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送别”主题课外古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1八年级下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三首主题为“送别”的课外古诗教学湾里区第二中学曲凤霞【教材(文本)解读】这是三篇发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文,以同一个主题,不同的表现的手法来表达诗人不同的情感,是学生学习欣赏不同的文章,体验情感细微差别的好文本。三首诗的不同创作情境,可以通过创设一个故事,形象理解诗文。因为故事是古诗的扩展和阐释,古诗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通过诗话对照,情景同现,可以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而且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八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八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加上这节课所选的三首诗歌均为课外古诗,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积极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我重点是培养学生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另外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二、教学目标:【教学预设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堂背诵《送元二使安西》。2.通过诗文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与朋友惜别时直抒胸臆。(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3.展开想象,培养合作研究、自学鉴赏古诗的能力。使学生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指导朗读,品味诗句,逐首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内容异同。2.比较、感悟、赏析三首送别诗的风格,力求当堂成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4.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难点: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2.学习同一主题的诗歌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托物抒情。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寻找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查找相关背景资料,以备课上交流。五、教学课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含师生活动、任务设计、等):2(一)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唐代的诗人特别多,许许多多是传诵千古的大诗人,如有诗仙美誉的李白,有号称诗史(诗圣)的杜甫,还有被称为诗魔的白居易,被称为诗鬼的李贺及被称为诗佛的王唯。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出示幻灯片)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些前辈留给我们的文学明珠、瞻仰那些著名诗人的风采。(板书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意境。这段激情澎湃的导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二)解题(幻灯片)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近体诗并非近代诗,它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绝句有四句,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时仗。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七言绝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五言律诗,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属于古体诗。(三)作者简介:(幻灯片)提问:关于诗人王勃、王维和李白,你知道些什么?(师作相应的准备:学过他的什么诗?;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他和朋友之间的情谊。)(然后出示幻灯片)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唐高宗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当时诸王好斗鸡,王勃为沛王写了一篇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被罢斥。后在虢州做参军,不久又因罪除名。25岁那年到海南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会称“初唐四杰”,反对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对近体诗格律有所建树,为唐诗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著有《王子安集》。王维(701—761):字摩诘。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后迁至蒲(今山西省永济县),故又是蒲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中进士,调太乐丞,以罪谪济州司仓。曾在淇上、嵩山一带隐居。张九龄执政,开元二十三年擢其为右拾遗,后为监察御史,左补阙,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兼判宫。累官至给事中。天宝年间先后在终南山和车辋川隐居。安史乱起,他被叛军俘获,送至洛阳,他虽饮药称瘖,又写《凝碧池》诗以悲时事,但终被迫接受伪职。两京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复拜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他早年曾有进取之心,写过一些意气慷慨的诗歌。但思想里消极成分较多,三十岁丧妻后,过着独身生活,即喜参禅,张九龄罢相后,他政治上灰心,故寄情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在辋川别墅过亦官亦隐的生活。晚年更趋消极。他是诗人,又兼画师,成为南派泼墨山水的宗师。他还精通音乐。这些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积极的影响。《全唐诗》编其诗四卷(《外编》补一首)。他的诗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描写山水田园的成就最高。因此他和孟浩然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合称“王孟”。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仗当涂县令的李阳冰,不久即病卒。设计意图:古人云:文以载道。又说知人论世。通过简介,了解作者的成长背景、写作3道路及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以更好地学习、理解作品及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四)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热爱祖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4.展开想象,培养合作研究、自学鉴赏古诗的能力。比较、感悟、赏析三首送别诗的不同风格。(五)检查预习:给加粗字注音(幻灯片)城阙(què)宦(huàn)游歧(qí)路浥(yì)轻尘酣(hān)高楼蓬莱(pénglái)逸(yì)兴揽(lǎn)明月称(chèn)意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检查预习,矫正字音,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品味诗句的意境。(六)研读与赏析1.整体感知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内容。(1)播放视频朗读。(2)学生跟读(再次播放视频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3)学生朗读(幻灯片出示全文内容及节奏)设计意图: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有标准的示范,重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解说。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视频朗读有着舒缓的背景音乐、优美的画面,这不仅创设了一个表现诗文的良好情境,而且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2.疏通文意,体味本文的重点诗句含义。(多张幻灯片,分别出示诗歌的3个经典名句,上有重点字词的解释及译文。)如:(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离别固然悲伤,但互为知己,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此句安慰社少府,也道出了千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声,成为千年名句。这两句千古名句警策动人,其豁达超脱、高情远意令人佩服。(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别之时,效儿女之常态,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此诗是王勃供职长安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一反送别诗缠绵排恻的格调,创造出开阔雄浑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襟。这两句劝勉朋友,表现了一种更深挚、更真切的友情。境界崇高、情趣高尚,使全诗达到了超凡脱俗、别具一格的风格。(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朋友,请你再喝完这一杯酒吧,等你西出了阳关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朋友了。我们都认为这句诗好,因为这诗籍着为朋友送行在杯酒话别中表现了无限深情,以及表达了对将将要远行的朋友的关怀惜别之情。(4)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眺)自指,说自己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这两句虽是赞美建安诸子和谢眺,但也有暗喻李云和自己的意味。(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比喻,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眺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极易产生联想,故自然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具有“兴”的意味,读来自然天成。“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7)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4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尽管“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设计意图:在翻译的基础上重点揣摩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解决教学目标。(七)探究学习1.朗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幻灯片)古诗所写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描写送别的诗占有一定的比重。唐初期、盛唐
本文标题:“送别”主题课外古诗教学设计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4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