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战略问题研究姓名:石宏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指导教师:王绍媛20071201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战略问题研究作者:石宏博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曹晖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2006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迎来了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的纷纷进驻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现。建设和发展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成为事关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重大使命,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探索和研究适合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为目的,从研究国际化理论着手,回顾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文章认为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是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也是一条可行之路。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研究和介绍了企业国际化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经营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寡头国际竞争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技术能力国际生产理论、“北欧学派”的阶段理论;第三章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明确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开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思路;第四章对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国际化对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获取海外资源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意义,并从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三个方面研究了企业国际化经营可行性;第五章结合近年来装备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实例,提出符合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现状的国际化经营战略为:以占领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发展战略、一体化成长战略、资本国际化战略、国际投资战略和国际战略联盟,并研究分析了当前影响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经营因素;第六章则分别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有利于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意见和建议。2.学位论文欧阳志军山东省企业实施国际投资问题的研究2005本研究利用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借鉴我国企业国际投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山东省企业国际投资的现状,结合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从企业国际投资的战略规划角度对山东省企业国际投资进行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以期达到提出新环境下企业国际投资战略选择对策的目的。首先对国际投资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国际资本移动的福利效应,进而对山东省企业国际投资的宏观背景展开分析,结合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发达国家国际投资的转型特点,指出山东省企业国际投资的内在动机是五方面:第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趋势和竞争压力;第二,寻求和占有更广阔的国外市场;第三,开发经营资源;第四,学习掌握当地生产技术和市场技能;第五,进行产业转移。然后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山东省实施国际投资的竞争优势,并进一步对山东省企业国际投资的发展过程,显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推动山东省企业国际投资的对策建议,具体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企业全球战略的实施;第二部分为大企业进行国际投资时的进入方式选择;第三部分为国际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如何设计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才能更为有效的促进大企业的国际投资活动。最后一部分为国际投资人才的培养。3.期刊论文赵昌文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战略与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纵观跨国公司的百年兴衰史,其对外扩张战略主要包含了几方面:1.跨国经营战略;2.国际投资战略;3.跨国兼并战略.4.学位论文张鹏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2006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和“跨国公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观点,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作用的肯定。无论是国际贸易理论还是国际投资理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对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关系都出现两种基本观点: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或者国际直接投资替代了国际贸易。然而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为什么既有替代又有互补?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以哪种效应为主?这些问题都需要对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战略以后,外资流入和对外贸易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连续多年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在世界上的排名也由1992年的第11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3位。随着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面临出口价格下降、国内资源短缺、贸易摩擦加剧等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单纯是贸易领域的问题,与外商直接投资也密切相关。研究国际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国际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并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因此,我选择“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作为博士论文题目,主要目的是验证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论证中国外资和外贸发展战略选择。对贸易和投资关系的研究有两个角度:投资国角度和东道国角度。目前多数研究是投资国角度的研究,从东道国角度出发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对外贸易影响的文章较少。实际上,由于东道国的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对投资贸易关系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对外贸易的关系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从东道国角度分析投资和贸易关系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果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是替代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就会减弱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如果两者是互补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就能够通过贸易渠道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第二,对投资和贸易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消除东道国外资政策和外贸政策相互冲突的状况,有助于制定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经济政策。考虑到中国是全球排名第二的东道国,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因此从东道国角度研究投资与贸易的关系对中国而言更有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国外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说明出现“替代论”和“互补论”两种截然相反结论的主要原因,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指出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和贸易促进型外商直接投资的局限性,探讨世界经济新格局下我国外贸和外资发展战略的改革方向。论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贸易理论和投资理论对投资和贸易关系的研究之所以出现替代或互补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其原因与替代或互补的定义有关。就替代或互补的“数量定义”而言,替代是指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减少了该类产品出口,互补是指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投资国资本品货物出口及东道国该类产品的出口,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笔者认为两者并不矛盾。但是由于模型假设不同,要素禀赋论和李嘉图模型对要素流动(投资)和商品流动(贸易)在构建生产可能性曲线中的作用有不同认识,因此就替代或互补的“价格均等化定义”而言,要素禀赋论和李嘉图模型分别得出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是“替代的”和“互补的”的结论。此外,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投资与贸易的关系被用来说明投资和出口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是否并存,国际生产折衷论和国际投资战略论持不同观点,因此也出现替代或互补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在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方面,不同研究所使用的数据类型不同,所研究的国家不同,所研究的历史时期不同,因此分别支持投资替代贸易或投资与贸易互补。第二,笔者对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的经验分析证明,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性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同步增长;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方式;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第三,根据对各国对华直接投资类型的分析,笔者发现以香港和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地区将中国大陆作为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属于出口平台型投资;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地区更关注中国国内市场,属于市场寻求型投资。由于亚洲是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地,投资又多进入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与欧美投资相比,亚洲投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更大。这种影响反映在进口来源地、出口市场、地区性贸易差额转变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多个方面。第四,本文采用国际上对双边贸易进行分析时常用的引力模型,对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验证了现有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即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是互补的。第五,鉴于现有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量的实证分析仅限于一般层次,本文进一步对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作出深入分析,分析投资与贸易关系的时期特征和国别特征。我们将1984-2004.年这21年以1992和1999年为界划分为三个阶段,发现投资与贸易的关系发生了动态变化,1992年以前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1992-1998年间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迅速减弱,1999年后进一步降低。考虑到各国对华投资与双边贸易的关系有所不同,我们采用变系数模型对14个主要投资国/地区的对华投资与双边贸易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美国、韩国等6个国家/地区的对华投资促进了双边贸易,其余国家/地区的对华投资替代了双边贸易,而且在上述三个阶段内各国对华投资与贸易关系都有所变化。为了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必须对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外贸发展战略重点应该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效益增加转变。同时通过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推进比较优势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换。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出口的中坚力量,对外贸风险的增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在外资政策方面应该注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紧缺和贸易摩擦问题。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关键时刻,深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有助于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fb7293f8-f3aa-4d48-8229-9de800a1bf7a下载时间:2010年9月5日
本文标题:世界汽车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陆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5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