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T数列极限教学中难点的处理与突破
1T数列极限教学中难点的处理与突破董希智①郭运瑞②(①河南省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辉县市453600;②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453003)摘要:在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向“精确性”定义过渡,从一般的叙述语言向“N”语言转化.历来被认为是极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突破教学难点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数列极限;建构主义;数学思想方法;描述性;精确性我们知道,高等数学是用极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函数的,极限是它的武器和工具,极限的思想方法贯穿高等数学的始末.高等数学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它是学生学习许多后续课程(如普通物理、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等)的基础.但要学好高等数学,必须首先学好极限,而极限概念是一个群体,各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数列极限又是极限理论的基础,因而更显得数列极限尤为重要.这就为教师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必须尽一切努力教好数列极限这一课!那么,怎样教数列极限,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它的直观背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理解它的思想方法,熟悉它的实际应用,而不至于只是形式地去“理解”它的定义,机械地去“掌握”它的方法呢?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向“精确性”定义过渡,从一般的叙述语言向“N”语言转化.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必须从教和学两个方面突破.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两者相得益彰、和谐发展,为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建构主义理论把“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为突破数列极限的教学难点,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模型精心设计了“问题环境”,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会话”、“协作”,逐步完成学生的“意义建构”.一、以模型驱动思维,引导学生认识“无限”我们可先从《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中,使学生初步认识“无限”.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无限”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无限”.模型(课件演示)我国古代(公元3世纪)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意思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正多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误差就越少,正多边形的边数再增加,一直到正多边形的边不能再分割时,则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圆的周长.首先,这句话的要点在于“割之又割”,没有“割之又割”,就没有“以至于不可割”,也就没有了“合体”之说.因而我们说“割之又割”是一种变化过程,是一种没完没了的变化过程,即“无限”变化过程,所以“无限”实质上是一种永不停止的变化过程.其次,“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思维上的一种认识,是思维上的一种飞跃—辩证思维.“不可割”是思维上的不可割,2是思维上的一个“终结”,不是实际上的,实际上永远达不到“不可割”.有了这种思维认识就顺理成章地有了“合体”之说.永不停止的“无限”变化过程,有时也有一个“终结”,而这个“终结”不是实质上的“终结”,而是一种变化趋势.二、以具体数列深化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描述性定义”1.多媒体演示以下数列,描绘数列的图象(1)21,41,81,…,n21,…(2)2,23,34,…,nn1,…(3)2,21,34,…,nnn1)1(,…(4)1,1,1,…,1)1(n,…(多媒体课件动感表示)将这四个数列直观表示在直角坐标中,描绘出每个数列的图形(略).2.通过观察引出“描述性”定义让学生观察分析数列的图形后不难发现: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数列(1)的一般项n21无限接近于常数0;数列(2)的一般项nn1无限接近于常数1;数列(3)的一般项nnn1)1(无限接近于常数1;而数列(4)的一般项nx在1与-1之间摆动,不趋向于某一个确定的常数.教师:当项数无限增大时,如果数列的一般项能无限接近于一个常数,则称这个常数为数列的极限.这就是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板书:“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x的一般项nx无限接近于一个常数a,则称常数a为数列的极限”.三、“N”精确化定义的形成和概括过程1.在“会话”、“协作”中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用《几何画板》考察数列(2)的图像,学生可亲自参与,用鼠标拖动图形中标注的拖动点,观察数列的一般项随n变化的过程,反复实践,反复体验何谓“趋向于”.在此基础上,老师与学生进行“会话”、“协作”共同再认识“描述性”定义:“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x的一般项nx无限接近于一个常数a,则称常数a为数列的极限”.为“描述性”定义向“精确化”定义过渡作准备.为了更简明、更清晰地展示“会话”、“协作”的过程,笔者撷取了一段课堂实录:老师:让我们考察数列(2)的图像,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其一般项nx=nn1是否趋向于某一常数?几乎全体学生:是!趋向于1.3老师:噢!大家都认为随n无限增大时,一般项nn1将趋向于1.但何谓“趋向于1”呢?学生A:就是无限接近于1.老师:什么叫“无限接近”?(众笑)学生B:(经过片刻思考)就是随着n越来越大,nx与1的差越来越小.学生B:(受启发后继续补充)也就是nx与1的距离1nx越来越小.老师:距离比0.1小行吗?学生C:行!只要n>10即可.老师打开《几何画板》考察数列(2)的图像,故意给出n=1,2,3,4,图像并不在(0.9,1.1)之间.老师:数列(2)中的各项并不在(0.9,1.1)内,并不靠近1呀?学生D:(反驳)那是因为你给的n太小了.把n的范围设定在10到20之间,数列的相应项就都在(0.9,1.1)内了!老师通过《几何画板》用鼠标拖动图形中标注的拖动点,再演示把n的范围设定在10到20之间,屏幕上数列的相应项就都在(0.9,1.1)内了.老师:随着n继续增大,比如到了n>20以后,数列的相应项会不会跑出(0.9,1.1)范围呢?老师通过《几何画板》再演示,同学们发现第20项以后数列的相应项都在(0.9,1.1)内.且相应的各项距离1越来越近了.继续演示到了n>100以后,数列的相应项也都在(0.9,1.1)内,且相应的各项距离1越来越近了.老师:你们认为在(0.9,1.1)内,此数列有多少项?几乎所有学生:有无穷多项.老师:通过观察我们看到,要1nx<0.1,只要n>10即可.再给出要1nx<0.01、0.001,让学生讨论多少项以后,这个数列的各项就能分别都在区间(0.99,1.01)、(0.999,1.001)内.学生经过积极的交流合作,很快得到分别是第100项、第1000项以后.老师一边与学生讨论,一边将讨论的结果板书:nx=nn1,n,1nx当n>10、n>100、n>1000、…有1nx<0.1、1nx<0.01、1nx<0.001,…老师:我们用1nx来衡量nx与1之间的接近程度,1nx越小,nx就越接近1,如果1nx要多么小就多么小,可以任意小,小于预先给定的无论多么小的正数,即表示nx与1之间无限接近,就是1nx.那么n满足什么条件时,4就能使1nx<?所有学生:(通过自己运演)得到1n时,就能使1nx<.老师:因为n是数列的项数,应该是正整数.所以我们取正整数1N,于是当Nn时,恒有11nn<成立.老师:你们通过了刚才的体验与实践,能不能用语言概括一下?我们只有把上述现象用数学形式加以概括,才能得到极限的精确描述.2.在交流协作中完成“N”精确化定义经过学生间的交流协作,在若干次的修改、补充、完善后,形成如下的表述:极限的“N”定义:0无论它多么小,正整数N,当Nn时的一切项nx,恒有axn<.则称常数a是数列nx的极限,记作axnnlim或)(naxn用数学符号简述为:0,正整数N,当Nn,恒有axn<axnnlim.四、“N”精确化定义的进一步分析至此,教师还须对“N”定义中的语言作进一步的解释,要指出:①与N的逻辑关系是先有后有N,关系不容颠倒.定义中的N是变化过程的界限,N由相应的来确定,越小,N越大,有时也记为)(N,但并不意味着N由唯一确定.因为取定后,N的选取并不唯一(老师可用上面的例子再作解释).②是任意给定的正数,它具有两重性.一是它的任意性,因此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以保证axn要多么小就有多么小,它刻划nx无限接近于a的程度;二是它的相对固定性,一经取定,就相对固定了下来,以便根据它去求出N,但的本质是一个常量.③“对任意给定的正数”,“恒有axn<”,表明数列nx的项nx与a要多么接近就多么接近,这表达了“无限接近”的确切意思;“正整数N,当Nn时的一切项nx”则说明上述无限接近的过程和条件与n无限增大的过程的具体联系.只要n在增大过程中达到某一个界限N时,Nn后就能保证axn<都成立.④定义中并不是、也不需要数列nx的所有项nx均满足axn<,而是当n5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比如Nn以后的所有项满足axn<就可以了,至于N之前的有限个项是否满足axn<并不影响常数a是数列nx的极限.五、从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对定义作几何解释若axnnlim,也就是:0无论它多么小,正整数N,当Nn时的一切项nx,恒有axn<.对这个任意给定的无论多么小的正数,我们都能以常数a为中心作出一个a的邻域(a-,a+),(老师边说边作出图,此处略).我们可根据来确定N,当Nn以后的所有项nx全部落在邻域(a-,a+)内,在邻域之外只有有限项1x,2x,…,Nx.也可以形象地说成是无论正数多么小,数列nx的“尾巴”全部进入到邻域(a-,a+)内.又由于可以任意小,所以邻域(a-,a+)可以任意地小,即数列nx中几乎所有的点全聚集在a的附近,可见数列极限的“N”定义精确地描述了“当项数n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x的一般项nx无限接近于一个常数a”的这种变化趋势.至此,数列极限的定义已全部讲完,同学们对数列的极限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并且直观的认识,下面我们可以用极限的“N”定义来证明数列的极限.六、用极限的“N”定义来证明数列的极限要证axnnlim.任意给定了>0之后,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这样的一项Nx,即是否可以找到自然数N,使得当Nn时,就有axn<都成立?所以问题就转化为根据去找N.也就是说,从不等式axn<出发,倒推回去,去推出不等式)(hn,这样的)(h就可以去作我们要找的N了.例1证明1)1(limnnnn.证因1)1(nnn=n1,对任意给定的无论多么小的>0,要使1)1(nnn<,就是n1<,解不等式得到1n,取正整数1N,于是当Nn时,恒有11nn<成立,即1)1(limnnnn.6例2证明0)1()1(lim2nnn证因0)1()1(2nn2)1(1n<11n<n1,所以对任意给定的无论多么小的正数,要使0)1()1(2nn<,只要n1<,解不等式得到1n,取正整数1N,于是当Nn时,恒有0)1()1(2nn<,即0)1()1(lim2nnn.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给定的,能够说明N确实存在即可,没有必要求出最小的N是什么.因此,为了求解方便,我们总是把不等式axn作适当的放大,利用放大之后的式子小于,解不等式得到N.还可以再举几个证明极限的例子,本次课就可以结束了.(下边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七、从反面理解数列的极限定义在讲授了数列极限的“N”定义之后,还要指出的axnnlim的“N”定义,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数列极限本质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文标题:T数列极限教学中难点的处理与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2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