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中国地理》第四部分++中国北方地区+导学案
1《中国地理》第四部分中国北方地区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2、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区域问题,用必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认识区域分析区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区域特征认识2、区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部分自主学习I、应知应会一、应试工具——“以不变应万变”1、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2)地形特点(3)区域气候特点(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5)植被、土壤特征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6)自然资源2、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1)、经济特征: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2)、农业特点(3)、工业特点(4)、交通、人口与城市特点与分布二、知识积累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东北地区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1)农业农业发展的条件: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有利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夏季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2不利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工业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分析: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B、陆上交通和海运发达。C、工业基地较好,技术力量较强。D、消费市场广阔,对外贸易便利。E、水资源紧张。工业基地:环渤海工业带:本区煤、石油、铁矿资源丰富,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本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发源地——环渤海工业带。包括京津唐和辽中南两个工业基地和山东各工业城市。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②有便利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航运③有科技和人才的优势①煤、石油、铁、森林等资源丰富②有便利的交通③工业基础好,有大批熟练工人④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制约工业发展的因素水资源和能源紧缺能源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短缺、工业产品老化、能耗大、污染严重发展方向重点可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方面。发挥其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优势,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适当限制某些耗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业的发展。在全国地位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工业基地(3)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东北地区:以滨洲——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铁路网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华北:铁路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主要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包线、陇海线。运煤专线:①西起山西大同,东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②神黄线:神府——黄骅;③霍通:霍林河——通辽;焦石:④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II问题思考与讨论-----北方地区的区域问题1、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干旱:春旱,4~6月,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夏季风、锋面雨带未到,降水少。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盐碱:(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人为原因)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风沙:(自然原因)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加剧风沙肆虐。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指导思想:因洼制宜。治理模式与效果:鱼塘–台田模式——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3水盐运动: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冶理:关键是土体脱盐,治理方法是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秸杆覆盖,抑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粮、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3、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危害: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3、东北农林基地建设①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保护△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1)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农作物生长。(2)地形平坦,便于耕作。(3).土壤肥沃(4)灌溉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条件(1)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人均耕地多(2).机械化程度高(3)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4)工业部门齐全,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存在问题及原因:原因: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黑土退化(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问题的治理措施:①水土保持——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土壤陪肥——增施有机物料(有机肥、草肥)、秸杆还田。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最有效措施。△沼泽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东北沼泽的主要分布区:三江平原,该平原是由、、冲积而成。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气候温凉,蒸发量小3.冻土分布,下渗缓慢沼泽作为湿地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1、调节气候2、涵养水源3、保护生物多样性4改善生态环境黑龙江农垦局决定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而是集中力量抢救和保护好三江平原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加以保护的?原因:①在大规模的开垦北大荒后,带来的是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土壤沙化、盐碱化问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也在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②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为了让三江平原这块湿地发挥它应有的生态效益,并可持续的为人类所拥有,人类不得不对短时期内的经济效益作出让步,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措施: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意识。3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4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5加强管理,合理利用。②商品林基地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东北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存在问题:超采严重、采育失调、采伐方式不合理。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解决措施: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首要任务。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更新;提高木材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4第二部分课堂练习读中国某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完成1-2题。1.影响图中A地与B地等温差线凸出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2.图中A、B、C、D四地综合整治措施正确的是A.A处以营林为主,加强林业综合开发利用B.B处退耕还湿,保护生态环境C.C处防治土地荒漠化D.D处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有关,据此回答3-5题。3.下列各环境特点中,不属于导致形成风沙的是()A.春季比较干旱,受蒙古高压影响,多大风B.不合理的排灌活动,导致地下水位上涨C.不合理的耕作活动,导致土地沙化和退化D.人为破坏植被,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匮乏4.黄淮海平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过于集中在七、八月,水热条件并没有完全组合好B.缓斜平原易出现涝灾,低平原易出现旱灾C.农业需水季节过于集中在春夏之交D.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5.治理低平原和滨海洼地土地盐碱化的合理措施中关键是()①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②治水,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③让土地脱盐,定时定量灌水淋盐,降低土壤中的含盐量;④平整土地或建立台田模式,使土壤盐碱化不易发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下图中各地段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B.①果园②林地③耕地C.①耕地②林地③村落D.①林地②村落③耕地7.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参考答案:1、B2、B3、B4、A5、B6、D57、东
本文标题:《中国地理》第四部分++中国北方地区+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866057 .html