出all.tar包中所有文件,-t是列出文件的意思#tar-xfall.tar这条命令是解出all.tar包中所有文件,-t是解开的意思以上就是tar的最基本的用法。为了方便用户在打包解包的同时可以压缩或解压文件,tar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功能。这就是tar可以在打包或解包的同时调用其它的压缩程序,比如调用gzip、bzip2等。1)tar调用gzipgzip是GNU组织开发的一个压缩程序,.gz结尾的文件就是gzip压缩的结果。与gzip相对的解压程序是gunzip。tar中使用-z这个参数来调用gzip。下面来举例说明一下:#tar-czfall.tar.gz*.jpg这条命令是将所有.jpg的文件打成一个tar包,并且将其用gzip压缩,生成一个gzip压缩过的包,包名为all.tar.gz#tar-xzfall.tar.gz这条命令是将上面产生的包解开。2)tar调用bzip2bzip2是一个压缩能力更强的压缩程序,.bz2结尾的文件就是bzip2压缩的结果。与bzip2相对的解压程序是bunzip2。tar中使用-j这个参数来调用gzip。下面来举例说明一下:#tar-cjfall.tar.bz2*.jpg这条命令是将所有.jpg的文件打成一个tar包,并且将其用bzip2压缩,生成一个bzip2压缩过的包,包名为all.tar.bz2#tar-xjfall.tar.bz2这条命令是将上面产生的包解开。
本文标题:qt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47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