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双元制”模式在技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
1“双元制”模式在技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学情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技能鉴定为助力,层层推进教学质量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实用型职业技能人员为前提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将专业化、规范化、技能化、职业化的行业训练作为重点。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应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积极开展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校企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积极主动探究,促进自身发展,发挥主体性,使“双元制”教学本土化,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关键词:“双元制”计算机案例法教学教学模式姚翠芸2012-92随着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培养实用型职业技能人员为前提的中等职业教育,要以专业化、规范化、技能化、职业化的行业训练作为重点。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校企结合”的办学体制,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接受职业技术技能培训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在学校解决“为什么这么做”、在企业去解决“怎么做”的教育方法;其优势在于以学生为本,以实践能力为主体,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了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我校自1985年引进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内涵;本着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指导思想,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逐步掌握了“双元制”教育的教学模式,走出了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之路。按照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思想,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掌握IT技能,打破了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技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大多是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实践性非常强,那么,如何运用“双元制”教育思想来开展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呢?在我校推出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双元制”教学特色的指导下,在广泛推广工作过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环境下,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阐述如下:一、学情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教学计划:学情分析对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在系统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校的生源上看,技校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从学生个性差异来看,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及其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也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深度、广度上参差不齐,让起点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学习,其教学难度可想而知,教学效果很难实现。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上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不仅需要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更加需要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组建、多媒体网页制作、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因此,通过对学校学生的状况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3分析,进行计算机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定位尤其重要。技校计算机教育应围绕两种能力培养和一个追求方向。两种能力是:计算机通用操作能力和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一个追求方向是向培养复合型、多技能人才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具备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应用开发能力与创新能力,并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工作中,取得相应计算机应用技术资格证书,即技能能力突出的人才。以此为思路,确定了计算机教育课程计划:1.通用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来完成,使学生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此为计算机技术课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2.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应用能力主要是计算机在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知识领域中应用能力。各专业之间相互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各专业从中选择自己所需部分,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此为计算机技能课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3.创新能力培养:是贯穿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全过程的创新能力培养,是需要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氛围的营造(如竞赛)等多方面加以考虑的。因此,通过学情分析,在吸收德国“双元制”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研制一套具有本校特色、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双元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上确定“基础统一教学,专业分流教学”培养的模式以及多层次的基础平台,多方向的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学校提出的建立“公共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柔性专业方向模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综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确定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针对其目标的实现,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的设计。为了达到对学生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有效性,优化教学效果,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达到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二、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教学目标,在“双元制”思想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行动为导向,以综合能力为本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4为了完成引导教学任务,师生在教学过程在所采取的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是教与学的方法的统一。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案,一边讲课一边实例操作、一边练习一边辅导的教学方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积极主动探究,促进自身发展,发挥主体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因素,结合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游戏法、引导法、模块法、竞赛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等。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练中学”的机会。灵活多样的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好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要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研究动机,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而这种需求更主要地来源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excel】教学中,在使用rank函数时,我要求学生先结合前面学到的函数运用方法,用rank来统计出成绩表中各学生的名次。学生能很快的把学生名单中第一个学生的名次统计出来,但在把公式复制的其他单元格时就出现了名次重复、名次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出乎很多学生的想象,打破了学生的常规思维。这样虽未得到正确的结果,却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学生经历挫折后,我鼓励学生积极找解决办法,之后再讲解rank与“绝对地址”的使用。这样,学生对rank和“绝对地址”的使用印象就更深刻了,教学上的难点也就解决了,比教师一开始就讲解新课效果好得多,使学生品味到“跳一跳,就能尝到梨子”的成功滋味。好的教学方法是要能悉心发掘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进行“计算机安全”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分组上网查找资料,并填写卡片,教学过程是在机房完成的。第一次填卡片是在未上网之前,阅读课本内容,填写问题卡,在卡片上列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关于计算机安全的三个问题。第二次填卡片是在上网查阅资料后,让学生填写答题卡,解决自己列出的三个问题。第三次填卡片是让学生下课前我发下去的补充卡片,让学生在课外再了解“最近流行的病毒”、“最近流行的较有威力的病毒及病症”、“删除木马的方式方法”。前两次填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后一次则更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减少了学生查找资料的盲目性,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供了素材。最后,我把各组的卡片进行展示。这种形式是学生在完全自主的5状态下获得丰富的信息和阅读感受后的交流,远比教师亲口告诉学生效果要好得多,即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采用游戏法的教学方法就是将游戏元素引入课堂,使教学具有游戏的内在精神实质,即自由、开放、竞争、体验的因素。教学能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它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果把握不好,会给课堂造成混乱。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例如打字练习,为了提高学生打字速度,必须让学习多练习,可应用“金山打字通”软件中的打字游戏。当学生熟悉键盘上各个键后,再让学生利用教学软件中的发送信息功能给好朋友发送短信。这样,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枯燥的打字练习变得有趣。采用这种方法是一种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等作一个速度和综合应用检测的教学方法,可让学生从中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在本班的水平,进而激发学生上进。采用引导法教学就是在一种开放、轻松、有的放矢的环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创作过程,教师不做任何评价,使每位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励学生自由开展创造,最后通过归类、总结找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制作一个Flash、一个Firework图片等,其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绘制工具和步骤来完成,学生集思广益,经过组合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此方法适用于解决没有固定答案的或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引导法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一个任务,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教师按学生各自的操作流程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拓展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网页上的Logo可以是动画,也可以使静态图片,由学生自觉设计并制作Logo,最后评定出“最佳设计”、“最少步骤”等奖项,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入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力好创造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培训方式上,以项目实战带动教学,上课打破传统课堂模式,以案例贯穿教学,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借助“案例”所驱动的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和创新实践,而不是简单地完成学习,在案例的指引下,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复合型、创新6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给学生提出的案例有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文档排版、演示文稿的制作、电子表格的使用等。如:word章节的教学就可以分解成为一份“求职信”和制作一份精美的“课程表”。再如:“选购电脑”案例,使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在饶有兴趣的实践中进行。首先,部分学生有购买电脑的需要,但选购方面的知识又比较欠缺,学习欲望强烈;而不买电脑的学生想将来可能需要用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在讲述计算机发展、组成部分、主要部件名称等理论知识时,学生积极性高;对于计算机部件的作用、品牌、价格以及什么价格计算机应用领域等,通过图形、文字、实物相结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记忆深刻;并让他们自己做实际调查、书写购买提案,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教师与现实相互影响的过程。在这种影响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切实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检测评估等整个工作过程,真正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模块式教学是在计算机教学中效果显著的一个方式。为真正实现专业
本文标题:“双元制”模式在技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中的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3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