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与同学们谈历史》教学设计集锦
《与同学们谈历史》的教学设计漆河镇中学:刘丽球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学生中学时代的第一节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对历史课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影响力。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第一印象”。因此我们对这一节启蒙课要格外珍视,让学生能够在一开始就好好的去学习历史,喜欢历史,从而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第一课上好了,就成功了一半。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哪里去找历史?怎样才能学好历史?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对历史学习留下初步印象,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唤起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观念的回忆,出示学生熟悉的人物图片,物产图片,名人名言,启发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国历史的对将来国家建设,对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设计: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教学难点设计:怎样才能学好历史?教具准备: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图文资料制做好多媒体课件。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内容:如故事,人物,或者物产图片等,教师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并让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并设置一些悬念(需要学生学习后才能回答出来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学程序:导入: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为学生作自我介绍,形成良好的氛围。(教师开场白应体现出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让教师和学生相互间有个初步了解,形成积极向上的印象;二是师生在表达与倾听中相互了解,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新授:(一):什么是历史给学生提出问题“你印象中的历史是什么?”。有的说“历史就是指那些很久很久以前的古董、文物等”,“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是很遥远的事情”,“历史是外国的事情”,“历史是中国的事情”。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对历史作如下的解释:历史不仅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也是指人们对过去的事实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并让学生明白历史课是一门科学,并不是学习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而是记载中外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学科形成整体印象。(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1.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屏幕显示》故事:这是一则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小明一直在打瞌睡,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小明的爸爸是个本地著名的企业家,站了起来,满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学好历史,生活中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不懂历史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也不会成为一个成为处处为国家为人民利益着想的优秀的企业家。并强调历史中的“诗词、成语、典故、俗语”内容,可以让“学生视野”活起来,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并且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2.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让我们学会作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屏幕显示《岳飞墓》的图片,教师对这一幅图片作完整的解释,然后让学生谈谈对岳飞和秦桧两人的看法,并列举出一些名人名言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明有的人会流芳千古,有的人会遺臭万年,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3.了解和正确认识国情;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热爱祖国,就要学好祖国的历史,分三个时期展示相关图片:首先展示四大发明的图片,丝绸之路的图片和瓷器,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等让学生知道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这是古代的中国,然后展示图片《火烧圆明园》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明白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史实,并留下悬念“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落后呢”?再展示图片《开国大典》和神七等图片让学生知道今天中国正在崛起,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轨迹留下初步印象,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去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4.学史可以让人明智:10多年来,在我国的专家学者中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就说明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屏幕显示)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就说明历史能给人很多借鉴,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少走弯路,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再举例说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落后就会挨打”“骄兵必败”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如: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的头脑也会思路开阔,丰富起来,看问题不那么简单化。而不能只简单的以好人、坏人划分,如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功劳很大,永载史册,可他对人民非常残酷,是个暴君;唐玄宗又称唐明皇,他统治的前期是空前的盛世,后期却酿成一场罕见的大乱,说唐玄宗明也好,不明也好,都不确切,学习历史就是用辩证的观点也就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人物和事件,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三).哪里去找历史从哪里去了解历史?历史虽已经过去,但并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屏幕显示瓷器、长城,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文物、古迹、遗址,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实物资料。因此,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争取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等。另外一个方面了解历史的主要来源,就是大量的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屏幕显示材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告诉学生这段材料就出自《史记陈涉世家》,并强调中国的史书是浩如烟海,欧洲的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说过:“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比不上的。”我们要真正学好历史,首先要充分运用课本,也有必要阅读一些课外书,比如《上下五千年》、《龙的传人》等(四)、怎样才能学好历史可以谈几点有关学习历史课的方法。其一是会“读”:给学生讲明每课书的结构,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应用知识的内容,哪些是辅助我们学习的文字资料。其二是会“思”:学习历史不是死记历史要点,而是要理解知识,知其源和所以源,在思考中逐渐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比较法,归类法讨论法知识串联法等等其三是会“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求学生大胆质疑,对不懂的问题一定要问老师或者其他学生,不能不懂装懂。其四是会“记”:老师的板书是对书本知识的重新整合,也是每一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要记下来,记的过程也是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其五是会“用”:要学会运用手中的学习工具,如基训和地图册,这样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并要尽可能开辟自己的学科课外学习途径,恰当适时地选读一些课外读物(如上下五千年等)和网络资源,积累一些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三、结合国培课程研修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的喜不喜欢历史课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和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而喜欢历史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了,他的学习就主动了,而主动的学习正是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很多学生抱着为父母,为老师学习的想法。认为是父母老师逼这他学,怎样把学生的“为你学”改变成“我要学””。就是要学生有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动力。《带学生走进历史课堂》是学生中学时代的第一节历史课,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对历史课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影响力,所以我们要对这一课就是要格外珍视。学生对一门课的印象主要包括对教师、对历史课的总体印象,为此,我在设计让注重了两个方面:一是追求教师语言的精练,讲解的生动性和亲和力,在内容的设计上,力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特别是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专家要求历史教师的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尽量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我在这一课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唤起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观念的回忆,在教学设计上,运用多幅图片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并揭示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同时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材料,让学生沿着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路线,启发他们思考,形成新的认识和观念,并为今后的学习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悬念,对学生今后三年的历史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将这次国培学习的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有意识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主要表现在:第一:作为教师不能只把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也是一个完善自已的过程,教师也要教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第二:要热爱学生,把每个孩子当成自已的孩子去教,要注重孩子过程的成长而不只是重视结果,对孩子要给与综合的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第三: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做有充分的准备,对教材对学生都要做到了然于心,一定要以学生的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和整合教学内容。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织教学,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特别是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第五: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历史素质,为学生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学生谈历史——七年级第一节历史课所在学校名称: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钟家铺中学培训所在班级名称:常德历史培训班一、基本信息1、学科:历史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3、年级(册):七年级上册4、课题名称:《与学生谈历史》5、课时数:一课时历史课,在中国一贯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不管是学校的课程开设,还是各种各样的考试、招聘中都体现出历史的弱势。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根本就不把历史当回事。学不好无关大雅!历史,到底重要不重要呢?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和融和民心的必要条件,是其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根本之源。现在的中国,很多年轻人在精神信仰和历史归属上产生了巨大的空白与缺口,“哈韩”“哈日”的90后一代层出不穷,“留学镀金”一族与日俱增,以至于闹出了像北大清华学生争相出国不归,某大城市女子以嫁洋人为荣嫁国人为耻,超女超男PK大战中错误歪曲历史或者对历史完全白痴的种种丑态陋习。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厚重文化,层层的史书背后,不仅有光荣,还有耻辱,这都是我们赖以成为龙的传人的巨大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初中生年龄偏小,知识面不宽,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团结意识,使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历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课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程。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将要接受的新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所以,如何上好初一年级第一节历史课,成了初一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教师的第一节历史课,就是书本上的第一课,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妥的。初一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历史。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历史的
本文标题:《与同学们谈历史》教学设计集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5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