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活动单导学”方式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1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立项课题“‘活动单导学’方式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开题报告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一、课题研究的缘起:(一)传统教学积弊丛丛,课堂变革势在必行中国传统教育(包括教学)良莠并存。从其消极的一面看,它以“教”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习惯于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忽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教师往往目中无人,而成为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接受状态;相当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心智不全,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生成……传统教育(教学)可谓积弊丛丛,因此,当前课堂变革势在必行,迫切要求我们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切实尊重、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二)总理指示催人奋进,课堂面貌必须革新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35中学,他指出,我们的教育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要使温总理“四个符合”的指示精神得以贯彻落实,我们就必须革新课堂面貌:要基于学情,创设适合学生能力、需求和兴趣的教育情境;要增效减负,使学生的身心从沉重的压力和负荷之中解放出来,进而接触、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活的能力;要打通课堂与社会、与生活、与人生之间的关节,努力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与时代保持同步,等等。总之,课堂应一扫保守落后、沉闷窒息的氛围,焕发生机和活力。(三)规范办学形势逼人,课堂机制亟待优化在全国推行规范办学、推进素质教育和江苏实施“教育新政”、力行“五严”规定的大背景下,中小学课堂教学可用时间大大少于以往;而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未有相应削减,教学要求更不能降低,考试压力依然严重,新的教学矛盾日益凸显。面对这些挑战,脑筋不改、走老路子固然不行,小打小敲、局部微2调也不能有力应对,我们必须在课堂的“根子”即内部运作机制上力加变革,致力优化。惟有如此,才能走出机械僵化、低效运作的课堂困局,创造有效课堂。(四)各国课改蔚成壮观,课堂结构理应重建纵观当下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现代高中教育呈现以下几个基本趋势:第一,将学术课程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将知识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第三,“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成为高中教育的新使命。与此种趋势相适应,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高中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蔚成壮观,这种改革必然对民族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给儿童怎样的世界,决定于我们给世界怎样的儿童”,要给中华民族富有希望和活力的儿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中小学生都属于广义“儿童”的范畴),我们就必须对课程、对课堂进行重建,而课堂结构的重建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全局的。“结构一变,生机自然来”,有理由相信,经由重建而生成的新的课堂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下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习乃至生存、生命状态,也将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注入充沛的活力。鉴于以上几点,也鉴于目前农村高中课堂教学整体上不容乐观的现实,近几年来,我们在苦苦探寻、思索,希望能找到、发现、获致适合农村高中普遍需求特别是本校实际的课堂改革新策略、新路径。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习借鉴、消化吸收了“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活动教学”等的合理内涵,初步构建了“活动单导学”的有效方式,以此为抓手,以小组合作为平台,变革课堂教学,打造激情、高效、智慧课堂,促进师生智慧共生。经过一段时间尝试,学生、教师、课堂乃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都在较大程度上发生了可喜变化。我们认为,现在到了对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回顾反思、梳理总结、理性提升的时候,而以课题为载体进行研究,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一条很好的思路。二、课题的主要观点与研究价值:(一)主要观点1.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唯有活动,才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才能实现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活动单导学”方式践行交往学习活动与反思学习活动。交往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得了信息、知识和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尊重、理解、宽容的品质,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学会共同生活”。学生通过反思学习活动,在实然与应然3之间实现否定性统一。反思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取意识、超越精神具有重要要价值。2.“导学”二字大致揭示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师导生学;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由此得以确立。但本课题中的“导学”,其含义还不限于此,它还表现为活动单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小组、小组对小组乃至学生对教师、小组对教师的引导。导学的基点是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导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寻求发展;导学的时机要适时、适度;导学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导而不牵,引而不发。3.“活动单导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由“活动设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矫正建构、训练拓展”等六个环节组成。在活动单的驱动下,师生双方共同在场。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感悟、感受、享受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淀终身发展的素养;教师则在诊断学情、引领导航中提升师能,促进专业化成长。(二)研究价值1.“活动单导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融入师生、生生的多向交往实践活动之中;重视学习目标的驱动,并着眼于生本的主动和谐健康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杜郎口的“小组合作学习”。2.师生双方共同商定“活动单”,互为教学主体,在活动中合作互动、相互启迪、相互唤醒,丰富和发展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3.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整合课堂资源,强化活动体验,注重思维过程,关注生命成长,催生效率课堂、生命课堂、智慧课堂,促进教学相长。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一)活动活动是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物质操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内在的思维活动。此课题中的“活动”,程序一般包括“活动设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矫正建构、训练拓展”等六个环节。活动的依据是“活动单”;活动的主体是小组中的学生;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思维对话。(二)“活动单”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要素的平台,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导学的依据之一。活动单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活动目标、活动4方案等要素。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名称”和“操作方案”。活动单的设计要准确界定三维目标,找准教学落脚点;科学剖析三维目标,明确设计重难点;精心创设活动情境,诊断把脉思维点;动态把握活动流程,关注教学生长点。不同学段、不同师生、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活动单应有所区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单的商定。(三)“活动单导学”方式这是我们探索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活动单”是教学的一种平台,或者说是一种凭借或依据;教师依此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主要的引导作用,同时还有其他多种“导学”关系的存在与运作。从内容上说,“导学”又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等;从本质上说,“导学”是心灵与心灵的敞亮,是思维与思维的对话,是智慧对智慧的启迪。(四)“活动单导学”方式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农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普通高中是指城镇或城镇以下的农村普通高中。“活动单导学”方式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是指将各学科的三维目标赋予适切校本实际的“活动单”之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来优化课堂结构,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导学路径,促进教学相长。四、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一)研究目标1.突破与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建构并不断优化新的课堂结构,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质量得以优化。2.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激活全体学生的智力潜能、生命潜能,促进教育教学公平,实现全体学生心智的和谐发展,并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乃至于终身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3.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拓展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平台,使其在“改课”中改变或优化专业成长乃至生命成长的方式;4.为当代教学论的发展提供鲜活的经验或案例,同时积淀、提升、发展真正属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理论”。(二)研究内容1.与“活动单导学”有关的教学理论(或文献)研究;(活动教学理论、交往实践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等。)2.“活动单”设计研究;(“活动单”与一般的教师备课笔记、与目前各地流行的“教学案”等的异5同研究;“活动单”如何观照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如何引导学生“介入”即师生共同开发“活动单”的研究,等等。)3.“活动单导学”策略研究;(“导学”的基本前期条件的研究;“活动单导学”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导学”的异同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引导小组的策略研究;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挑战权威、启发教师思维的研究,等等。)4.基于“活动单导学”的课堂结构优化研究;(不同课型、不同年级段、不同班级、不同执教者的课堂教学环节的异同研究;“活动单导学”下的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课堂资源的整合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研究等等。)5.基于“活动单导学”的学习方式研究;(基于学生角度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合作学习方式研究;互动生成方式研究;互动生成下的思维拓展研究等等。)6.基于“活动单导学”方式的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关于教师评价理念和功能的研究;基于“活动单导学”方式的教师评价与一般教师评价的异同研究;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内容、方式、方法与技术的研究等等。)7.基于“活动单导学”方式的典型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年级特点、课型特点的“活动单导学”方式共性与个性研究等等)(三)研究重点上述的2、3、4、5四点。五、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一)活动教学理论活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活动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二)主体互动理论1.主体间性理论胡塞尔提出的主体间性理论认为,教育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主体间的共同活动,不仅具有个性化意义,而且具有主体间的普遍意义。“教育就是主体间指导学习”,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特的精神整体在相互作用中形成主体性关系6即主体间性。师生谁也不是客体,教师和学生始终是主体,谁也不能控制谁或者强行把意志强加于另一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要尊重他者,相互信任,共同在场。“活动单导学”方式生成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平等合作关系。师生共同置身于同一个教学场之中,相互尊重、真诚倾听、包容接纳、诊断矫正、完善建构,体现师生的主体间性。2.“互动理论”互动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一般认为,互动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而进行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互动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它强调互动双方的地位平等。“活动单导学”方式构建的是民主、开放、互动、生成课堂,呈现的是不断优化的课堂结构,折射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放飞的是灵性与智慧。(三)交往实践理论交往是人的本性的需要,教育交往使教育主体双方都进入了一种属于人的存在方式。正如精神科学的奠基人狄尔泰所说: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完美地理解生命意义的精神活动,是通过心灵体验而达到人的心灵的相通,精神的相遇。教育通过对他人与自我的真正理解,达到了对生存意义的领悟。(冯建军《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活动单导学”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凸显师生在互动中真诚倾听、相互激励、共同感悟,其实质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与理解,打造的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课堂。(四)有效教学理论美国教学效能专家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
本文标题:“活动单导学”方式在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3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