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phil--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一、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1978—1985年拨乱反正,重新确定出版方方针1986—1998年“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1999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出版管理制度发展三个阶段1978—1985年拨乱反正,重新确定出版方方针1984年6月,文化部在哈尔滨召开的地方出版工作会议出版社:单纯的生产型为生产经营型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①建立社长负责制与责任制②释放地方出版社的生产力③拓宽发行渠道1983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出版方针:“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①建立社长负责制与责任制1988年5月,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关于当前出版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逐步实行社长负责制。社长是法人代表,党组织起监督保证作用。社长全面领导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国家规定的出版社应有的人权、财权和选题审批权,由社长行使。编辑部门和经营管理部门都对社长负责。”建立社长负责制1980年中央宣传部转发的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制定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中规定:“出版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分工负责制。出版社的重大问题,应经过党委讨论做出决定。”①建立社长负责制与责任制建立以提高图书质量为中心的联系经济奖惩的责任制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编辑部门的改革,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抓责任制”。1984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地方出版社工作会议上也提出:“出版社编辑部应当建立联系奖惩的考核制度。要实行岗位责任制,要规定先进合理的定额,超额奖励;同时实行若干以提高图书质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单项奖。”1979年,国家出版局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国家出版局代局长陈翰伯明确表态:“地方出版社的同志要求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或兼顾全国,可以试行。地方出版社出书不受‘三化’限制”。②释放地方出版社的生产力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地方出版单位提出“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的经营方针,规定地方出版社主要为地方服务。③拓宽发行渠道1982年文化部发布《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提出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在全国组成一个以国营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即“一主三多一少”。改革开放之前出版社只管出版,新华书店包发行1976年-1985年出版社数量增长图050100150200250300350400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年份个数出版社数量增长1976年-1985年图书种数增长图01234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年份(年)图书种数(万)图书种数增长196年-1985年图书册数增长图01020304050607080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年份(年)册数(亿)图书册数增长1976年至1985年出版业发展相关数据表1986—1998年“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1982年5月,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出版局划归文化部,改称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1986年,为提高出版管理能力,国务院恢复国家出版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1987年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成立新闻出版署的通知》,提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出版管理机构改革重要文件1988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关于当前出版社改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颁发了《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确立了出版社内部机制改革的原则提出“三放一联”思路放权承包,搞活国营书店;放开批发渠道,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各种出版发行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1999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①改革出版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②推动出版集团化建设③以转企改制为主线,全面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①改革出版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到2002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建立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全国有71个地市、100多个县建立了独立的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其他地市县在文化局等加挂了新闻出版局的牌子,基本形成了一个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的四级新闻出版管理体系。2001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中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调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升格为正部级。出版管理机构改革从2002年开始,我国出版业的政府管理职能开始遵循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过度,由重审批向重监管方面转移,从对出版机构的具体管理中超脱出来,走向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加大规范市场秩序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新闻出版总署迄今先后三批集中清理废止规范性文件2008年11月24日,新闻出版总署第39号总署令废止新闻出版总署此前发布的31件规范性文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以总署第21号令废止了70件规章、规范性文件;国家版权局于2003年以版权局第4号令废止了27件规章、规范性文件2004年以总署第25号令废止了103件规章、规范性文件新“三定”理顺了新闻出版总署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关系,明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在出版环节对动漫进行管理,对游戏出版物的网上出版发行进行前置审批。动漫和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则由文化部负责。同时,根据《通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增加了六个方面的职责:一是将文化部管理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放映的职责划入总署;二是将文化部音像制品进口管理的职责划入总署;三是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机构记者证的监制管理职责划入总署;四是增加对从事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的职责;五是强化了对国内报刊社、通讯社分支机构和记者站、记者的监管职责。六是将“扫黄打非”的职能统一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含地方)。在机构设置上,为了适应新的产业发展环境设置了出版产业发展司和科技与数字出版司。2008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家出版管理机构中共中央宣传部其内设出版局和新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在方针政策和业务上指导全国的新闻出版工作是国务院负责全国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设有新闻出版处相对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新闻出版局,一些地级市也设有新闻出版局。国务院系统党中央系统2013年,国务院将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的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柳斌杰(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2013.03任清华新闻学院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办公厅(财务司)法规司综合业务司出版产业发展司新闻报刊司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印刷发行管理司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版权管理司对外交流与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人事司内设十二个职能司内设十二个职能司②推动出版集团化建设1999年2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全国第一家试点出版集团宣告成立。1999年12月,广东出版集团挂牌。到2000年底,经中央主管部门批准,全国已有8家地方性和行业性出版集团挂牌成立。2001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1〕17号文)。2002年7月,两办再次转发《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2002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新闻出版业集团化建设的若干意见》8月,新闻出版总署又颁布了《出版集团组建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和《发行集团组建基本条件和审批程序》。规定出版集团是事业性质进一步要求积极推进出版集团化建设,重点培育大型出版集团,要以资产为纽带进行体制创新明确了集团建设的政策、集团领导体制、组建集团的报批程序和发展规划2006年总署出台的《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表示鼓励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并购、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③以转企改制为主线,全面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2001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新闻出版业的改革进入试点阶段。2003年6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会议,明确提出出版单位分类管理的思路。批准21家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包括2家出版社、5家出版集团、6家发行集团、8家报业集团)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明确了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一大批中央部委出版社、高校出版社以及报刊社开始转企改制。2006年10月,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借壳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出版发行企业上市公司。此后,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2007年末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中国出版第一股,2008年5月新闻出版总署会议透露,今后三年的新闻出版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已基本确定。根据这一规划,在图书出版方面,今后三年将大力推进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改革,计划年底完成50家出版社的转企改制;三年内基本完成103家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根据2009年3月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刊登的《柳斌杰:切实推动新闻出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85家高校出版单位完成或即将完成体制改革工作,占高校出版社的83%,中央党政部门出版社转制重组工作方案已经中央批准,改制工作已经启动,地方70多家出版社实现转企改制,246家图书出版社、上千种经营性报刊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组建了24个出版企业集团公司,30个省级新华书店系统完成转企,49家党报党刊集团实现了采编和经营分开,培育了一大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事业部制事业部制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20世纪20年代初,通用汽车公司合并收买了许多小公司,企业规模急剧扩大,产品种类和经营项目增多,而内部管理却很难理顺。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以事业部制的形式于1924年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改组,使通用汽车公司的整顿和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实行事业部制的典型,因而事业部制又称”斯隆模型”。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在宪法的原则下依政策文件治理20世纪90年代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规治理21世纪完善法规体系,深化依法治理出版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新闻出版行业基本是在宪法原则下,依据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管理20世纪80年代在宪法的原则下依政策文件治理。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3年6月6日《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985年《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1987年7月6日《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1986年9月8日《国家出版局关于审批新建出版社的条件的通知》1989年2月28日《新闻出版署关于严禁以书号出刊的通知》1989年10月14日《新闻出版署关于不得出版宣扬愚昧迷信的图书的通知》20世纪90年代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规治理。其他出版类行政法规《印刷业管理条例》(1997年3月8日国务院第315号
本文标题:phil--我国出版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0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