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儿童期Prader-Willi综合征1Prader-Willi综合征概述PWS在1956年由Prader等[1,2]首次报道,为一种与基因组印迹相关、以肥胖和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疾病。该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父源15号染色体长臂近中央关键区q11-q13基因缺失(或功能缺陷)所致[3]。多见于男性[4],大部分病例呈散发。国外报道该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10000~1/22000[5],平均死亡率在3%左右[6,7]。国内尚缺乏相关资料。如果按照国外报道的发病率,预计中国5~10万,每年新增1500~4500例。然而国内报道病例数远远低于该数目,提示我国发病率比较低或者漏诊率非常高。PWS以生长发育迟缓、肥胖、多食、性腺功能减退以及肌张力低下为临床特征,故又称“肌张力减退-智力减退-性腺功能减退与肥胖综合征”,俗称“小胖威利”或者“机器猫病”。其临床表现具有随年龄变化而不同的特点,婴儿期以生长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和喂养困难为主;幼儿期后以不可抗拒的多食肥胖和特征性面容为突出表现;青春期性腺功能减退问题显现。同时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颜面部和眼部特征、行为问题以及肥胖相关并发症等。2.病因和发病机制PWS是首个报道的与基因组印记有关的疾病,是基因印记疾病的典型代表[8]。PWS发病的遗传学机制有4类,包括:(1)父源染色体15q11-q13关键区域的缺失,约占70%。依据近端断裂点不同,可分为I型缺失(delI)和II型缺失(delII),缺失大小分别约为6.58和5.33Mb[9];(2)母源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disomy,UPD),指患儿含有2条母源15号染色体,而不含父源15号染色体,约占25%;(3)父源染色体15q11-q13关键区域发生基因突变,约占5%;(4)染色体易位:15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发生不平衡结构重排所致,1%[10,11,12]。15q11-q13区域异常导致PWS表型的机制尚不明了,可能与下丘脑部功能紊乱或新陈代谢障碍有关[13]。现研究显示15q11-q13区域存在SNRPN、NDN、MAGEL2、MKRN3和Cl5orf2印记基因,它们仅存在于父源15号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上。SSNRPN位于印迹中心区域,可编码5种snoRNAs,被认为与PWS表型有密切关系,也是最可靠的诊断位点,可检出绝大多数PWS,并可用于产前诊断[14]。正常人母源性15q11-q13区域SNRPN的CpG岛高度甲基化,而父源SNRPN的CpG岛未甲基化,因此母源性基因失活,而父源性SNRPN基因有表达(遗传印记)。当父源性15q11-q13区域SNRPN缺失(或功能缺陷)时,患儿即表现出PWS的表型。2虽然导致15q11-q13区域异常机制尚不明了,但Strakowski等[15]证实孕母在孕前从事接触碳氢化合物的职业时,该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3临床表现典型的PWS患者表现出典型的面部和眼部特征、行为问题和肥胖相关并发症等,并具有随年龄变化而不同的特点。3.1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1)胎儿及新生儿期:胎儿期胎动少、臀位多;分娩剖腹产率高、Apgar评分低;新生儿期肌张力低下、哭声弱、吮吸及喂养困难、唾液粘稠、嘴角甚至可见结痂。(2)婴儿期:活动逐渐增多,肌张力低下可有所好转,但运动发育落后,仍有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3)幼儿期至学龄期:12-24个月之后发生不可抗拒的多食,导致肥胖,此为最显著的特征,同时伴身材矮小,呈矮胖外观。6岁前常伴行为问题、轻度智力低下、认知功能损害。皮肤色素偏低。(4)青春期:难以满足的饥饿导致的多食肥胖和性腺发育不良为此期的显著特征。此外还可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运动技巧迟钝、识别能力较差。男性隐睾、阴茎小,女性阴唇、阴蒂缺乏。3.2其他特征(1)颜面部特征:双额径窄、面颊丰满、上唇薄、嘴角向下、颌小畸形;耳畸形,由于肌张力减退使模仿性动作减少。(2)眼部特征:杏仁眼、外眼角上斜;集合性斜视/内斜视、蓝巩膜;虹膜有Brush-Field斑点(虹膜上灰-白色斑点)、白内障。(3)智力行为问题:易怒、强迫行为、好争辩、对抗、程序化行为、语言重复、偷窃和撒谎等;有自损皮肤现象;轻/中度神经发育延迟或学习障碍。(4)肥胖相关并发症:①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②睡眠紊乱:睡眠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等,尤其注意严重肥胖患儿在应用rhGH治疗期间发生。(5)脊柱侧凸:较常见(37.5%),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高[16]。4实验室检查(1)Ghrelin水平升高:ghrelin为一种内源性的促生长激素受体配体,参与食欲、体重和生长激素(GH)分泌的短期和长期调节[17,18,19]。其水平升高可导致食欲增加和肥胖。3(2)下丘脑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抑制素B不足:导致患儿性发育迟缓或性发育不良。(3)下丘脑性GH不足:研究显示68%患儿可出现GH分泌不足[20-23],是引起患儿身材矮小的原因。(4)肥胖相关指标:PWS患儿的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水平均可升高。5诊断和鉴别诊断5.1临床诊断目前临床诊断主要参照Holm等[24]在1993年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8项主要诊断依据、11项次要诊断依据和8项支持证据。采用计分的方法进行诊断,其中主要诊断标准每项1分,次要诊断标准每项0.5分,支持证据可增加诊断的确定性,但不计得分。0~3岁患儿累计分数5分及5分以上(其中主要标准得分为4分)即可诊断,3岁儿童和成年人累计8分级8分以上(其中主要标准得分5分)即可诊断。(1)主要诊断标准:①新生儿和婴儿出现中枢性肌张力低下,随年龄增加逐渐改善;②婴儿期出现喂养困难,常需要特殊喂养工具;体重增长不满意;③12个月到6岁期间,体重迅速增加(2SD);④婴儿期特征性面容:长颅、窄脸、杏仁眼、小嘴、薄上唇、口角向下(含上述特征3点);⑤各年龄段出现相应的性腺功能减退、生殖器官发育不全。男性有阴囊发育不良、隐睾、小阴茎和(或)小睾丸(同龄儿P5);女性有生殖器官缺如或者严重发育不良、小阴唇和(或)小阴蒂。若不治疗,16岁以后仍有性腺成熟延迟和不完全,同时有青春期性征发育延迟(男性小性腺、面部或身体毛发少、不变声、女性仍无月经或月经少);⑥6岁前整体发育延迟,6岁后有轻到中度神经发育延迟或学习障碍;⑦摄食过度/强迫摄食;⑧15q11-q13缺失,通过高分辨染色体分析(650带)或其他方法,检测到染色体或者基因的异常,包括母源同源二倍体。(2)次要诊断标准:①妊娠期胎动减少,婴儿期无生气或哭声弱小,随年龄增加逐渐改善;②特征性行为问题:易怒、猛烈的情感爆发和强迫行为、好争辩、对抗、程序化行为4及固执、语言重复、偷窃和撒谎(含上述5点);③睡眠紊乱/睡眠呼吸暂停;④6岁时身材仍矮小:无遗传背景及GH干预;⑤色素减退:与家族其他成员相比,皮肤和头发颜色浅;⑥与同龄儿相比小手(同儿龄P25)或小脚(同龄儿P10);⑦上肢尺侧腕部缺乏弧度;⑧眼睛内斜视、近视;⑨唾液粘稠;⑩语言清晰度欠佳;⑪有自损皮肤现象。(3)支持证据:①痛域高;②生病时不易出现呕吐;③婴儿期体温不稳定,年长儿及成年人体温敏感性改变;④脊柱侧凸或后凸;⑤肾上腺皮质机能早现;⑥骨质疏松;⑦智力拼图游戏中显示超常机能;⑧神经肌肉检查正常。2001年Gunay-Aygun等[25]对大约300例PWS患儿进行回顾,主要分析该综合征患儿各诊断标准(Holm等1993年提出)的出现率和敏感性。发现主要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在93%~98%之间,但特征性面容仅49%,这可能与医生的临床经验有关。总体来说,次要诊断标准的敏感性低于主要诊断标准(表1)。表1.各诊断标准的出现率和敏感性[25]诊断标准出现率(%)敏感性(%)主要标准新生儿肌张力低下87.997.5婴儿期喂养困难77.895.7体重过度增长66.795.0特征性面容88.449.45性腺功能不全51.195.6生长发育迟缓98.997.8多食84.493.4次要标准胎动减少62.289.3行为问题86.782.1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75.636.8身材矮小63.386.0色素减退73.347.0小手小脚87.874.7手狭窄且尺侧边缘较直82.269.0眼异常67.849.2唾液粘稠88.982.5发音缺陷80.093.1皮肤搔痒症83.361.3Gunay-Aygun等[25]2001年在此基础上补充了2岁以内的患儿存在肌张力低下、吸吮力差时应进行相应的基因分析,而年长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发育落后、过度饮食、肥胖、认知受损、行为障碍等内容。5.2遗传学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疑似患者,尤其是新生儿期,仅根据临床症状很难诊断,需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遗传学诊断。目前分子遗传学检测方法包括高分辨染色体分析(HRB)、荧光原位杂交(FISH)、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等[26-31]。高分辨染色体分析适用于大的缺失或染色体异常,但无法检出UPD或印记基因突变、以及较小微缺失;荧光原位杂交可作为染色体分析的补充,检出微缺失,但无法检出UPD或印记基因突变;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及敏感性佳的分子诊断方法,但无法确定为哪一种遗传类型,平衡易位无法检出,较常用。此外,还可使用甲基化特异性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法(MS-MLPA)、微卫星标记、Southern印迹杂交、DNA甲基化(MSP)、SNP芯片等。5.3鉴别诊断正如我们在“诊疗经过”中提到。PWS需要与许多疾病鉴别。由于PWS患儿在婴儿期出现基本不表现肥胖,非常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这时PWS患儿需要与引起新生儿肌张力下降的疾病相鉴别,尤其是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如新生儿窒息、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病、婴6儿型(I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等。重症肌无力多由于母亲患重症肌无力,可表现肢体肌肉乏力,但往往同时有眼睑下垂等表现,可行新斯的明药物试验、肌电图检查、血清抗ACh-R抗体检查等排除。先天性肌病出生时已有病理变化,呈非进行性,可行肌活检,有时需有组织化学技术或电镜进行全面分析明确诊断。婴儿型(I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呈进行性。此外,脑性瘫痪也可伴有智力、行为异常,但脑性瘫痪患儿肌张力低下少,且后逐渐趋向于肌紧张。儿童后期需要与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有关的肥胖疾病鉴别诊断,包括21-三体综合征、Bardet-Biedl综合征、Cohen综合征、脆性X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甲状腺功能、DNA甲基化检测等基因分析方法可鉴别。此外外伤、肿瘤或手术并发症导致的获得性下丘脑疾病的临床表现与PWS非常相似,也需要和PWS相鉴别。3.6治疗由于PWS患儿存在有多方面的问题,仅进行单一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最好根据患儿的情况而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总的治疗原则包括低能量饮食、行为改变、提高运动技巧,以及父母参与对其的治疗及教育。3.6.1综合治疗由于不同年龄段患儿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关注重点不同,因此综合干预措施侧重点也有不同[32]:(1)新生儿和婴儿期:主要解决喂养困难问题,早期可采用大孔眼、少量多次的奶瓶喂养以解决营养摄入不足,必要时采用短期鼻饲;(2)幼儿期:发育延迟成为主要问题,应进行物理治疗、早期教育干预及语言治疗,以改善认知发育落后及语言问题,并结合饮食控制和运动等将体重控制在同身高儿童P75以下;(3)学龄前和学龄期:注意解决肥胖(摄食)相关的行为问题、睡眠紊乱。3到9岁严重控制每日卡路里摄入,以改善生活质量;只要家长严格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完全可以把体重控制在比较理想的状态(图2A-2C);特别要注意严重肥胖患者应用rhGH治疗时出现气道梗阻的可能。(4)青春期:PWS患者存在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性发育多不完善,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性征,特别在男性患者,可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此阶段少数患者仍需解决睡眠紊乱等问题。3.6.2药物治疗7(1)rhGH:PWS患者存在下丘脑功能紊乱而引起GH缺乏
本文标题:PWS-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38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